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含铝包子“铝”禁不止

食品犯罪呈现新特点,从农田到餐桌都已失守,新制假掺假手段频出

2015-06-24 作者: 贾瑞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6月23日,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总队长张月波通报我省公安机关一年来破获的食品犯罪十起典型案例。
  2014年以来,国家《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发布后,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在生产包子过程中,非法添加主要成分是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的“泡打粉”,在门店内进行销售。经检测,其所生产的“问题包子”中每公斤铝残留量达到200到500毫克,严重超出国家允许使用食品中的铝残留量标准。
  自去年7月1日起,我国就明令禁止包子、馒头、发糕等面制品中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但是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提高发面效率,追求“卖相”,节约成本……依然“铝”禁不止。2014年12月以来,济南市公安机关连续侦破24起非法添加硫酸铝钾、硫酸铝铵“含铝包子”系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
  虽然全省打击食品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省食品犯罪多发、频发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省公安厅副厅长任建军认为:“我省仍处于食品违法犯罪问题的高发期,并且当前食品犯罪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任建军介绍,农业投入品和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餐饮消费等多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犯罪问题,制售有毒有害农药、兽药、鱼药,使用禁用药物,添加非食用物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犯罪时有发生。从某种意义说,涉及食品安全的所有环节全部陷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都已失守,量多面广,情况复杂,这是我省食品犯罪面临的新情况,这也给我省打击食品犯罪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当前食品犯罪问题突出集中在肉及肉制品、豆制品、保健食品、酒水饮料等食品领域,并且这些案件具有较强的反复性。”任建军表示,这是当前我省食品犯罪呈现出的另一个新情况。
  来自我省公安机关的资料显示,像“呋喃西林”、“瘦肉精”、“地沟油”、病死畜禽、“毒腐竹”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案件仍有发生,屡禁不止、屡打不绝。
  多年来,无证生产加工“黑窝点”一直是食品犯罪的高发区。任建军介绍,近年来部分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餐饮企业的违法甚至犯罪问题逐步暴露。同时,新的“潜规则”不断出现,犯罪分子为降低生产成本,逃避监管和打击,不断研究新的食品制假掺假手段和新的有毒有害添加物,这是当前我省食品犯罪呈现出的新特点。
  2014年11月,济宁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制售假劣保健食品案,现场查获假冒多个品牌保健食品40余种,经鉴定保健品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出国家规定标准2-10倍。经查,2013年2月以来,犯罪嫌疑人牛某某等人使用劣质胶囊,委托康鑫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贴牌生产多个品牌系列胶囊产品,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销售,通过物流等方式销售到多个省份,涉案价值2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