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废弃窑坑变身婚纱摄影基地建筑垃圾堆成为主题公园裸露荒山升级地质公园

做活山水文章 化“累赘”为资源

2016-08-23 作者: 姜国乐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浩奇 旭辉 报道   8月3日,新建成的金山公园内,几名儿童在戏水打闹。
  □ 本报记者 姜国乐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韩洪波 王伟

  垃圾漂浮的废弃窑坑,摇身变为风光旖旎的金平湖风景区;遭人厌恶的建筑垃圾堆,升级为日流量过万人次的主题公园;千疮百孔的石丘荒岭,却成了4A级的羊山地质公园景区……打造文化旅游资源,平原地带有着天然的劣势,而金乡县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并植入当地深厚文化底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将计就计”做活了山水文章。
  “一进县城,看到河道里漂浮着垃圾,臭气熏天,当时我就后悔来金乡了。”8月3日,回忆起刚来金乡工作时的场景,金乡县旅游局副局长王连珠不住地感叹。原来,金乡县有24条河流过境,其中城区共有“九湖五河十八湾”,原来多数河湖都是无法循环的死水,加之不注意保护,污染十分严重。
  就像以将军的标准做士兵一样,在发展旅游的高标准下当地的生态环境节节攀升。近年来,金乡疏通河道,引入活水,加大整治力度,垃圾没了,河水清了,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在此基础上,当地拓河成湖,打造旅游景点,实现了“河湖贯通、湿地相连、城水相依”的景观。
  金乡按照全域旅游标准,结合休闲旅游的理念,规划了“寻梦奎星湖、欢乐金水湖、康养太康湖、祈福万福湖、浪漫金平湖、美食金龙湾”等景区。与此同时,今年金乡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5个月稳居济宁市13县(市、区)榜首。
  谁也不曾想到将要晋升为济宁市婚纱摄影基地的金平湖风景区,曾经只是一处废弃且污染严重的窑坑。引入活水后,当地按照“浪漫爱情湖”的定位进行打造,金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当初都争着要往别处搬,现在又都抢着要回来住。”正在湖边遛弯的老张头告诉记者,他家就住在湖南岸的村子里,每天都要来转几圈,“南游苏杭,不如住在金平湖旁”,说着,老人“咯咯”地笑了起来。
  像金平湖一样,金乡巧打旅游牌,将许多生态环境的“累赘”打造成了文化旅游的资源。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开山打石造石灰,致使羊山千疮百孔,“羊头、羊腰、羊尾”难以复原,当地“因地制宜”,将岩层裸露的羊山打造成了羊山地质公园;而位于城区的一座建筑垃圾土堆深为周边居民诟病,如今被打造成了金山公园,每天来此娱乐健身的居民达万余人次。
  7月11日,济宁市召开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提出到2018年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产业、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样类别的会议,金乡县早在去年9月就召开了。
  从“旅游”到“文化旅游”,金乡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王连珠介绍,现位于巨野县的金山原属于金乡县,相传金乡也正是因金山而得名。“现在金乡境内没有金山了,总让人有种名不副实的感觉。”一大早从胡集镇赶了40里路来县城金山公园游玩的老程说,县里依建筑垃圾打造的公园取名为“金山公园”,让金乡人有了感情寄托。
  文化是灵魂,资源只有被赋予了文化元素才会活起来、有内涵。位于城区北部的万福湖湿地公园原本只是万福河与金济河交汇处的一处普通水湾。经考究,“万福”之名源于汉武大帝的诗句“宣房塞兮万福来”。当地就以“福”文化为主题,针对现代养生、休闲、康体等寻“福”、祈“福”、享“福”、纳“福”的新兴需求,一处高端休闲度假中心呼之欲出。
  金乡县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树立旅游与文化联动发展和大健康、大休闲的理念,充分挖掘山、水、人、物“四大资源”,做好亲水休闲、大蒜养生等“六篇文章”,打响运河水城、长寿之乡等“六大名片”,推进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
  40余处旅游景点,220万人次游客年接待量,20亿元旅游总收入……金乡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小城、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和中国健康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从2015年起,金乡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形成文化旅游业辐射全局、带动全局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增长点,“兴一业,旺百业”。金乡县委书记刘章箭说,文化旅游既是现代产业,又是民生事业,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并且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既能实现群众就业有保障、收入有提高,也能让群众享受到优美的环境和文化的熏陶,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放心、舒心、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