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范畴,市场需求激增

“行万里路”能否接茬素质教育

2015-02-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新一轮教改正向更纵深发展,回归教育本质是改革方向。不久前,语文出版社社长、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再次炮轰“假语文”,并强调以增加传统文化比重回归语文学科规律。然而,有人提出,古文过于难繁,离现实生活太远。在此背景下,研学旅行近年来逐渐升温。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已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范畴。
  近日,国内首个跨界融合文化、旅游和教育的研学联盟在邹城成立。研学旅行能否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每周六上午10时,孟府感恩堂前弓、箭、算筹、箭靶等器具已陈设完毕。经过开礼、配耦、诱射等环节,参赛者进入乡射礼的重头戏“三番射”。激烈角逐后,负方射手站着喝罚酒,然后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
  据了解,自去年暑期邹城孟庙孟府景区将能展示邹鲁君子遗风的“乡射礼”恢复为孟子修学游的一个活化演艺项目,至今已接待了数千名游客参与这项活动。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济宁学院教授刘振佳表示,射礼不在于射中与否,而在于在此过程中了解、学习传统的培养谦谦君子的文化观念——这与素质教育期望达到的知识技能传习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的目标不谋而合。
  目前,省城各大旅行社逐渐进入春节产品预订阶段,山东嘉华国旅企划部员工程莉莉透露,虽然春节假期较短,可供选择的研学产品有限,但能感受到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不少家长提出,希望研学旅游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曾有一段时间,研学旅行是以旅行社为主带领青少年前往异地进行文化体验。由于旅行社的专长在“游”而不在“学”,导致打着研学旗号尽享旅游之乐却背离了研学本意的产品在市场上层出不穷。近几年,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国学机构、书院等教育机构同旅游从业者的沟通日益频繁,记者了解到,我省曲阜、邹城、梁山等修学旅游目的地已推出的“快乐学六艺”、酒文化体验等产品,不少都是跨界合作的研发成果,市场反响不错。
  “传统文化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哲理,想在短短的研学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到并且深入人心,趣味性显得格外重要。”河北风情旅行社总经理徐铁铮认为。记者采访了解到,顺应市场要求,趣味化确实正成为研学旅游产品的设计导向。
  记者在邹城了解到,当地策划包装孟母亲情剧场,将豫剧《断机教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孟母三迁》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演出作为研学旅游产品搬进两孟景区,试图用现代艺术形式减轻传统文化带给孩子的厚重印象。来自济南的一名旅行社工作人员还提出,应抢占孩子最喜欢的手机端,将孔孟文化、邹鲁之风用动漫、视频变成其喜闻乐见的形式植入手机里,打造“随身版”的研学旅游。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北京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指出,对研学旅游而言,内容不仅仅是器物、风景或景区中可供体验的旅游项目,一个公共空间里目之所及、心之所感都是不言之教。山东孟子研究院院长王志民也表示,如果能把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风气和旅游结合起来,研学旅行的效果会更好。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有部分研学旅游目的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年年底开始,孔子故里曲阜策划推出《跟我学论语》节目,成为当地老百姓茶余饭后学习儒家经典的“国学公开课”。邹城也提出“让孟子思想重回故里”,面向当地居民开办孟子公开课,并向市民推出30元一年内无限次游览四大修学旅游基地的优惠措施,试图首先推动当地人主动参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