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实施多元智能教育与评价走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困境

——写在齐鲁医药学院更名之际

2015-06-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正门全景图
  孔子学堂教师讲学
  学生在作药学实验
  学生社团参加志愿活动
  □王修源 公培强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面临一系列发展的困境,其中突出的问题在于学生难以管理,导致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从而影响社会认可度。而造成学生难以管理的根源在于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国家招生政策规定,民办高校属于最末批次招生,而且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本、专科学生比例不可能出现跳跃性突变,一段时间内,本科生比例可能还少于专科生。这就必然造成生源质量、素质水平与公办普通高校学生有相当差距,这对民办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民办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一是民办高校没有国家办学投入,办学经费主要依赖学费,因此,民办高校的学费比公办学校必然要高,高学费要求高质量,这使得学生期望值与现实出现较大落差,学生对学校信任度不足、对学校存在一定的对立情绪。
  二是部分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生源差异,简单套用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导致大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考不过,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混教、混学状况比较严重。
  三是民办高校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均不突出,而目前中学所实行的学生奖励基本局限于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普及面不到20%,大部分学生没有获得过奖励,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激励,大部分学生缺乏上进心,人心涣散、青春叛逆状况普遍存在。
  四是目前的高考体制下,学校公民道德教育没有放在应有的高度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或者道德教育模式脱离学生实际,流于形式化、表面化,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缺乏现实解释力,学生的德育状况不是很理想。
  齐鲁医药学院作为民办医学院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合格医生,一方面要赢得学生信任,让学生愿意学,有上进心,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因此,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认真探索实施学生教育与评价的有效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最终成功走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困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可度。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教育理念上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最终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提出“三个相信”的学生教育观
  基于这种理论观念,学校提出了“三个相信”的学生教育观,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向善的、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的、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多次开展学生教育观的学习和讨论,并将这一观念融入到学校的政策制度的制定、管理具体程序、教育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中,全面指导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建立了“以学生为终端”的教育服务链体系,赢得了学生信任
  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学校建立了“以学生为终端”的教育服务链体系,提出“赢得学生,就是赢得事业”、“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并重”的管理理念。成立了安保、后勤、教学、行政“四小服务站”,实施“微小服务方式”创新。“学生无小事”,各服务站以1小时应答机制换取学生的满意,后勤人员帮学生从厕所内捞手机、学校中央空调不顾开放一天3万元的费用,根据天气温度而不是固定日期开放等等这样的小事情举不胜举,及时解决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让学生提不出意见来。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由当初的57.29%提升到96.71%,餐饮满意度达到95%,充分证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认可了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对学校充满了信任,和谐融洽、积极上进成为主旋律。 
  二、实施多元化智能教育与评价的具体措施
  (一)“单项奖”激励,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用赏识和鼓励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齐鲁医药学院一条重要的育人之道。为此,学校下大气力,帮助学生培养适合其智力发展特点的职业方向和业余爱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特长”。
  基于这种理念,学校在“三个相信”的学生教育观指导下,着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认可其优秀品格和正确的行为,并及时加以表彰和奖励,放大正能量的激励效应,使之产生迁移和渗透,引导学生自觉发现自身的其他优点,由“三好学生”变为“一好”奖励、“单项奖”奖励,由少数人获得奖励延伸为多数人的奖励,扩大奖励面。所设置的奖项逐年更新,依据学生的表现扩大奖励的种类和范围。如获得“热爱劳动”单项奖的学生又迁移成长为“遵纪守规”的优秀学生。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广大学生逐步呈现出更加积极上进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学生基本公民道德“补课式”培养,重塑合格公民
  从“人性善”的角度看,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向善的,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在成长期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认知,偏离了原本“善”的轨道。就像詹巴斗的“破窗理论”那样,第一块破碎的玻璃如果不及时修补,将会带来整个区域内窗户的破碎,及时修补好第一块破碎的玻璃,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补课”就成为学校塑造“合格公民”的第一步。
  为此,学校在“补课”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补课”活动。学校以学生的自愿接受能力为限,以环境氛围打造为目标,以具体的行为规范为行动指南,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夯实基本的道德底线做起。学校确定了社会公德个人修养“十不准”(如“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公物、不在公共场所抽烟”等),出台《公民道德教育“补课”活动实施方案》,确立了“十不准”的约束性,使得“十不准”行为规范可执行、可监督、可考核。全体师生员工齐行动,校园道德文化氛围逐步形成,“补课”活动效果逐渐显现,学生社会公德意识逐渐增强,整个校园的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
  (三)“稷下书院”人文素质教育,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百家争鸣诞生地——稷下学宫,就在齐鲁医药学院驻地淄博市。学校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不断丰富课余活动,由不同专业指导教师精心指导,吸收有个性发展需求和特长的学生加入,创建了学生修身养性第二课堂——“稷下书院”,多角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稷下书院”设有齐风文学社、鲁韵书香园、历史国学馆、稷下讲坛、水墨书画苑、英语沙龙、孔子学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书院既接受统一管理,又彼此独立运作,工作章程等规章制度健全,活动或讲座丰富多样,学院寓教于乐,有效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比如,稷下书院的“历史国学馆”,学生在这里可以“参政议政”,以史为鉴,针砭时弊。另外,齐韵书香园创刊《百家之言》,关注时事热点新闻、热门书籍观点、前沿学术发展等,及时将各种信息推送到学生身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015年,学校被批准为省级高校“孔子学堂”建设单位,以此为契机,学校积极运用“医出于儒,医儒相通”的教育思想,通过儒学文化研讨会、名家讲坛、“仁爱”教育、优秀社团汇演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具有齐鲁文化优秀基因的、医药并举的特色校园文化。
  (四)“五个零发生”星级班级,以点带面
  为了打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齐鲁医药学院明确提出“五个零发生”的校园文明建设要求,即重大责任事故零发生、毕业生离校公物损坏零发生、学生内盗事件零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事件零发生、日常公物破坏零发生。
  “这‘五个零发生’是很难实现的,但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要求,目标就是从高标准出发,到达规范管理的彼岸。”齐鲁医药学院院长匡奕珍说,“卓越源于要求,没有明确的法则规范,组织成员就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一个高校亦是如此。没有明确的学生管理规范,学生就没有行为目标,自由散漫的扩展,必将导致整个校园环境的混乱。”
  在齐鲁医药学院,创建“五个零发生”班级成为每一个班级的目标,由此形成的“班级集体场”对学生产生了强大的约束效应,“五个零发生”校园文明“指征”越来越明显,学校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了这点。目前,学校已实现重大责任事故连续5年零发生,毕业生离校公物损坏连续4年“零发生”,其它三项也已趋近于“零发生”。
  (五)“手册制”在志愿者活动中的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如何让一名医学生具备更高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意识是学院力推的又一举措。为此,出台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细则》,积极引导志愿活动有效开展,培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并引入“手册制”,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手册》记录每个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情况,同时载入学生档案。当前,志愿服务在该校已蔚然成风,现有注册志愿者7000余人,每年志愿服务达40000余人次,志愿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志愿参加“控电控暖”活动、学生志愿协助安保工作等。以“控电控暖”活动为例,此项活动的开展彻底根除了原来的长明灯、长流水、暖气常开等不良现象,每年可为学校节约60多万元。
  (六)分层次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学习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
  因为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非常困难,有些地区学生甚至汉语交流都存在难度,部分边远落后地区学生甚至在入校之前都很少用过计算机。这些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明显跟不上学习的步调,最终结果只能是课堂学习兴趣不高,考试不及格,甚至补考都很难及格。因此,学校结合学分制教育的先进方法,创新推出“学分替代”这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少数民族、特殊群体学生采用“学分替代”的方式,根据其所就业地域的经济状况、服务对象的层次,用相近课程的学分来替代对他们来说掌握困难的课程学分,例如,对于学习英语特别困难的藏族、维吾尔族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用大学语文所取得的学分替代英语学分。
  另外,学校针对学生生源高低分差异较大的情况,实施了分层次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差异,文理分科、高低分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后续教学课程,以有用和有效为标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比如,英语实行的A、B班分层次教学,教学内容和考试标准要求均不同,基础好的上A班,基础相对较差的上B班,A、B班之间可以流动,学习赶上了可以申请加入A班。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彻底解决了大部分差生因听不懂、学不会、考不过而造成的“混学”、“厌学”、“逃学”现象,同时创造了能学习的“同伴”环境,同学间竞争学习、互帮互助,给部分文化素质高的学生创造了攀升学习的环境,为他们将来考研、专升本继续深造提供了支持。
  (七)重视本科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开拓探索精神的培养
  合格医生不但需要仁爱之心、责任意识,还需要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学校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开设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重视学生专利申请和保护,引导大学生成果转化,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已开展校内“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3届,共有457项大学生科技项目获得立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获得国家专利28项,有8篇学生毕业论文被SCI收录,这在普通本科高校或者研究型大学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放在民办高校是非常难得的。另外,学校创新性设置“最具价值失败奖”,奖金金额与一等奖奖金金额相等,特别奖励虽然最终因为客观原因,研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表彰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多年来,学校在学生管理上,始终坚持多元化智能教育与评价模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秀的方面,有其可以塑造的一面,并善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发掘其闪光点,以此来激励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塑造起医生职业道德的三根支柱,即仁爱之心、责任意识、探索精神,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最终实现了学生在校期间由合格公民到合格医生的转变。
  三、实施效果:学校整体软实力不断提升,育人成果丰硕
  (一)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学生就业竞争力强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数据,2013年该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6.59%,位居山东省医学普通本科院校第一名。按单位性质统计,截至2014年底,学校2014届毕业生服务于事业单位的比例最高,达到61.82%;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由5年前的47%提升到今年的95.45%,在医学高校中处于较高就业水平,其中护理、医学影像等专业就业率在98%以上。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良好的道德风貌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得到了广大实习医院的认可,有的三级甲等医院主动来校招聘应届临床、护理本科毕业生。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口碑。从2009年起,共有800余名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先后有300余名优秀毕业生奔赴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省份开展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志愿服务。他们中,80%以上的志愿者申请了延长服务期,126名毕业生选择扎根西部地区工作,10多名志愿者荣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和奖励。学校项目办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
  其中,2012年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该校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总医疗指标的一半以上(55%)。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单位的优异表现,使学校影响力在西部地区得到了显著提高,部分服务单位主动联系学校要求引进人才。2014年,该校与新疆兵团签署“实习+就业”协议,据兵团负责人介绍,该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在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学校有484人报考,过线190人,共有153名同学被录取,考研录取率达到了30%,考研录取率连续2年保持在30%以上,其中15%以上的学生被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录取。
  另外,在历年山东省专升本统一入学考试中,学校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2012年专升本考试中,临床医学专业全省前十名中第一、二、五、六、九名均被该校学生占据;医学影像专业考试中,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名都是该校学生占据。
  (二)招生工作良性发展,高报考率、高录取率、低退学率现象突出
  随着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提高,学校逐步摒弃靠高投入媒体宣传、违规招生代理等招生方式,而主要依靠学生和家长的口口相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两年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是通过亲友、同学口口相传的高评价而来的。
  高报考率、高录取率、低退学率,已成为齐鲁医药学院的一个突出现象。学校连续5年圆满完成招生计划,95%以上专业实现第一志愿投档录满,2014年在陕西省的文科录取分数线超过当地107分,理科超过109分,在河北省理科录取分数线超出150分。连续4年本、专科报到率均达到90%以上,连年新生退学率在4‰左右,远低于全国民办高校平均退学率。
  齐鲁医药学院院长匡奕珍表示,学校将抓住更名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实现学校的新跨越、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