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实施百日成效渐显——

成山角新“两制”控严“海运咽喉”

2015-09-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永刚 马桂山
 
  成山角水域,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被称作“海运咽喉”、中国“好望角”。随着航运经济的蓬勃发展,航经该水域的船舶数量大幅增加,超大型船舶明显增多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自2015年6月1日起,成山角水域施行《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2015)》和《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2015)》(新版“两制”)。9月10日,新版“两制”实施恰满百日,效果也正逐渐凸显。
  
  “两制”避免经济损失6.3亿元
  成山角水域气象海况环境复杂,是中国沿海雾最多的海域。这里是沿海交通大动脉,船舶进出渤海及黄海北部各港口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各类船舶在此水域交织。每年,在这片水域航行和作业船舶超过80万艘次,每天过往商船300余艘次,渔汛季节,每日上千艘渔船在成山角水域活动。数量庞大的渔船、商船混杂,使海上交通事故易发、频发。
  出于对该水域安全监管需要,我国政府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了《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和《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下称旧版“两制”)。2000年12月1日起该版“两制”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政府提出的第一部经国际海事组织审议通过并对中外籍船舶施行的海事国际性法规。
  在成山角水域实行的船舶定线制,是以提高通行效率和减少事故为目的的分道通航制,有人将其形象比喻为高速公路上中间的隔离带、两侧的“双向车道”。而船舶报告制则是用于提供、搜救和交换船舶动态信息的行动准则,类似于我们坐飞机时起飞或降落,飞行员都要按照报告要求向塔台报告飞机动态,获准后起飞或降落。
  自旧版“两制”实施后,从根本上解决了成山角水域各类船舶航行秩序混乱,交通流交叉和事故频发的状况,尤其是配合VTS系统的有效运行,改善了覆盖区内的通航秩序,提高了船舶的航行效率。
  据统计,威海海事VTS中心每年提出安全避让建议避免船舶碰撞事故200余次,船舶事故率下降近88%。该水域航行船舶数量由2001年的5万艘次增长至13万艘次,年均递增约7%,而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
  根据第三方评估分析,“两制”的实施平均每年可避免经济损失约4200万元,15年来共避免经济损失约6.3亿元。
  
  新“两制”大幅提升监管效能
  2014年6月中国政府向国际海事组织提出关于修订“两制”提案。2015年6月1日,新版“两制”正式施行。
  修订后的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由原来的一个南北“双车道”规划为一个南北“四车道”和东南“双车道”,并进一步减少成山角水域内船舶的交叉会遇局面,提高船舶通行效率。
  此外,在降低事故率的基础上,大幅提高监管效率是新版“两制”的一大亮点。
  此次船舶报告制的修订方面主要是免除了部分船舶的强制报告义务。新报告制实施后,每年需要报告的船舶数量下降70%,监管效率大幅提高。
  据山东海事局副局长王海宇介绍,新版“两制”实施以来 船舶遵守“两制”情况总体良好,船舶违反定线制规定的情况呈现递减趋势,威海东部水域船舶交通流初步得到有效分隔,通航秩序有序畅通。6月1日新版“两制”实施后,威海东部外分道水域不规则的航迹明显少于实施前。
  威海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威海VTS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成山角水域新版定线制和报告制自6月1日实施以来,截至8月31日共有10645艘次船舶安全有序通过外分道通航制水域,减少船舶报告9677艘次,初步取得了预期效果。
  
  海事、渔业联手执行新“两制”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新版“两制”,维护成山角水域良好的海上交通秩序,保障各类船舶航行、作业安全,山东海事局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经修订的〈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和〈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的通知》。
  《通知》要求,渔船应与商船共同执行新版“两制”,服从VTS中心的监督管理。禁止在规定的内、外通航分道和内、外警戒区水域进行锚泊和海水养殖。从事捕鱼作业的船舶,应避免在通航分道、警戒区内捕捞。航行于定线制水域的渔业船舶,应及时更新海图信息,并按照农业部要求配备相应通信设备,遵守海上交通避碰规则。
  
  为建设“海洋强省”奠定安全基石
  在我国大力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下,成山角海域海上经济走廊定位,使其安全及经济战略地位愈加显著。
  新版“两制”拓宽了海上“高速公路”,改善了通航环境,有效减少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我国主权和海上权益,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山东海事局探索提炼了辖区“四重一关键”安全监管规律,初步构建了全面履职、全域统筹、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和快速反应的“四全一快”科学监管体系,建设了科学监管、预警应急和公共服务三大平台,在辖区实施网格化的管理与服务,建立“联网、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客船“五制五关”和危险品船“六问六控”长效机制,携手社会各界合力创建“平安海区”,大力提升海上交通安全基层基础水平,全力创建平安航线、平安船舶、平安高效港口、平安引航、平安水工和平安海上旅游,大力倡导“平安是福”安全理念文化。
  2014年4月,省政府印发《山东沿海“平安海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形成政府主导、政企合作、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山东海洋经济和战略发展奠定了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