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福利企业少了残疾人到哪就业

税收优惠新政或将带来改观

2016-08-08 作者: 齐静 赵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齐静 赵君

  在工作日的清晨,王成钢通常会早早来到山东黄金鑫意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检查设备,准备开工。他娴熟的动作与常人无异,只有沟通时才知道他是一名听力残疾人。而在山东黄金鑫意工艺品有限公司,像王成钢这样的听力残疾人还有60多个。
  鑫意是一家福利企业。省民政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注册福利企业共有1154个,帮扶近3.3万名残疾人就业,而全省福利企业最多时达到3000多家。这也就意味着,福利企业数量已减少六成多。
济南市区几乎找不到福利企业
  “能找到这么一个上班的机会太不容易了。”7月8日,27岁的王成钢与记者交流时,由于无法用语言沟通,用上了纸与笔。他告诉记者,3年前,自己通过招聘进入济南一家公司,在配件加工车间工作。后来活儿越来越少,今年4月,他在领取了2.5万元补助金后被裁员了。“我一直在济南找活儿干,鑫意是为数不多还在招聘残疾人的福利企业。”
  依靠劳动养活自己,是很多残疾人的梦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鼓励企业集中吸纳残疾人就业,国家出台政策规定,一个企业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占本单位职工的比例达到25%,并且残疾职工不少于10人,就可以认定为福利企业并享受税收优惠。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一批福利企业蓬勃发展起来。但时隔多年,如今再想找一个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去年还是福利企业的济南槐荫胶木制品厂和山东浩硕工贸有限公司,今年都已经退出了福利企业的行列。”济南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4年至今,济南有十几家福利企业退出,市区几乎找不到福利企业了。
福利企业承担多项额外成本
  用人成本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是福利企业发展困难的一项重要原因。据了解,早先政策规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50%以上的,增值税全额退还。而2007年出台的政策明确,福利企业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的具体限额,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优惠额度较以往锐减。
  鑫意公司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5年公司成立时员工月工资是900元,现在涨到4000元,再加上约1000元的保险,企业每月每人工资开销达5000元左右。“工资在涨,但优惠政策未变,退税额度难抵用人成本的攀升。”
  企业雇佣残疾人,需要承担许多意外风险,付出更多耐心和爱心。“受身体状况限制,残疾人容易生病或出事故,之前我们的听力残疾员工张善云外出时发生车祸,厂里支付了近6000元的医疗费。而且,残疾人工作效率比健全人低,与他们沟通也要克服很多障碍。”莒县一家福利服装厂的厂长辛兴芬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福利企业的隐性成本,很多企业不愿吸纳残疾人就业。”
  2013年底,我省出台残疾人就业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按照实际差额比例计算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是,目前的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省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张文涛介绍,有不少用人单位对招用残疾人员工有顾虑,不清楚他们的劳动能力,担心他们工作出意外、企业担风险。有些单位宁可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招收残疾人就业。
税收优惠政策终于迎来改变
  延续10年的税收优惠政策,终于迎来改变。今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由税务机关按纳税人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办法。安置每个残疾人每月可退还的增值税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确定。
  这一新政将为福利企业带来何种改观?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政策取消了原来每人每年3.5万元的最高退税限额,肯定是利好,但要想彻底释放政策红利还需要时间。
  “现在济南市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1680元,安置一个残疾人一年可退税80640元,比原来增加45640元。”鑫意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对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更具吸引力。“但是,我们现在仍要按25%的比例为退税资金缴纳所得税,这也就意味着8万余元退税最终到手只有6万多。希望有关部门能取消这部分所得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