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力资源大省,我省面临“由大变强”转型

人力资源突破可搭“互联网+”快车

2015-09-29 作者: 吴洪斌 隋翔宇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吴洪斌 隋翔宇
      于冬亮 报道
  本报烟台讯 “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44家,从业人员25795人,行业年营业收入约229亿元,全年共服务劳动者2019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9.2万家次,多元化、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9月23日,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烟台召开,会上公布的数据,清晰显示出我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在近几年取得的成绩。
  “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人力资源服务业整体实力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层次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喜坤认为,山东作为人力资源大省和经济大省,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相比,与人力资源服务业应承载的能力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据了解,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目前与经济大省地位并不相称。2014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约229亿元,而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年营收近2000亿元,仅“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营收就达到近500亿元,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贡献特征还没有凸显,其经济引领性、效益溢出性的作用也还未有明显体现。
  “《山东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将于10月1日施行,我省成为全国第三个出台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的省份。相信其‘规范行为、加强监管、维护秩序、促进发展’的宗旨将极大促进我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局面。”杨喜坤说。
  我省人力资源由大到强转变,除了制度建设之外,“互联网+”或许也是一条“快车道”。
  9月22日,在烟台举办的“2015中国人力资本论坛”上岗,来自全国各地的1367家企业前来参会,数十位世界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人和1000多名高端人力资源精英共同分享人力资源领域的最新趋势、技术与最佳实践,“互联网+”成为大会的关键词之一。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90后即将成为职场的主力和自由职业等新的用工方式的发展等变革无处不在,这些变革促使人力资源服务业发生巨大变更和调整。”韬睿惠悦中国区人才管理咨询业务总经理王少晖认为。
  伴随着“互联网+”的浪潮,人力资源服务业除猎头、招聘流程外包、人才测评、咨询等传统服务外,一些以灵活用工、人力资源外包为代表的新模式新服务也已经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同时,随着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度不断增强,行业内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从业公司。
  “互联网思维正在席卷整个行业,这也是赶超发展的大好时机。”科锐国际总裁郭鑫说。以烟台为例,近年来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智集团、北京外企等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纷纷落户烟台。目前,烟台全市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0余家,年均服务人员总数130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5.4万家,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日臻活跃,产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