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皇城镇实现了生态、富民、美丽乡村建设的并驾齐驱

“小”政府的“大”作为

2015-06-10 作者: 程芃芃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程芃芃   报道   皇城镇花香满径,村民们外出散步,享受着惬意的时光。
  阅读提示
  临淄区皇城镇位于临淄区东北部,西邻淄河,东至青州,北与广饶相邻。辖50个行政村,5.6万人,拥有蔬菜大棚5万个,年产蔬菜6亿公斤,是中国著名的“西红柿之乡”,有“临淄西红柿”和“临淄西葫芦”两个国家地理标志。
  在临淄区的12个乡镇中,有9个财政收入过亿,而皇城镇每年的财政收入2000万元,在临淄区排名倒数第一,但这里的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却较高。这个现象足以说明,“小”政府也可以有“大”作为,皇城镇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袁 资 刘 振

富民需要产业支撑
  近日,记者来到临淄区皇城镇,行驶在路上,看到路边树立着“玫瑰之约,田园皇城”的牌子。这里路边遍栽玫瑰,娇羞而妖娆,凉风习习,花香悠远,沁人心脾。
  “美丽乡村不只是观赏,一定要有产业支撑。我们正在打造玫瑰特色镇,强化项目推进,实现了景观与产业的结合,既有景观效果,又有经济效益。”皇城镇党委书记刘恩慧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来到淄河玫瑰长廊主题公园,刘恩慧说,他们学习借鉴深圳东部华侨城带状公园模式,以淄江东路为主线,建设占地4000亩的淄河生态文化产业带,为周边村民及游客提供一个度假休闲的环境。
  淄江东路位于淄河东岸,全长12公里,是贯通淄河南北的重要通道。镇上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集生态恢复、景观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12公里玫瑰谷,占地2000亩,栽植玫瑰360万棵。目前,淄江东路已是远近闻名的浪漫玫瑰大道。开花时节,绽放成一片玫瑰花海,供游客欣赏。借助玫瑰,镇上正策划着搞“玫瑰之约,我在皇城等你”摄影大赛和作家采风活动。
  与玫瑰谷隔路相连,占地500亩的野花种植带里有20多种野花,花期从4月一直到11月。在淄江东路北头,沿河种植的近千亩桃树也在风中摇曳,形成“南有十里玫瑰谷、中有百亩野花海、北有千亩桃花源”的美景。
  结合玫瑰种植绿化和玫瑰谷项目,皇城镇通过谈判完成招商引资,引进玫瑰化妆品品牌企业,建设田缘舞沙玫瑰主题馆,并建设玫瑰化妆品生产线。形成集种植、展销、研发、精深加工与生产、旅游、餐饮于一体的玫瑰循环产业链。
  除了赏玫瑰,当日,记者还走访了皇城水上乐园、“齐民要术”十里长廊、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于家大院。据介绍,淄河生态文化产业带共规划了7大项目,投资过亿,综合各种要素资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
“一产”向“三产”迈进
  蔬菜产业是皇城镇的主导产业,该镇有6万亩土地,5万3千亩大棚,户均3个大棚。“农业乡镇意味着落后,但我们高点定位、顶层设计,搞好了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从‘一产’直接向‘三产’迈进。”刘恩慧说,围绕富民项目抓发展,他们也要做好蔬菜产业这篇文章。
  首先,在修路、开电、打水等方面,当地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以前,镇上是土路,农户要卖出去的蔬菜,路上受到颠簸,不得不降价销售。如今,水泥路代替了土路。水也曾是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受到变压器的影响,以前农户们是一家浇地,其余家庭都要停下来,而当下,家家户户能同时浇水了。此外,镇上蔬菜大棚的建设能力得到提升,300米长的棚占地20亩,30多万的投资,相当于工业生产中一个传统生产车间的投入。
  同时,镇政府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发展“六位一体”的蔬菜综合体。村委成立合作社,搞土地流转,协调银行贷款;龙头企业搞新技术的推广引领;成立合作社这种对农民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搞家庭农场,鼓励村书记置办家庭农场;散户参与到基地种植中,直接创收。通过这些,全力打造国家有机蔬菜标准基地,并利用电商、网络等途径提升蔬菜销量。
  不但在销售环节实现了效益提升,时下,当地农户还搞起了蔬菜观光采摘。沿线所有村全部实现了与淄河东路相通连,沿线蔬菜棚区集中,蔬菜采摘观光非常方便,在许家、郑辛、杨王村蔬菜大棚区,农业与旅游业深度结合,为广大群众找到了致富新途径。
  从“六位一体”到蔬菜采摘游,皇城镇顺利实现了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迈进。“作为蔬菜大镇,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抓好蔬菜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刘恩慧表示。
生态富民 环境优美
  牢牢把握富民主线,皇城镇财政收入虽然在临淄区倒数第一,但通过种种“大”作为,富了一方百姓,实现了“小政府、大社会”。当地百姓的银行存款稳定,在城区买房的有一二百户,而且贷款的很少,一把交付的居多。
  政府的做法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认同。以前,镇上植的景观树总是被村民破坏,扎不住根,现在产权归农户,由镇村两级集体出资,收益归农户,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这样一来,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也大大改善,从以前的垃圾遍地变成现在的鸟语花香。
  从2010年至今,为了各项民生福祉,皇城镇已经投入了7亿元,处处体现着干部和群众的“鱼水情”。刘恩慧为记者举了几个例子:有些老同志家里存在一些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非常不满。但现在修了路,环境好了,还有了实实在在的项目,老同志们不出远门就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增收致富有了途径,他们非常满意。不少村民热情地邀请镇上的干部到家里吃饭,纷纷表示,就算财政上没钱,他们也愿意自己请掏钱请客。
  以前,因为镇上太穷,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通常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皇城镇的。现在镇上面貌日新月异,留在镇上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不但留了下来,还非常荣幸,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
  目前,皇城镇实现了生态、富民、美丽乡村建设的并驾齐驱。采访最后,刘恩慧表示:“政府就要做政府该做的事,立足镇上的实际来发展。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争取政策,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保障各项建设投入。”他还告诉记者,当下,干部逐渐“水陆两栖”,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蛙水关系”,干部一定要用当代理念去解决问题,回归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