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坊间纪事

标 配

2015-09-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王 颖
  这次回聊城,姥姥又给我讲故事。
  她说抗战的时候特别乱,一家子人里头,常常做什么的都有。有一家的一个孙子当了汉奸,回老家的时候被奶奶拿着笤帚往外撵:你别进俺的家门!俺们和你不掺和!
  这家的孙子又气又伤心,在墙外叫了半天:我没干过丧良心的事!俺二大爷和四叔去范县卖瓤子,不都是被我放过去的吗?要不奶奶恁能吃上饭?
  那时候汉奸伪军常常在各地随便设关卡,盘剥做小买卖的过路人。
  还是这家的另一个孙子,掩护了一个受伤没跟上大部队的八路军,后来那八路军找到了部队,解放了又回来寻他们,两家像亲戚一样走动了许多年。
  这家的一个外甥呢,不知道为啥得罪了八路,被押着去枪毙。他越走越饿,央求吃饱了再死,不想做饿死鬼。押他的八路不同意。又走了一会儿,路边有卖大饼油条的小摊儿,香味儿一飘过来,这个人就死活不走了,求人给他买烧饼果子吃。八路说:那这钱将来怎么打发?这个人说:没事,放心,等我死了,你去王铺找一个叫代昌的人,就说我的名字,让他打发你烧饼果子的钱。
  代昌就是我姥爷。我姥姥说,那个八路后来真的找来了,我姥爷就替他朋友打发了烧饼果子的钱。
  我姥姥又讲起村子里吃水的井来。她说村南有一口井,水特别好喝,村子北边的人也都跑过来打水。村子里有个媳妇,生了个小孩怕给人知道,一生下来就偷偷扔到井里了。村子里的人不知道,还是从这井里打水喝。后来,小孩的尸体从井里浮出来了!一村子的人都气坏了,骂了半天,又急慌慌地回家涮缸,一遍遍淘井。不过后来淘好了井也很少有人过来打水,都跑到村北头的井去打了。
  我早就急坏了,等着问这句话:她生了孩子为啥怕人知道?她是寡妇吗?姥姥说:不是寡妇,她家男人太老了。
  发现一个叙事重点转移的问题。往上隔个七八十年的乡野故事,重点常常不是在人命上,而是在——比如说,烧饼果子的钱、涮缸、淘井上。人们对生命混混沌沌麻麻木木,活着就活着,死了就死了,也没有那么多不得了的感慨。人感知这个世界的器官,好像被蒙上了一层厚墩墩的塑料布,不透气,也不透风。
  可惜这塑料布不是人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