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经

近百家东营企业八成技术工人短缺

多数企业涨薪应对招工难

2015-01-29 作者: 记 者 扈永顺 通讯员 张小杰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扈永顺 通讯员 张小杰 报道
  本报东营讯 记者近日从东营市统计局了解到,全市企业招工难现象依然存在,技术工人短缺较严重,在近百家调查企业中,有八成企业缺技术工人。
  调查显示,近百家调查企业中有半数以上存在招工难问题。2014年一些企业招聘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局面,“我们给出的工资标准是3500元到4200元左右,不少求职者尤其是有轮胎厂工作经验的,一张口就是4500元以上,嫌我们工资低。”华泰集团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是招工难的一个原因。
  为应对招工难、稳住老员工,不少企业纷纷提高了底薪。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东营市多数企业提高了薪酬待遇,上涨幅度在5%—10%之间的占到近一半,上涨幅度在10%-20%之间的占26%,仅有3.2%的企业反映略微下调底薪。
  “在现有工资基础上,加上1100多元的五险一金,总计5000多元。假设集团拥有员工5000人,一个月光工资就是2500多万。”华泰集团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济下行,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在近百家调查企业中,70多家表示压力加大。
  招工难能够通过涨薪予以缓解,但技术工人短缺却难以短时间解决。数据显示,东营市普通技工最为短缺。
  “东营造纸技工少,我们刚招的员工暂时还达不到技能要求,必须经过几个月的学徒期。比起能立即上手的技工,这对企业生产影响也不小。”华泰集团招聘负责人介绍。以河口区建筑企业为例,从业人员以农民工居多,专业人员较少,以至于无法承接黄河三角洲汽车文化广场、中心城物流园等大型项目建设。
  技术工人短缺折射出企业用工仍依赖低端劳动力。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东营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对人才需求的门槛也大大提高。
  近年来,东营市政府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举措,通过“构建三个体系,健全三个机制”,初步建立了一支适应全市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业内专家认为,企业需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理念,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从外地引进紧缺高技能人才。目前,东营市利华益集团、大海集团等大型企业均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聘请专家开发企业职工岗位培训教材,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东营方圆金属有限公司从外地引进8名高级技师、16名技师,并让他们带徒弟授技术,很快解决了公司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
  通过发挥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引导技师学院创新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也成为技工人才培养途径的有效补充。2014年东营市技师学院开办了科瑞班、博瑞班等9个校企合作班,实现了学生入学即入厂,企业每月给学生发放生活补贴,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课程,校企双方交叉兼职、共同管理、资源共享,实现生产与实训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