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癌症可防可治并非绝症

岛城试点防癌风险评估

2015-04-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现场填问卷查癌症风险
  4月19日,家住李村街道的65岁市民黄建忠和老伴来到了街道社区卫生中心。“这几年身边陆续有街坊邻居因为癌症去世,我总是很担心自己的身体,正好上个月社区里给居民发通知,介绍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我就来了。”黄建忠说,填一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防癌风险评估问卷》,就能评估出自己的癌症风险,这无疑是一剂镇定剂。
  该评估问卷的内容分7大板块近百道问题,基本信息、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方式和习惯等危险因素全部涉及。问卷信息将被录入防癌风险评估系统,由哈佛大学研发的癌症风险评估软件进行评估,并得出评估报告。
  在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正式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在全国7个大区的14个省份针对城市高发的五大类癌症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筛查。青岛是国家卫计委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唯一副省级城市,从今年2月开始工作筹备,3月份正式在李沧区李村、振华路、兴华路和永清路4个街道的社区医院展开初步筛查。
  “首先对40—69岁的本市户籍常住人口中的两万名居民进行评估、筛查,并筛选出4000名高危人群,在青岛市中心医院进行免费个体血液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筛查,形成筛查报告,以对5类癌症防治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估。除了通知本人,社区卫生中心还要做好筛查信息的录入、总结和反馈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国家项目办公室。”李沧区疾控中心主任吕思禄介绍,试点成功后,后期将在李沧区全面推广。
  根据青岛市疾控中心的统计结果,2013年青岛市新增恶性肿瘤确诊病例16051例,死亡15157例。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和食道癌在2008年到2013年间高居确诊病例前六位。
  “肺癌一直都是青岛最高发的癌症,这和山东总体发病情况基本一致。”青岛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博士宁峰说,此次评估调查主要是对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高危人群进行评估、筛查。
防癌筛查先评估再精准治疗
  今年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是“走出癌症误区,实现早诊、早治”。据统计,癌症病人中有60%至80%刚到医院时就已进入中晚期。一些患者对癌症的知识不了解,没有及时发现;一些患者有症状或者早期表现,但是没有在意。
  “癌症不是绝症,有1/3可预防,1/3可治愈,1/3可缓解,民众不必谈癌色变,但也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宁峰说,人们对癌症有一种“行之不远”的高度刻板印象,很多人是被吓死的,实际上,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有10至15年的潜伏时间来纠正,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
  “我国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治愈率比较差,主要是发现晚。我国肿瘤治疗水平并不比世界先进水平差,外科手术、治疗技术反而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宁峰说,这充分体现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性,“未来,要依托信息系统,建立真实、完整、可连续使用的档案,这样就可以系统追踪健康状况。”
  宁峰认为,在临床肿瘤治疗上,提倡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如果没有致癌危险因素的话,就没有必要进行防癌检查。肿瘤筛查不是从头到脚都查一遍,而是先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是否吸烟、吃盐多等多方面内容,找出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筛查。要不要做防癌筛查,最好先做个卫生经济学的评估。
  本次筛查主要针对辖区内40—69岁居民,这是因为肿瘤的一个危险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肿瘤发病率越高。恶性肿瘤发病率在0—39岁年龄段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宁峰说,这在城乡趋势基本相似,因此年纪大的人做防癌筛查的必要性相对更高。
癌症是生活方式病
  “癌症是生活方式病,癌症患者中约有60%~80%的患者是人为的,从这些年癌种的变化就能看出来。”吕思禄说,长期吸烟的人发生肺癌的几率明显高于不抽烟的人群,以前生活水平低,患上消化道癌、食道癌的患者特别多,这些癌被称为“穷癌”;而现在吃得精细,患结肠癌的患者明显增多,这些癌症被称为“富癌”。
  宁峰说,癌症与人的生活方式、脾气性格、饮食习惯、遗传基因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合理的膳食、吸烟、心理紧张和压力过大和缺乏运动等四种。因此,减少或消除这些人为因素就能预防60%~80%的癌症。
  在宁峰看来,健康生活方式、膳食平衡,不能单说吃什么好,不吃什么。想防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最好个体化。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作出适合自己的健康计划,用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癌症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