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从土豆主粮化看粮食安全

2016-03-16 作者: 张清津 来源: 大众日报
  □张清津

  用耕地和技术来保障粮食安全,可能效益更高。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奇怪的“三高并存”局面,即粮食产量、粮食库存和粮食进口都创新高。近日,农业部又出台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3亿吨左右;主食消费占到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土豆纳入主粮,这被很多人视为我国粮食安全严峻形势的一个重要表现。那么,我国的粮食安全情况究竟如何呢?
  曾经有一个关于马铃薯的趣闻:据说当年美国不知哪一级政府试图推广马铃薯种植,但又缺乏有效的手段,就设了一个局。他们自己弄了一块地,种植上马铃薯,然后派卫兵严加守护。周围的农民都很好奇,不知道政府搞了什么稀罕东西,值得如此大动干戈。农民心里很痒痒,但却苦于卫兵防卫严密,无法靠近。到了马铃薯成熟的时候,政府假装失误,把卫兵撤掉。好奇的农民就趁机偷了一些马铃薯回家,一吃,竟然味道很不错。于是,农民就开始抢种马铃薯。
  不管上面的传闻是真是假,但马铃薯不仅成为美国人的美味,而且在很多国家都被端上了饭桌,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农业部此次出台《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与当年的美国政府可谓“异曲同工”。
  通过“土豆主粮化”战略,来部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这一政策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一些阻碍。
  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人的消费偏好是稳定的。欧美等西方国家,土豆作为主粮有着很长的历史传统,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一种情结或者文化。但要在中国人的食谱上,大量增加马铃薯,短期内估计是很难实现的。其次,目前的农业种植完全取决于市场调节。在农业经营者有完全自主权的情况下,作物种植主要取决于成本收益核算。只有在马铃薯种植收益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才有可能相应增加。在如今马铃薯经常面临销售难的情况下,单方面提高马铃薯的销售价格不太现实,马铃薯的生产成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
  事实上,中国农业发展,一直面临着农产品基本自给和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两种选择。农产品自给的好处,是主要食品不依赖外部,可以保障国家安全。坏处是可能要牺牲掉专业化效率。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可以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农业种植。好处是获得了比较优势效益,坏处是农产品安全可能存在隐患。
  为什么去年在粮食产量、粮食库存双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进口依然在增加呢?因为我国的粮食进口主要是结构性的,即大量进口的是大豆。由于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品质不一样,大豆这种过于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国内粮食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也是事实。再加上2015年油价下跌,国际运费降低,进一步降低了国外进口粮食的到岸价格,所以2015年粮食进口数量有所增加。
  粮食安全是一个令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发展战略的问题。考虑到中国长久的国家安全,很多人认为,中国粮食应该基本自给。从目前来看,大量的粮食进口表明,粮食完全自给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国家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的主要措施是粮食补贴,但每亩地100多元的补贴,很难对粮食生产起到大的刺激作用。而且过于细碎的粮食补贴,也给基层组织带来了很大的行政成本。
  现实中的粮食种植,大多数是基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粮食补贴。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粮食种植无疑是最省工的。由于粮食生产的大多数环节都已经实现机械化了,这样一来,大量农业劳动力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经营上,从而增加工资性收入。对粮食种植户来说,种粮收入已经是次要收入。
  因此,保证粮食安全,其实应该从耕地安全、技术安全上下功夫。只要有足够的耕地和一定的粮食储备,粮食供给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此外,技术进步会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可以在不增加播种面积的情况下,增加粮食供给。所以,用耕地和技术来保障粮食安全,可能效益更高。
  在粮食安全问题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关注整个农业的安全问题。目前中国的农业安全,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二是农业生产过度化学化问题;三是农业后备资源不足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
  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一个老问题,根本原因是小规模农户生产无法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造成了对市场价格的过度反应。在目前农户经营规模过小,从而导致信息细碎化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波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会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农产品价格波动。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农业生产化学化也是个老问题。因为成本问题和种植习惯问题,减少化学用品使用量目前还有困难。但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极大地减低了土壤肥力,降低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及农业后备资源不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潜力。
  山东农业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山东农业具有各产业发展均衡、特色农业发展好、龙头企业发达、产业化水平高、设施农业发展快等优点。但上面所说的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山东也都存在。
  今后山东的农业发展,还是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路子。具体来说,山东农业需要实现四个转型:从追求数量向追求品质转型;从追求单产向追求效益转型;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从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专业化的规模化经营和三次产业融合转型。此外还要加大政府投入,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强化农业服务体系等。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