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新常态 新作为

威海市环翠区——

“三区共融”走出全域城市化新路径

2015-01-28 作者: 彭辉 王艳华 于秀勇 来源: 大众日报
  △引领新型商业业态的威高广场
  △繁荣发展的金融一条街
  △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
  △高标准建设的环翠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指挥中心
  △张村镇福德庄文化长廊
  △市民在里口山生态采摘园采摘柿子
  △总投资10亿美元的海鑫新材料项目车间一角
  △海天一色威海湾
  隆冬时节,行走在威海市驻地区环翠区,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大项目现场繁忙一片,生态采摘园果满枝头,社区网格里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各种便民利民举措迎来百姓张张笑脸……
  在刚刚结束的威海市环翠区“两会”上,环翠区按照“突出争创一流这个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条主线,狠抓工业转调、现代服务业升级和重点区域三个重点,实现全域城市化水平、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和干部队伍作风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朝着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的总目标又迈出了铿锵步伐。
  □彭辉 王艳华 于秀勇
  
  过去一年,环翠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域城市化为引领,深入实施“园区、景区、城区”共融发展战略,着力抓好产业培植、企业膨胀和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品质,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区共融 中心崛起
  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环翠区提出“园区、景区、城区”三区共融理念,坚持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发展,奏响了产业强区、转型跨越的历史强音。
  园区建设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环翠区整合羊亭、张村两镇资源,在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谋局西城科技产业园,全力打造一体发展的产业高地。近日,伴随着石烟线江家寨至双岛段、海峰路西延工程的顺利通车,西城科技产业园犹如插上腾飞的两翼,加速与东部滨海新城、临港经济开发区、双岛湾新区的对接,园区发展驶入了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园区已入驻产业项目20个,投产8个,总投资10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中关村医药科技产业园、银河生物技术、源琳医疗器械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以普益船舶、蓝膜科技、震宇科技等为代表的环保节能产业集群,以广泰空港、海王科技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集群,以豪仕达碳纤科技、新元化工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一条以羊亭河为轴线,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3.3公里、占地36平方公里的战略新兴产业带初步形成。
  山在城中,城抱青山,一座城市山地公园的雏形愈发清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威海市民休闲的“新趣处”。俯瞰威海城区,里口山景区镶嵌在城市中央,其绝佳的自然景观和生态价值,以及其不可复制性和独特性,奠定了其在城区生态标杆中的地位。依托里口山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自然优势,环翠区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根本、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加速打造威海百姓休闲的新地标。环翠区按照威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本着“科学规划、保护优先、有序建设”的原则,立足“规划完善、基础配套、旅游产业、生态保护、文化培育”五大重点,高起点推进威海城市山地公园建设。为最大限度保护里口山的生态环境,近两年来,环翠区已经拒绝了17家国内外大企业的商业开发项目,涉及资金约150亿元。
  城区是环翠区发展服务业的主阵地、样本区。为此,环翠区进一步调优商贸业,集聚金融业,繁荣社区服务业。环翠区连续三年,服务业增加值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4%,高于威海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6.8%。以项目为抓手,环翠区去年实施了64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世界500强企业乐天集团打造的全省首家全资高端百货店落户环翠区,引领威海百货行业进入国际化商业模式时代;融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威高购物中心精彩绽放,成为威海商业的新地标;银座商城、奥特莱斯、优购世界等企业纷至沓来,进驻中心商圈。环翠区规划以青岛北路、新威路为轴线的金融一条街,并以此为基础向海滨路、世昌大道辐射,吸引银行、保险、证券、担保、民间资本管理等领域的公司入驻,打造“多点布局、一线展开”的金融聚集区。为进一步壮大楼宇经济,环翠区盘活了20余万平方米闲置楼宇,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海裕城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引进了阿里巴巴等16家创新型企业,打造楼宇产业高地。目前,全区税收过千万的楼宇达21座。
“一网三中心”为民排忧解难
  作为威海中心城区,环翠区立足“统筹发展中心之区、幸福和谐首善之区”的总体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服务和保障民生为着力点,全力推进社会建设,全面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具有环翠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整合平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环翠区把全区民生职能汇总起来,形成一张为民服务的大“网”。环翠区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区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下设政务服务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社会信息中心、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四大中心,彻底杜绝了群众东跑西跑、部门间推诿扯皮、问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环翠区还自主开发了“威海市环翠区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将全部民生事项的收集、解决、监督、考核功能汇集在一起,打造了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运行模式。
  “天眼”工程,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位于威海市商业中心地标建筑“威高广场”的环翠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指挥中心,一块大屏幕可以随时调取全区近5000个摄像头的实时镜头。除了社会治安,指挥中心还与城管、便民服务大厅、校园、校车等监控网络互联,具有治安防控、城市管理、森林防火、防汛防洪、矛盾预警、督导检查六大功能。这里不仅是环翠区的地理中心,也成为全区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的“神经中枢”,真正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全天候,震慑了犯罪分子,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管理细化,解决问题智能化。环翠区以网格化建设促进社区工作的精细化,以200-300户为标准将全区划分为412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1名网格长+2名专职协管员+1名督导员+1名联络员”的核心服务管理团队,并研发了区、街、社区、网格四级信息系统。每个网格长都配备手持信息终端PDA,辖区内所有事物尽在“掌”握,及时发现情况并分类上报社区和街道进行处理。整个社区事件的处置,全部纳入网络“采集—上报—分流—办理—核查—评价”六步结构,提高了服务管理的效能和质量。
  定制服务,精准提供需求。环翠区建立了由政府扶持的全省首家从事社区居家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12349”居家服务平台。平台设立居家服务呼叫中心,实现了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企业及义工等公共、公益及社会服务资源的整合。对一些有病史或独居的老人,服务平台还会将老人的相关资料事先录入系统,系统报警的同时,屏幕上及时显示老人的疾病史、用药过敏史等信息,同时自动给120、相关医疗机构、指定的亲属发出信息。环翠区免费向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赠送无线座机,并每月补贴10元钱话费。这项普惠制的老年人话费补贴政策,也在全国开创了先河。
9大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近年来,环翠区每年都会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2014年年初,环翠区委、区政府规划了投资11.6亿元的9大类、55项民生工程,以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学有所教。环翠区对原有学区、片区进行深度整合,以区直5所初中学校为核心校,将城乡31所中小学校整合为五大教育协作区,实行教育教学统一管理,教育资源统一调配。各协作区成立一体化管理工作小组,由区直初中校长担任主要负责人,协作区内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研究制订本协作区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统筹各学校人、财、物的协调与整合。着重强化小学、初中学段学科知识体系的纵向衔接研究,促进办学特色传承及学生可持续发展。通过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教育协作发展格局。
  老有所依。环翠区从硬件设施入手,近年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08亿元,建设和优化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以“民办公助”的办法,先后吸纳社会资金1.51亿元,投资养老设施建设。政府出台各类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和为老服务项目,全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日间照料中心76处、农村幸福院11处。自去年7月1日起,环翠区在威海率先试点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借助“12349”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推出“就餐卡”、“配餐券”、“护理券”三项为老服务项目,居家老人可享受到政府向社会组织、机构或企业购买的专业化养老服务。
  病有所医。环翠区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全区卫生工作实际,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年”为抓手,突出硬件建设、服务内涵建设、行业作风建设“三大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环翠区实施的镇卫生院领导包村和临近卫生室包村的“双包制度”及巡回医疗制度,服务半径由省规定的2.5公里缩小4倍,在全省率先构建了“500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圈”;在城乡深入开展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力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创立了“3+1+X”网格片医组团服务模式、“家庭健康信息楼宇图”导航定位模式及建立健康教育促进协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老旧小区改造。环翠区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改造50个老旧小区,计划总投资5.7亿元,受益人口15.6万人,截至2014年已经完成31个小区的改造,2015年将全部完工。为了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每个小区改造之前,相关社区都挨家挨户征集居民意见,汇总之后提报给工程规划部门参考。改造计划出台后,在社区公开栏进行公示,再次征询居民意见。在改造过程中,居民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以随时向社区反映,由社区、街道与施工方进行协商。环翠区住建局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之前将工程改造进度张贴在醒目位置,让居民心中有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他们要求各管线单位紧密配合,尽量减少地面开挖次数,开挖之后应集中力量作业,第二天必须完成施工并恢复地面原貌,把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住建局还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受理查处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影响出行、噪音扰民等问题。
四德建设托起“厚德环翠”
  厚德如霖,润泽环翠。环翠区秉承“勤劳、自强、忠厚、诚信”地域文化,发扬传承、创新的优良传统,探索着“爱德、诚德、孝德、义德”的新诠释,矢志不渝地推进“厚德环翠”品牌建设。自2009年开始,在“四德”工程建设中,环翠区每年策划一个主题活动年,已先后开展了“思想道德建设年”、“道德教育促进年”、“道德素质提升年”、“道德行为规范年”、“道德阵地建设推进年”等活动。
  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健全志愿服务队伍,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不断推进公民社会道德建设水平。早在2007年4月,环翠楼街道就在威海首家注册成立了“环翠楼街道义工协会”,采取“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运作模式,积极整合社会爱心力量,力所能及地服务于辖区弱势群体。为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环翠区把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百分考核,纳入创建各级系列文明单位、全省文明区、全国文明城市等文明创建工作中,作为测评专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环翠区依托环翠政务网建立了“环翠区志愿者”服务平台,全区建成了机关、农村、青年、巾帼、卫生等涵盖行业广泛、覆盖领域宽阔的志愿服务队伍,区级以上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的建成率达100%。
  早在2003年,环翠区就着手架构诚信环翠新体系,不断规范诚信管理,提高人们的诚信践诺意识。环翠区文明委成员单位分别从各自的业务职能出发,共同参与全区诚信体系建设。区住建局强化了建筑工程标后履约监督管理,从合同签订、施工许可办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变更、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竣工验收等方面,对标后工程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切实规范建筑市场诚信秩序。2013年以来,先后对4家建设企业清除环翠区建设市场,对11名项目经理和29名劳务分包人员清除环翠区建设市场。工商环翠分局对不依法参检的企业,给予吊销的行政处罚,列为失信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信息皆被列入黑名单信息库,三年之内不允许其法人再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高级管理人员。环翠国税局在建立“黑名单”信息库的同时,按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将纳税人分为A、B、C、D四级,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享受相应等级的优惠和惩戒,以鼓励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
  环翠区把尊重孝德融入全民日常教育工作中,把践行孝德融入全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把发扬孝德融入传统文化发展中。为让孝德深植在环翠人的思想中,环翠区从加强市民教育入手,不断创新载体教育,推进孝德教育进万家。在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传统评选活动的同时组成宣讲团,开赴全区城乡社区农村开展孝德宣讲活动,通过孝德典型的现身说法,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孝德教育。环翠区还向全区每家每户发放《响应敬老、养老、助老倡议书》,每户居民均签订了《履行承诺责任书》;在全区各级单位中层层签订《“四德”工程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个人与单位纷纷签订《“四德”工程建设个人责任状》,突出孝老爱亲方面的自律与他律约束,层层落实孝德教育入脑入心。目前,全区“责任书”和“责任状”的签订率均达到100%。
  在“四德工程”建设中,环翠人把“义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用全新观念诠释义德,传大义,行善举。在宏扬义德中,环翠区注重通过挖掘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每年至少开展两个批次的“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每两年从“环翠好人”中评选一届区级“道德模范”,对义德典型群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对涌现出来的民间典型“发现一例,表彰一例,奖励一例”,以此引导社会重义轻利,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为了营造重义轻利、向善行善的氛围,环翠区面向全区干部群众发放了1万份倡议书,宣传“四德”工程建设要义。同时,在区电视台、政务网等区内媒体开设专栏,在各部门、单位内部局域网、固定宣传栏、电子屏幕、公益宣传牌等阵地对“四德”工程进行主题宣传;在镇、街道、农村、社区,利用市民学校、农村远程教育网等各类教育阵地,采取专题讲座、演讲征文等形式,提高干部群众对“四德工程”的认知度和知晓率。
  伫立新一轮发展潮头,担负着威海中心崛起重任的环翠区将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培育新优势、谋求新突破,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全力打造景美城美人和乐的威海中心城区,为实现富民强区历史使命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