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健康眼

◆专卖目录外药品◆凭医生处方取药

医院内设便民药店遭质疑

2015-08-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实习生 禹亚宁 
   记 者 王 凯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明明医保能报,怎么这些药还得自费买?!”7月31日,正在某县医院陪母亲住院的梁浩(化名)对医生开方让到院内便民药房去拿药很是不理解。
  据梁浩介绍,几天前,母亲因患肝癌住进了县医院肿瘤科,由于病情恶化,身体出现浮肿、局部皮肤溃烂等问题,主治医生说是蛋白含量偏低,建议输点人血白蛋白;但是医院药房目前没有这种药,得到院内便民药店去买。母亲本是退休职工有医保,而且年龄又在80岁以上可以报销80%-90%,没想到还有额外的花费。“一瓶人血白蛋白要400多元,输一个星期就赶上母亲住院半个月的花费了。”梁浩无奈地说。
  在梁浩看来,医院内的便民药店就是为医生开药提供了便利,“要不药店有什么药,医生怎么全都知道。”他还告诉记者,前不久,医生还推荐了一种香港进口药,也是让到医院便民药店购买的。
  据记者调查,近年来,随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推开,药品“零加成”销售已为大势所趋,而很多大医院内的各式“便民药店”也迅速成长起来,与医院药房毗邻而居。
  记者走访了几家医院内便民药店发现,这些药店规模都不大,药品也不够丰富。某医院院内药店仅有五六个柜台,药店内基本没有“藿香正气水”这种基本的消暑药物,感冒药也仅有苦甘颗粒一种,而在店内贴出的新进药品目录中,尼欣那、顺妥敏、司立平鼻喷雾剂等新药占了一多半,此外,就是安福达、韦瑞德等不少进口药物。
  而且,这些新药、进口药多为处方药,不少患者都是拿着门诊或病房处方前来拿药。刚看完门诊的李女士拿着处方在药店拿了几盒韦瑞德后,又到门诊药房拿了一些普通消炎药。她告诉记者,之所以分两次拿药,是因为韦瑞德是进口药,医院药房里没有,也不能报销,是医生建议她来院内便民药店买药的。“父亲年纪大了,想给用点好药。”李女士说,她已经来院内便民药店拿药好几次了,不少病友也会来此买进口药。
  “医院绝不会强制患者购买这些药。”据这家县医院肿瘤科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医生强调说,“一般新药、进口药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我们只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提出一些用药建议,除非特别紧急,我们会依照患者和家属的决定开具处方。”他谈到,院内便民药房的确起到了补充医院药房的作用,但只是为患者购买特需药物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让病人到药店买药比在医院药房拿更“方便”。该医生介绍,新药、特药、进口药价格高,提成也高,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如果走医院药房,医生开得多了,就比较明显,而且还会记入住院总费用,提高药占比,特别是会提高“目录外药占比”;如果医生开了让病人到“便民药店”去买,则可省去很多麻烦……为此,医院就更倾向于引进社会上的药房进来,把医院药品目录中没有的自费药品、临时所需用药和一些新药全部列入便民药店,便于特殊群体选购。
  便民药店进医院或会使监管手段落空。省直某三甲医院医务部主任分析认为,医生开方让病人到药店拿药,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使其诊疗行为游离于现有规范之外,逃避监管。为了斩断药品利益链,很多医院的管理系统都具备了反统方、药品用量和药占比排名等实时监控功能,医生肯定要想办法摆脱。医院内便民药店,在便民的同时,或者更大程度上是“方便”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