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青岛职教发展规划公布

2016年,四成职校生专业将与海洋挂钩

2015-01-28 作者: 薄克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将来的职教发展将分东、西、北三个空间进行布局,到2016年职业院校在校生将达到21.6万人,涉海专业学生占比达到40%……在1月20日举行的青岛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青岛市发改委、市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描绘了未来几年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
适应经济“新常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是适应青岛市经济“新常态”,打造青岛经济升级版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城乡就业和改善民生、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青岛市将加快培育先进的职业教育文化,着力扭转全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不重视的观念,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注重开展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推进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形成不同层级、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研究网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要承担“主体责任”,推动职业教育实现“双主体办学”。
  区别于松散型的职教集团,青岛市将依托优势职业院校,加强与中小型优质或特色职业院校合作,通过合并、控股、参股等形式,打造紧密型职教集团,提升集团内原有成员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共享水平,在集团内形成更为合理的专业分工,促进教学链、产业链和利益链有效链接。
  据介绍,青岛市将首次选择5家大型企业探索建设5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由企业作为运营与管理方,与职教机构共同承担技术技能人才实训任务。
瞄准蓝色高端和新兴产业
  青岛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蓝色、高端、新兴”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大。
  按照青岛市产业发展方向,青岛市将推进建设蓝色特征鲜明的区域职业教育中心,重点强化蓝色经济、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今后,青岛市将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强化对海洋产业中具备较好发展基础和良好发展前景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还将紧扣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重点服务领域。
  依据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青岛市职业教育也随之而动。为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青岛市将重点发展与物联网和云计算服务、“两化融合”及“三网融合”支撑产品制造、高端软件及信息服务、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关键产品生产等相关的专业;配合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与新型海洋工程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新一代光电电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产品生产等相关的专业;配合生物产业,重点发展与海洋生物医药生产、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等相关的专业;配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与高速轨道交通车辆、海洋装备制造、航空装备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等相关的专业;配合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与新型环保设备、节能减排产品、静脉产业等产品生产相关的专业等。
布局各具特色
  目前,青岛职业院校布局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布局发展。大部分中等职业院校位于市南、市北、李沧老城区,难以适应产业布局调整的新要求。老城区职业院校占地面积普遍偏小,大部分院校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达不到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职业教育资源分散,造成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生源过度竞争。
  《规划》则优化了职业教育空间布局。青岛将在东岸城区集聚发展与城市生活和高端服务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在西岸城区集聚发展与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在北岸城区集聚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在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四市重点发展与当地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形成“三城集聚优化,四市均衡推动,集团特色发展,全域统筹协同”的职业教育布局形态,优化全市职业教育布局。
  按照青岛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布局,部分位于中心城区的职业院校也将外迁。《规划》中指出,顺应制造业和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向周边产业功能区外迁趋势,逐步将部分主要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迁出中心城区。比如,在崂山建设青岛市现代服务业职教园区,届时,青岛华夏职业教育中心、青岛旅游学校等职业院校将成为重要依托。而在北岸城区的规划布局当中,也将承接青岛电子学校、青岛交通学校等院校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