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滨海

文化搭台民俗唱戏

渔盐文化节成滨海靓丽文化名片

2016-03-25 作者: 杨国胜 郑颖雪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郑颖雪 
   本报通讯员 任艺舒 
  
  3月10日,农历二月初二,渤海莱州湾畔的渔民、盐民迎来了他们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盛宴——滨海渔盐文化节。来自潍坊、东营和烟台等地数万名民众自发来到潍坊滨海区北海渔盐文化民俗馆,进行祈福活动,拜祭龙王和盐神管仲,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四海平安,渔盐丰产。
  滨海渔盐文化节已成功举办10届,规模逐年增大,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展示出滨海特色渔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滨海文化建设的蓬勃活力,成为潍坊滨海区一道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风景线。
赶庙会的人越来越多
  3月10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渔盐文化节的庙会,准备表演的艺人们已准备就绪,庙会上人山人海,摆摊的商贩和逛庙会的市民们熙熙攘攘。“我家是羊口的,6点多就出发从家里往这边赶了。”今年47岁的李文娟和丈夫告诉记者过来逛庙会是为了许个愿,他们明显感觉到近两年赶庙会的人越来越多。
  采访中记者发现,赶来参加渔盐文化节的既有滨海区的居民,也有从昌乐、昌邑、寿光赶来的其他县市区居民,还有从平度、栖霞赶来的人们。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凌晨四五点钟就从家里出发往这边赶。“我们全家每年都过来祭拜龙王许个愿,一年风调雨顺,渔盐丰收。”来自昌邑的张建兴说。
  在庙会上贩卖桃木制品的刘浩每年都会带着商品来赶庙会。“人越来越多,大家过来祭拜以后,都会带点纪念品,我这些桃木制品有辟邪的作用,卖得很好。”刘浩说。
  随着一阵响亮的锣鼓声,舞龙舞狮的队伍开始表演了,观赏的游客们都在用手机拍照,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在舞龙舞狮表演开场后,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表演、歌舞表演等纷纷上场,吸引了众多赶庙会的游客。
自发活动列入非遗保护
  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渤海莱州湾畔即将出海的渔民和进行盐业生产的盐民们会自发组织祈福活动,拜祭龙王和“盐神”管仲,祈求平安和丰收。
  自2007年以来,潍坊滨海渔盐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十届,规模和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潍坊滨海区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据了解,每年在潍坊滨海举办的“二月二龙抬头节”和“正月十六盐神节”均已列入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滨海区具有悠久的渔盐文化历史,盐业生产有几千年历史,在这里发现的东周盐业遗址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国内实属罕见,央子盐业遗址群作为“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群的主要部分已成功入选山东省“十二大新发现”。
  为了更好地宣传渔盐文化,潍坊滨海区东部修建了北海渔盐文化民俗馆,是国内首家渔盐文化民俗馆。该馆主要为了展示渔盐文化、海文化等多项内容,由当地民营企业山东龙震集团出资2000多万元兴建。   
  本届渔盐文化节将潍坊滨海区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除了传统的拜祭活动外,有舞龙、舞狮、京剧、吕剧等表演,坊子、寒亭、昌邑、寿光及滨海当地群众还自发组织了秧歌、锣鼓、歌舞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渔盐文化民俗馆前泥人泥塑、风味小吃、手工艺品等,也吸引了大量周边县市区的老百姓前来凑热闹。   
文化积淀领跑民俗游
  采访中记者得知,潍坊滨海区立足于日臻完善的旅游设施配套和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盐文化、民俗文化,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连续成功举办了国际风筝冲浪赛、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中国汽车漂移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潍坊半程马拉松赛、祭海节、渔盐文化节等大型赛事和活动,依托潍坊丰台盐业遗址群,规划建设盐文化博览园,打造独具魅力的海洋城市。 
  滨海渔盐文化历史悠久,海盐是最早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盐种,时间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前的“五帝”时代,前有宿沙氏煮海为盐,后有春秋时期齐国贤相管仲正盐筴、官山海、设官煮盐,首创盐铁官营,盐业生产也持续了几千年,滨海区至今仍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
  滨海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文化的力量,通过文化发展助推产业经济发展,通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丰富滨海新城建设内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成为滨海新城建设和国家海洋经济新区建设的新亮点。
  滨海区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加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将潍坊滨海建成融历史文化、滨海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目前,潍坊滨海区正依托东周盐业生产遗址,传承发展北海渔盐民俗文化,盐文化博览园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内容包括盐业博物馆、盐浴不沉湖、古今制盐展览等,建成后将成为集参观、体验、食宿、游玩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场所。同时,全力打造别具风格的海岸旅游体验区、河海相融的休闲旅游观光带和全国知名的时尚旅游目的地,树立滨海特色的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