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发现

与陈独秀同台演讲,给孙中山当过高参,是蒋介石的学长、阎锡山的同学,与冯玉祥、张学良、孙连仲、商震义结金兰。经历过中原大战,参与过东北易帜,见证过中苏冲突。跟韩复榘、沈鸿烈过从甚密。主掌过陇海、平汉、胶济铁路。在胶济铁路主掌时间最长,铁道部长走马灯,他却宛若不倒翁。

葛光庭的传奇人生

2016-03-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葛光庭
  1959年,葛光庭与夫人沈彤
  1934年6月,孙连仲赠给葛光庭的生日礼物:        龙凤纹碗、盘
  ■ 名流影像
  □ 于建勇
求 学
关联人物:陈独秀 蒋介石 阎锡山 冈村宁次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1903年5月,24岁的他曾在安徽安庆藏书楼作过一次爱国演说。与他同台演说的,还有一位比他小两岁的安徽同乡:葛光庭。这是葛光庭与陈独秀早期的接触。
  葛光庭(1881年-1962年),又名光廷、光亭,字静岑,别字觐宸,安徽蒙城人。幼年丧父,6岁入私塾,18岁考入安徽武备学堂,为首期学生。
  那时,崛起的日本是清政府派出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葛光庭1904年被选为留学对象。1905年3月,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科学业。
  三年后,蒋介石也来到东京振武学校。如此算来,葛光庭可谓蒋介石的学长。
  蒋介石此前在陆军保定通国速成学堂求学。该学堂1909年并入保定军官学堂。而葛光庭1909年冬毕业回国后,在保定军官学堂任教。
  蒋介石与“保定系”和“日本士官系”联系密切,凭借这两大派系又培养出“黄埔系”。葛光庭身跨“两系”,自然与蒋近了许多。
  在葛光庭的交往对象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阎锡山。
  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北洋军阀晋系领袖,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及总统府资政等职务。
  1907年,葛光庭从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科,成为第六期(1907年12月—1908年12月)学生。他的同期同学中,就有阎锡山、孙传芳、程潜、韩麟春等人,后来均成为高级将领。
  葛光庭入读此校这年,一位日本军人调入此校,他就是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在1907年至1910年的3年时间里,从第4期开始接手,总共在陆军士官学校带过3期中国留学生。时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国留学生队中尉区队长,类似于今天各大学校里的专职班主任。
  这些中国留学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班主任”(1907年冈村宁次23岁)后来竟成为残害中国人民的刽子手(1944年11月冈村宁次升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而为了国家利益,这些当年的师生、后来的敌手,在抗日战场上展开了激烈厮杀。
  在日本留学期间,葛光庭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复兴会合并为中国革命同盟会,葛光庭又成为同盟会会员,此后追随孙中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葛光庭参与领导了安徽光复军事活动,任大通安徽军政分府司令。
兄 弟
关联人物:陆建章 冯玉祥 孙连仲 商震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继任。葛光庭于次年8月14日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在军界,葛光庭有个安徽蒙城同乡,叫陆建章,1914年4月被袁世凯任命为陆军第七师师长。陆建章有个内侄婿,叫冯玉祥,在陆建章部第十六混成旅任旅长。因为有同乡之谊,1914年7月,葛光庭在冯玉祥麾下步兵第三十五团任团长。两人意气相投,结拜为兄弟。
  其实,与葛光庭结拜为兄弟的不只冯玉祥,还有孙连仲。
  孙连仲(1893年-1990年),字仿鲁,河北雄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抗战名将。
  1934年6月15日葛光庭过生日时,孙连仲特意送来了龙凤纹碗、盘等祝贺。时年,葛光庭在山东任胶济铁路委员会委员长。
  葛光庭在冯玉祥部任职两个月后,1914年9月,又被调到第一混成旅(陆建章之子陆承武任旅长)第一团任团长,商震任副团长。
  商震(1888年-1978年),祖籍浙江绍兴,先追随陆建章,陆建章倒台后追随阎锡山,中原大战后追随蒋介石,历任军政及外交要职,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葛光庭与商震关系密切,很快结为兄弟。
  因追随陆建章,葛光庭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1916年2月,葛光庭升任陕西督军陆建章部参谋长,兼陆军第四混成旅旅长。6月,陆建章因属下发动兵变而倒台。
  陆倒台后,商震也很孤立,葛光庭把他引荐给了自己的同学阎锡山(1916年7月任山西督军)。商震很快被阎委任团长,后因战功卓著步步高升,官至平津警备副司令(代理司令)、山西省政府主席。
斡 旋
关联人物:孙中山 蒋介石 阎锡山 张学良

  民国政局,风云变幻。政见不同,炮火连天。
  为维护《临时约法》,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对抗段祺瑞的北洋军政府。南北重开战。
  1918年12月,葛光庭南下广东西江,任广东军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李烈钧)参谋部(部长李烈钧兼)参事,后任孙中山派驻湖南军事代表。
  此后几年,民国军政府内部纷争,“护法运动”失败,直到1923年才算消停。3月,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正式成立。孙中山担任大本营最高职务: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11月23日,孙中山任命葛光庭为大本营高级参谋。
  此后几年,政府名称更改(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政府驻地搬迁(先广州,后武汉,再南京),但葛光庭的职务变化不大。1927年4月任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那时,葛光庭已成为张学良的心腹。
  1927年春,张作霖派张学良、韩麟春率三四方面军驻扎在河南郑州,奉军与武汉的北伐军形成了对峙局面。一向主张“息内争、御外侮”的张学良无心再战,决心谋求南北妥协,于是密派葛光庭南下谈判。后因张作霖获悉而流产。
  转眼到了1928年,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厌战的张学良主张停战议和,先后密派危道丰、葛光庭与南京方面谈判。南京的先决条件为:政治上奉军易帜,军事上奉军出关。不料,双方洽谈因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而搁浅。
  张学良主掌东北后,洽谈重新启动。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张学良也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1929年初,葛光庭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阎锡山)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国民革命军南京中央编遣会议阎锡山代表,协调南京国民政府与阎锡山的关系。当时阎锡山对蒋介石的“削藩”不满。
  此后不久,葛光庭赴北平,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顾问,张学良派驻北平办事处主任。
  这期间,东北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东路事件”。中东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包括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和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当时由前苏联管理。
  为夺回中东路管理权,张学良武力接管,对苏宣战。中苏武装冲突,从7月末开始,直到11月,大小战斗进行了数十次。
  这期间葛光庭奉张学良之命,先后三次赴太原拜谒阎锡山,报告中东铁路案经过及东北边防近况。
  中苏冲突以东北当局损兵折将、丧师失地而告终。葛光庭则是这一影响深远的“中东路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密 电
关联人物:张学良 王树翰 阎锡山 韩复榘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因对蒋介石“削藩”不满,遂酝酿武力倒蒋。眼看烽烟将起,“一直厌烦内战”的张学良派代表葛光庭多次斡旋,以期平息纷争。那时,他在郑州担任陇海铁路管理局局长。
  从《辽宁省档案馆珍藏张学良档案》及《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中,可以看到葛光庭的一些活动,及对时局的一些看法。
  1930年1月4日,葛光庭致电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厅长王树翰:“(郑州)倒蒋空气甚浓厚。”
  1月13日,阎锡山前往郑州参加军事会议,并准备履行国民党军副总司令就职仪式,当得知蒋介石命令河南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逮捕自己的密令后,连夜出逃,回到太原,并决定倒蒋。
  韩复榘(1891年-1938年),字向方,河北霸州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叛冯投蒋还有韩部石友三。
  阎锡山回太原不久,吴铁城(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奉蒋之命赴太原,请阎补行就职仪式,陪吴赴太原的就是葛光庭。
  1月19日,葛光庭密电王树翰:“韩、石虽经百公(指阎锡山)斡旋,而疑虑中央未曾少减,改组派(指汪精卫派)从中挑拨,西北军(指冯玉祥派)趁机勾结,恐将酿成大乱。若蒋、阎之间推诚相与,戮力同心,速谋补救,庶其有济。倘有隔阂,心怀观望,不惟两败俱伤,国事则不可为矣。倘能痛陈利害,为乞涕之告或可少能补救。”
  1月20日,王树翰回电:“韩、石疑虑自在意中,百公暨汉公(指张学良)为此事均煞费苦心,至蒋、阎尤应同心努力,以期救国,汉公与蒋阎双方均极叶冾,且决能化此纠纷,到时当有办法。”
  1月21日,葛光庭又发去密电:“豫中情形复杂已有具体办法,刻下难点即在石汉章(指石友三)一人,如石能就范,即算大体解决,百公之意拟先到蚌(指蚌埠)一行,以促其决心也。”
  1月22日,王树翰回电“认为可行”。
  1月26日,葛光庭致电王树翰:“日随铁兄(指吴铁城)返平,原拟赴蚌(指蚌埠),因石调豫俟有确定,驻昕再行前往。百公对于韩、石不愿以兵力解决,因韩、石以畏罪之故横生枝节,并非危害国家之比,正宜以德化之,已由铁城兄电致中央矣。”
  1月27日,王树翰回电:“石部已开拔到豫,目前可以暂安,此后各彼此矣,猜不致再演战事。”
  可惜,王树翰猜错了。5月,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爆发。
  陇海位居中央,津浦、平汉是其两翼,陇海得失事关全局,双方陈兵陇海,志在必得。作为陇海铁路主管,葛光庭无力左右。何况,张学良奉行中立,而他属于张学良这边。
  8月,葛光庭去职,任内蒙古土默特旗公署总办。还没有捂热座位,一个月后又重返铁路。不过,不是陇海,而是平汉(北平—汉口)。
拉 锯
关联人物:蒋介石 张学良 孙科

  1930年9月,张学良通电拥蒋,出兵华北,占领了北平、天津及平汉铁路黄河以北区段,随即任命葛光庭为平汉铁路北局局长。10月初,正式接收平汉铁路北局。当时南局局长为南京国民政府的何竞武。这样,一条铁路就由两个路局、两个局长分段管理。时任铁道部长孙科主张取消北局,与南局合并,但张学良不同意。双方开始拉锯。
  铁道部拟调葛光庭到陇海铁路干局长。葛光庭拒绝调转,请求留任。张学良也不同意铁道部的安排。
  铁道部只好退而求其次,说等平汉铁路全线贯通再行办理。当时平汉铁路黄河铁路大桥因战争中断,正组织修复。
  不料,全线通车之后,铁道部还是想调离葛光庭,将平汉路北局划归南京管理。与此同时,蒋介石对张学良采取“怀柔政策”,11月12日在南京隆重欢迎张学良。当时张学良在葛光庭等陪同下,就华北善后等问题与蒋介石磋商。张学良12月6日返回天津后,对移交平汉北局也就不在利益上多思了。
  回到北平后,12月12日晚,葛光庭在北局机关会见记者,告知铁道部委任自己为胶济路局长,拟定日内交接结束,即赴青岛就职。
  至此,平汉铁路北局移交进入实质性阶段。
  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孙科,对能否顺利接收北局心里没底,于是抬出蒋介石,张学良态度改变,12月18日复电孙科:“已令葛委员长光庭,即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并遄赴胶济局。”
  12月19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已饬该局何局长竞武趋见,希详赐指导,并希转知葛静岑兄即日交卸,速赴胶济路新任为荷。”
  一名铁路局长的调动,竟然惊动了堂堂蒋委员长。
  同一天,孙科致电张学良:“调葛君光庭充胶济路委员长令已发表,请饬该员将平汉北段早日移交,并速赴胶济路任事。”这时铁道部的任命倒是十分迅速。
  12月20日,张学良致电铁道部:“已令葛光庭将平汉路北段管理事务移交铁道部,请派员前来接受。”次日致电蒋介石:“关于平汉交替一事,遵已转令葛局长光庭知照,谨电陈复。”
  12月30日,张学良致电葛光庭:“该路事务乏人主持,请饬葛委员长早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即遄赴胶济局任。”
  此刻已是年终岁尾。葛光庭就职平汉铁路的这4个月(9-12月),就是在南北拉锯中度过的。
  1931年1月10日上午11时,平汉铁路南北双方正式移交。第二天,葛光庭赴天津,向张学良报告交接经过。随后稍事休息,赴青岛就职。葛光庭的铁路生涯掀开了新的一页。
江 湖
关联人物:韩复榘 李烈钧 张仁奎 孙桐萱

  1931年1月,葛光庭正式就职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
  葛光庭主掌胶济时期(1931年-1937年),正是韩复榘主政山东时期(1930年-1937年)。两人都曾是冯玉祥的部下,都有在河南工作的经历,有不少交集。
  基于此,1931年12月,葛光庭兼任山东第三路军总指挥部高参、山东省政府参议,代表韩复榘赴南京面见蒋介石,联络并请示山东事宜。想必,韩复榘看中了葛光庭与南京方面的关系。
  葛光庭曾出谋划策,劝韩复榘拜张仁奎为师。
  张仁奎(1865年-1944年),山东滕州人,旧上海青帮大佬,徒弟多属社会名流。如上海市市长吴铁城、高级将领蒋鼎文、上海银行公会会长陈光甫、交通银行总经理钱新之、中央造币厂厂长韦敬周、汪伪政权外交部长夏奇峰、宣传部长林柏生等。
  秦宝琦在专著《中国地下社会》中说:“当时担任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的葛光庭,不仅拜张为师,并且把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也推荐给张,拜张为师。”
  1933年9月13日,韩复榘要召开全省军政会议,应命莅会的高级将领只有孙桐萱一人,政务方面的要员则更是十有八九缺席。韩复榘大发雷霆,严令究诘。心腹告知:青帮老太爷张仁奎在山东滕县沈庄老家给儿子操办婚事,山东全省军政要员都去送礼了!
  韩复榘这才意识到张仁奎的巨大影响力。经葛光庭指点,韩复榘拜于张仁奎门下,成了记名弟子。台湾作家张大春在《有请大龙头》一文中,载有葛光庭的一段巧妙说辞。当韩复榘追问“为什么要拜一个小老头为师”时,葛光庭说:“想当年左文襄公出兵新疆,大军来到平凉,忽然勒马不走了,底下官兵人人浮动不安。左公起初还不明就里,经向士卒打听,才知道军中到处有帮会分子,这些人也知道近日平凉一带有帮中之‘大龙头’形迹,士卒们都希望大帅能延迟开拔一日,好让他们去迎接‘大龙头’,尽一份孝思。以大帅之威、军法之严,还敌不过‘大龙头’的号召,你道左公准了这延迟开拔之议了吗?”
  韩复榘不敢置信地问道:“难道准了?”
  “不但准了,连大帅也拜了老头子了!”
  左宗棠治兵之术,兼以军法与帮规两重,不过得之于磕了三个头,而赢取的却是数十万精诚之众!这对韩复榘是多么大的鼓舞和提醒!难怪韩复榘要让葛光庭做自己的高参。
  韩复榘每次视察胶东,最后总要在青岛玩个痛快。作为地方官员,对于全省一把手,自然要投其所好,好生伺候。青岛市长沈鸿烈和久驻青岛的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葛光庭,先后为韩复榘介绍过几个名妓。
  1938年,韩复榘因“违抗命令,擅自撤退”在开封被捕后,押解汉口,蒋介石命何应钦、何成浚、鹿钟麟提审。会审后,鹿钟麟透露,何问韩:“你有两个老婆,为何还娶日本女人?”韩愕然,说:“那是沈鸿烈、葛光庭他们与我开玩笑,叫过日本条子,逢场作戏。”
  此事出自韩复榘的部下、高级将领孙桐萱的回忆录——《韩复榘被扣前后》。因不是亲耳所听,不敢确定,所以特地用了“据说”二字。
  不过孙桐萱能够确切的是:“据我所知,沈鸿烈、葛光庭常去济南,陪韩打牌,亦曾邀韩去青岛,对韩联络无微不至。”
  背靠大树好乘凉。尽管胶济铁路属铁道部直管,但毕竟在山东地盘,需要仰仗封疆大吏的支持,所以这种“联络”也在情理之中。
  韩复榘自然也会投桃报李。有了韩复榘的支持,葛光庭在整肃军人无票强行乘车问题上,腰杆儿也就硬起来了。
  葛光庭的孙子葛平章曾听父亲和姑母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日,韩复榘部一少将师长不购票坐一等包厢,其随从还殴打查票人员致伤,此事报到葛光庭处,葛光庭随即找韩复榘,要求其约束部下,韩复榘当即召来那位师长严加训斥,还当着葛光庭的面打了这位师长耳刮子,责令他道歉并支付赔偿。从此军人强行乘车销声匿迹,铁路秩序为之一新。
  《现代中国人物志》一书这样评价葛光庭:“兴利革弊,成绩卓著,如呈请延长胶济路线,经铁路部核准,先筑道清线,由临清至道口顺德,早经开工,他日告成先通平汉,后通陇海,交通便利,获益良多。”在关心职工生活方面,葛光庭“提倡全路员工养老储蓄金,以保障生活安全,可谓思虑十分周至”。胶济铁路消费合作社,是当时青岛市合作社的模范。“故历年铁道部长虽屡有更易,而先生一再蝉联,供职如故,良由日久信誉所致”。
  1928年至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先后有七任:孙科、连声海、叶恭绰、陈公博、汪精卫、顾孟余和张嘉璈。其中叶恭绰未到任,陈公博、汪精卫为兼任,且任期还不到一个月,连声海任期也仅仅半年。孙科、顾孟余和张嘉璈在任时间较长。
  铁道部长频频更换,葛光庭却屹立不倒,主掌胶济长达7年之久,是1949年之前历任掌门人中主掌胶济时间最长的一位。其中缘故,我想不单单是“信誉所致”,还在于他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名 流
关联人物:叶恭绰 蔡元培 章太炎 章士钊

  青岛市东部有座湛山寺。这座寺庙的创建,牵涉许多名流。
  1931年夏,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中东铁路稽查局长陈飞青和佛学家周叔迦等人倡议筹建湛山寺。1932年,叶恭绰给葛光庭、沈鸿烈(青岛市市长)等人写信,请其支持和赞助。葛光庭不仅欣然应允,还于1934年赠送给湛山寺一对石狮。此乃北魏年间的珍贵雕塑,原在益都衡王府门侧,德国人修筑胶济铁路时掠至青岛。
  佛心向善,葛光庭为“泰山孤贫院”捐过善款。该院是美国慈善家安临来1916年创办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全国发起募捐活动。从募捐册上可以看到捐款明细:“韩主席捐助大洋壹仟元;冯玉祥捐助大洋柒佰贰拾元;……沈鸿烈捐洋壹佰元;葛光庭捐洋贰佰元……”
  1936年7月20日,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三次年会在青岛举行。袁同礼(图书馆学家)、沈兼士(语言文字学家)、朱光潜(美学家)、蹇先艾(作家)、王献唐(历史学家)等名流学者云集。在会上致辞的,其中之一就是葛光庭。
  在青岛期间,葛光庭与名流学者多有接触和交往。
  ——国学大师章太炎。1932年5月末,章太炎到青岛大学演讲,二十九日晨七时半由济来青,沈鸿烈、葛光庭等均到站欢迎。
  ——数学家黄际遇(时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教)。据其在《万年山中日记》记载,1933年7月17日晚,“应铁路局葛光庭、崔士杰、陈延炆、陆梦熊、彭东原、尹援一诸君之招”赴宴,“同座有李家驹、王正廷等”。崔、陈、陆、彭均为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8月10日《青岛晨报》消息:“沈市长昨午欢宴王正廷马寅初等,邀葛委员长等作陪”。
  而葛光庭撰写的《胶济铁路整理路务之过去与现在》、《胶济铁路运价之过去现在与将来》,编辑的《胶济铁路最近五年工作概况》一书,成为研究胶济铁路的重要历史文献。
  葛光庭的铁路事业1937年被打断。那年,“七七事变”爆发。为保住工业命脉,铁道部路饬令胶济铁路当局把铁路机车车辆南迁或西移。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也从青岛搬到了济南。
  葛光庭之孙葛平章听父亲说,济南沦陷(1937年12月27日)前夕,葛光庭乘最后一列火车撤离。据《济南大事记》记载,韩复榘撤离济南的时间是12月24日,当时乘坐的是火车。以葛光庭铁路高管的身份,以及和韩复榘过从甚密的关系,极有可能乘坐同一列火车。
  山东沦陷后,日军曾让葛光庭出任伪山东省主席,葛光庭断然拒绝。之后,葛光庭避居香港,不久返上海定居,与章士钊多有往还。
  不随蒋介石去台湾,是葛光庭人生中的重大抉择。
  葛平章说:“1949年初,孙连仲将军辞去南京首都卫戍司令等职到上海暂住,曾拜访我祖父,并请祖父考虑去台湾,祖父以年事已高为由婉拒。上海解放前夕,我祖父又婉拒蒋介石先生要其去台湾之邀。两次婉拒,其最大原因是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听我姑姑说,祖父一直提起此事,并说张学良太相信蒋了,还是不了解蒋的为人。”
  上海一别,葛光庭和孙连仲再也没有见面。在这前后,兄弟四散飘零:冯玉祥1946年被迫出国,1948年在回国轮船上遇难;张学良1936年西安事变后无缘再见;商震放弃赴台去了日本,也再未谋面。
  更令葛光庭深感遗憾的是,此后的有生之年,连在台湾的亲生女儿都没见过。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多少亲情!频添多少落寞!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委派秘书专程到上海,请葛光庭出任铁道部顾问。“祖父因身体欠佳,同时考虑到居住在台湾的亲人,未能到任。”葛平章说。
  经过大风大浪,趟过激流险滩,洞悉世事沧桑,阅尽风云变幻,葛光庭老人不再涉足政治,不再担任任何职务,过起了“雨打梨花深闭门”的寓公生活。
  晚年,葛光庭信佛,喜练书法,养花弄草,含饴弄孙,与夫人沈彤颐养天年。风云漫卷过后,一切归于平淡。“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辛弃疾词)
  1962年6月15日,葛光庭病故,离他82岁生日还差三天。
  天地昭昭,世事纷纷。四海争霸,烽烟滚滚。纵横捭阖,风雨乾坤。家国春秋,青史留痕。一代英雄豪杰,化作昨夜星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