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行业观察 产经

小创意变身高科技小幼苗长成参天树

创业高潮引发中小企业井喷增长

2015-04-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东营市科创创业园创业辅导现场。(资料片)
  □ 本报记者 李文明
    本报通讯员 赵淑胜

  阳春时节,东营市中小企业创业兴业春潮涌动。
  在全市着力打造的各创业园区,每天都有新的企业诞生;在各县、区创办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每天都有数百企业、人员来办理公司业务或咨询创办公司的有关事项……
  东营市2013年11月创建的东营市科创创业园,针对不同的创业阶段建立起来的预孵化、孵化和加速孵化的创业孵化体系,受到大学生和其他青年人的青睐,并一发而不可收,不到两年,就分别在东城、西城和垦利县创建了东营市青年科技创业苗圃等以大学生为创业主体的创业园。目前已经孵化小微企业277家,吸引1000多名大学生入园创业。
  风起云涌的创业大潮使东营市中小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全市新增中小企业6011家,个体工商户12213家。
  东营市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杨仕海告诉记者,这是东营历史上创建中小企业最多的一年。井喷式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是东营市为有梦想、有创意的创业者搭建促进创业兴业快速健康成长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创业兴业孵化平台。
  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我们见到了较早进驻创业苗圃的东营海川代理记账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永强。他对记者说,自己是靠创业园的全力扶持才从一个为小公司开展公司注册、记账服务的游击队变为正规军的。
  夏永强过去做过会计事务所的代理记账员,一直想注册一家自己的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注册、记账等服务,但自己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经营场所。2014年,夏永强来到东营市青年科技创业苗圃,得到了免费的经营场所和一整套从事记账、公司注册等经营业务的装备,于当年11月正式注册了正规的公司——东营海川代理记账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经分别在科技创业园和开发区设立了两个分部,为300多家公司代理会计业务,代理注册了近千家公司。  
  “公司成立了并不一定能将事业做成功,需要‘扶上马,送一程’”。杨仕海介绍说,东营市各创业平台都建立健全了针对创业者全流程的服务机构或平台,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保姆式服务。东营易学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3名80后对此体会深刻。    “当初我们3个人就是‘四肢不全’,进驻东营市青年创业园后才筋骨健壮。”该公司CEO刘祥庆满怀感激地讲述了他们3人的创业故事。  
  他们都是毕业后应聘到公司打工的大学生。3D打印出现后,他们就琢磨:这个新鲜事物将来肯定有市场。在从理论上掌握了全部的研发生产流程后,他们决定成立公司。但令他们头疼的是,创建公司的资金、产品研发、生产设备、生产车间等一无所有。在他们一筹莫展时,他们发现了新大陆,由徐清华掌舵的东营市青年科技创业苗圃成立并向全社会招募青年创业者,于是,他们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虽然3人对3D打印的原理、流程、程序设计等都掌握得全面深入,但生产出的产品总也达不到要求。就在他们几乎放弃这个项目时,创业苗圃特聘的创业辅导师,北京某机构的一名3D打印专家来到东营,经过这名专家的指导,他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一举攻克了技术难关,所生产的DLP(高清投影技术)速度快、精度高,成为国内最先进的技术。目前,他们研发并生产的第五代DLP产品,每件卖到4.6万元,第一批订货达到30台。
  刘祥庆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想试一试,当时根本没有把握,没想到梦想成真了。”
  对许多小微企业来说,创业发展往往不是缺乏项目,而是面对一个大市场而力不从心,借助创业园区孵化,这些企业则得到了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山东广兴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富谈起他们7名创始人的创业发展史感慨不已。当初,他们几个人成立了一个小型的化工企业,干了几年又有了新的项目,就想把这个项目做大,但如果直接投资建厂,既要买地又要购置设备,还要搞产品研发,7个合伙人能拿出来的资金捉襟见肘。于是决定进驻垦利县开发区创业孵化基地。基地给他们一层办公楼,提供了2600平方米的车间。这样一来,只需要购买设备和研发经费项目就能上马,手头的2000多万资金足够用了,几年的发展使公司迅速成长为一个拥有亿元投资能力的公司。2010年,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200余亩,建设面积近3.8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企业。项目建成后,效益跨越式增长,到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职工达到500余人。
  张振富感慨:如果当初不进基地而去直接建厂的话,我们几个人早就会被短缺的资金给拖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