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两年“刷量”暴涨至378亿元——

公众号“虚火”从何而来?

2016-10-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咨询机构统计显示,短短三年内,微信公众号刷量市场规模从215亿元升到378亿元,八成营运类公众号有过刷量行为,一些大号的平均真实阅读量只有显示阅读数的三成……
买关注两年狂增160亿元:
泡沫在数轮循环中越吹越大

  细究数据“造假”的传播路径会发现,其与广告资源不断涌入互联网领域,并在各大平台间迅速流动有着相似的轨迹。
  一家公关公司工作人员说,假数字会直接改变广告主对广告投放效果的预期,只不过现在造假的平台从微博换成了微信,数字从转发量换成了阅读量。
  当资本对直播平台施以青眼,这一疯狂又在这里重演。在过去一年里,我国先后冒出了200多家直播平台,动辄吸引亿元级的风险投资。其数据造假更成为泡沫:2015年曾出现一直播平台显示观看人数超过13亿人的事件。
  虚高的量推升企业的估值,估值带来的资本涌入让运营者获得更多广告收入,收入的一部分可以再次用于“买关注”,泡沫在数轮循环后越吹越大。一位新媒体业内人士说,从去年开始,微信公众号的广告收费标准不断提高,公众号年入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并不罕见。造流量赚广告,于是成为快速获取利益的“捷径”。
揭秘灰色产业链:
谁是“接盘侠”?

  微信公众平台日前发出声明说:“随着平台的壮大,刷阅读量、刷点赞数已经成为一条较为成熟的黑色产业链。”那么这条产业链,谁是最后的“接盘侠”?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投资人在投资公号时,并非看重其内容或行业影响力,只是做“短期持有、尽快变现”的打算。通过做高其影响力和估值后,再以更高的价格出手,是他们心照不宣的小算盘。专家表示,投资机构不是不知道公号刷量,但是刷量有助于他们尽快找到“接盘侠”,但是刷量被大面积曝光后,“接盘侠”也越来越难找了。
反刷量或成持久战
  因为刷量而产生的以亿计的隐性成本,表面上看是由公众号、投资人和广告主来承担,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随着企业运营成本的水涨船高,广告公关费用的日渐增长,这些都会被计入企业成本,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只能让这些成本由终端消费者消化买单。
  但是目前因为刷单、刷量被处罚的案例却不太多。要惩罚刷量行为,套上哪条法律条文,着实让执行者陷入了尴尬。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说,刷量从民事角度说是一种不诚信的欺诈或诈骗行为,涉嫌虚假宣传,同时又与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沾边”。这让不少靠刷量谋生的人对于刷量法律风险不在意。正如微信团队在官方声明中所说,反刷量是一种“技术较量”,这种“猫鼠斗”的游戏一定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
  (据新华社上海10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