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小到家庭卫生,大到安排工作,贫困户郭娟说:

红皮本上每个字都是爱

2016-10-13 作者: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李庚源 曹元良

  一场车祸摧残了一条汉子,也拖垮了一个三口之家。
  虽经全力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在鲁洪富身上留下了间歇性癫痫,需常年用药,一刻离不开陪护。顶梁柱倒了,积蓄耗尽,原本还算富裕的小家庭陷入贫困。
  9月28日,当记者走进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东台村一处农家小院,鲁洪富正穿着整洁坐在沙发上,尽管说话含混不清,手却在不停比划,急于要表达。
  问起家里的情况,一旁的妻子郭娟眼里满是泪水,“现在每月能领到597元低保金、300元护理补贴,包村第一书记正张罗着给俺找工作,镇上和村里干部隔三差五就来问有什么困难。你看,他们每回来还都在这个红本上签字呢。”
  说话间,郭娟给记者翻找出一个红皮本。这是临淄区贫困家庭人手一本的救助帮扶册。郭娟格外珍惜,用一块绸布仔细地包了又包。
  册子里记录着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帮扶措施、帮扶单位(个人)承诺书、残疾人护理协议书、护理情况记录表、包村干部、包建部门入户走访情况……谁帮扶谁、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一目了然。
  “300元护理补贴,是政府‘雇’鲁洪富妻子进行日常护理的报酬。”东台村支部书记刘景华说,过去把残疾补助金直接打卡上,很多人舍不得花,生活没多大改善,家里依旧脏乱不堪。现在将这笔资金转变为护理费,聘请监护人,签订协议书,明确护理内容,护理效果不定期查访,达不到协议要求的,扣罚护理费。
  为了跟踪指导鲁洪富的治疗,东台村卫生室的医生赵天云还跟鲁洪富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定期来问诊。
  “怎么用药,赵大夫给俺提了不少好意见,这是残疾人护理协议书,这是包村干部入户走访情况……”郭娟一项项指给记者看,对于每一次纪录的内容,她都熟记于心。
  “过去是靠小家帮扶,现在要靠大家帮扶。”包村第一书记冯双伟劝慰道。
  “刚出院那会,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家里一有点钱就给他拿药了,现在能恢复到这个程度,俺也算知足了。”7年来,坚强的郭娟供养儿子上到大学,把丈夫从死亡边缘拉回。由于鲁洪富时刻需要陪护,她白天也不敢走远,就在周边村里打点零工,赚些零花钱补贴家用。
  在前几次走访中,包村第一书记冯双伟了解到郭娟会电脑、能上网,就计划“让贫困户变创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销售渠道,正准备培养她做电商,足不出户就能增加收入。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就近去蔬菜大棚打零工,每天也能有百十元的收入。”
  “俺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有这么多好政策,小到家庭卫生,大到工作安排,样样照顾得贴心周到,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看到这么多人关心自己,郭娟又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掩上红皮本,细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项实事,郭娟说,这里面“满满都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