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新常态 新作为

凝心聚力真抓实干

全面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淄川

2015-01-27 作者: 闫盛霆 来源: 大众日报
  △登高看淄川
  △SM城市广场鸟瞰效果图
  △鲁泰纺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淄川新貌
  淄川区概况
  淄博市淄川区1955年撤县改区,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先生的故乡。全区面积960平方公里,辖9个镇3个街道1个开发区,465个村居,73万人。
  淄川地处齐鲁腹地,是连接胶东与内陆的枢纽。张博铁路、辛泰铁路贯穿全境,滨博高速,205国道,胶王路、湖南路省道,张博路附线等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公路通车里程达1260公里。境内有全国十大鞋帽批发市场淄川服装城、全国最大建陶市场淄川建材城,是全国文化、体育、科技、园林、卫生先进区。
  淄川是历史文化名城,聊斋故里、文财神李诡祖故里。西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置般阳县,因位于般水之阳而得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然形成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特别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一部《聊斋志异》驰名中外。目前,全区共有齐长城、蒲松龄故居、寨里窑址、北沈遗址、磁村瓷窑址、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古建筑群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斋俚曲、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淄博陶瓷传统烧制技艺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青瓷、水晶骨瓷、大型园林陶瓷、水晶玉瓷、雨点釉瓷、镁玉瓷、陶瓷刀成为全国独有瓷种。聊斋俚曲戏成为我国地方戏新戏种。梦泉村、上端士村成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闫盛霆
  
  日月开新元,淄川又一春。2014年,是宏观形势错综复杂、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淄博市淄川区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竞争加剧、金融风险、环境保护、产业转型等一系列严峻考验,淄川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淄川奋斗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逆境中抢抓机遇,在机遇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增创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老工业区转型振兴取得新的进展。在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点评中,淄川区取得南片区第1名、全市第2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全力以赴谋发展、稳增长,综合实力和发展效益在应对挑战中再攀新高
  面对经济持续下行、不利因素叠加的多重压力,淄川区委、区政府始终保持清醒定力,坚持咬定发展不放松,综合实施运行监测、金融服务、要素保障、风险防范等一系列措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运行质量位居全市前列。预计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8.8亿元,增长7.8%,其中服务业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01亿元,增长8.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2%、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6%、12.1%;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稳居全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0.55%、1.26%、1.38%;新增工业用电量1.46亿千瓦时,成为淄博市唯一实现增长的区县。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35.94亿元、188.39亿元,新增存款和贷款分别列淄博市第1位、第2位,贷存比较年初提高2.02个百分点。
  坚持把打好项目建设提升年、招商引资攻坚年、对上争取突破年“三大战役”作为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的“重头戏”,155个重点项目开工149个,完成投资134.26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占总投资的72.2%,占比提高35.38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比重提高5.3个百分点,中国(淄博)陶瓷总部基地、鲁泰集团23万锭纺纱等项目投产达效,火炬新能源电池、宝塔焦化煤焦油加氢等项目顺利推进,投资规模、技术含量、预期效益、建设进度均创历年最高;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首破百亿元大关,增长57%,实际利用外资到位10217万美元,增长37%,完成率位居淄博市第一。瑞士布赫市政专用车、中国公共安全特种装备制造基地等投资过百亿元的大项目落户淄川区;获得35个国家级、38个省级品牌、平台、荣誉,累计争取中央和省市资金11.01亿元,为经济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
  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产业质态和竞争实力在转型升级中显著提升
  淄川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做好“加减乘”三篇文章作为主攻方向,注重精准发力,强调有保有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建陶、纺织、水泥、机械等传统产业,完成技改投资157.7亿元,增长31.4%,淘汰落后设备107台(套),新上智能伺服节能设备100余台,提前1年完成“5年300亿元”技改计划,一批传统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实施“铸链提升”工程,筛选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14条优势产业链进行拉链、补链、强链。在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材冶金、机械制造四大行业开展对标助推转型升级活动,鲁泰集团荣获全球卓越绩效奖和中国工业大奖。成立了淄川区冲床产业联盟和水泥行业商会。以功能陶瓷、谷胱甘肽、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倍增,全年投资达5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创建为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和中国富硒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富硒产业基地6000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淄博市率先搭建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和抵押融资平台。创建为山东省金融扶贫试点区,4家涉农企业获授信贷款1200万元。以中国矿泉水之乡为平台,开展矿泉水产业综合整治,矿泉水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和牛、藏香猪、功能猪养殖和双杨苗木基地为代表的现代畜牧、花卉苗木产业迅速发展。扎实推进万亩土地治理、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等一批基础项目,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SM城市广场部分试营业,中国(淄博)陶瓷总部基地、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启动运营,举办首届文化创意博览会、第八届建陶卫浴洽交会等会展活动,鲁中商城影响进一步扩大。引进毛豆科技电商生态链项目,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建设淘宝特色淄博馆和淄博特色产业带,鲁泰集团、新星集团、淄川服装城、淄川建材城等进军电商行业,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发展迅猛。以齐山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持续升温,以涌泉为拍摄地的《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热播,引发新一轮乡村旅游热,全年接待游客40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3亿元。
  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对十大园区实行ABC三类管理,开发区综合排名全省第8位,新材料园区承载功能持续提升,昆仑机械产业园区创建为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淄山工业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实现招商引资2.96亿元。
  成功举办第七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签约高新技术合作项目51项;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新认定、复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鲁泰纺织“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淄博市一等奖零的突破。大华陶瓷获第二届中意陶瓷设计大赛唯一金奖,干法制粉、粉煤灰制砖等技术实现产业化,微粉抛光砖及其加工方法等41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高新技术产值占比23.4%,增幅列淄博市第2位。凯盛新材料并购上市、雷帕得“新三板”上市,资本市场实现重大突破。
  建成了淄博市首家区县级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已有42家企业入驻,涉及文化创意、动漫制作、新材料、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行业,孵化企业研发项目获全省创新大赛第一名;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引进毛豆科技、维统科技等5家高新企业;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入驻25位国家和省级大师,创意创新成为淄川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集中精力拓功能、提品位,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在统筹发展中展现新颜
  淄川区启动编制西部商贸新城、东部民俗文化新城发展规划。昆仑镇、双杨镇省级中心镇建设全面提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9亿元,三级城镇体系更趋完善。推进般河西段、西苑片区旧城连片改造,加快柳泉湿地、般河水系生态景观建设,新增园林绿化面积76公顷。文峰北路、公孙路、黄杨路竣工通车,升级改造鲁泰西路、商城西路、雁阳西路、通济街南延、淄中路太河段等城乡道路,新建农村公路40.2公里。
  加强城乡交通管理,消除41处道路交通隐患,在鲁泰文化路、松龄西路等路段增设隔离装置,对般阳路、吉祥路重要路口进行合理渠化,道路通行秩序明显改善。实施地下管网延伸工程,加快鲁泰文化路及开发区、双杨镇雨污管网改造,完成722套热平衡改造和城区南部及昆仑镇供热工程。开通259路公交车。完成般阳西区、柳泉小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加大城市大型广告牌清理,集中开展城区露天烧烤夜炒治理,清理146家废品收购点。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六新工程”,在村居配备垃圾桶1.2万个,建成11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太河镇土泉村、洪山镇土峪村等11个村入选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继续推进“森林淄川”建设,新增造林面积3万亩,龙泉镇、洪山镇等3个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6%、43%。
  组织66家重点企业实施四大节能工程,年节约19.03万吨标准煤。集中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攻坚战,完成185家建陶、露天矿山、混凝土搅拌企业治理,取缔土小企业285家,依法关停大龙电力,拆除10吨及以下直燃煤锅炉233台,东华水泥、鲁中热电等12家重点企业完成限期治理,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立足长远抓建设、打基础,社会秩序和发展活力在建管并举中持续加强
  淄川区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集中突破了一批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大事难题,进一步理顺完善了经济社会管理秩序。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卫生、计生等领域体制改革,组建区检验检测中心。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私营企业注册数量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86.76%、166.24%。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首批将与项目建设关联的16个部门行政许可科整建制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联合审批、一口收费、一站办理”。
  面对企业发展极为困难、周边金融风险频发的严峻形势,建立了以“保生产、保就业、保工资、保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四保四不”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机制,牢牢把握了工作主动权。
  全面推行村官直审,获中国政府创新十佳经验。分九大领域对城市管理机制进行理顺提升,初步建立起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新体系。落实城区破产企业移交、单位自建和部分新建生活区近2万户居民管理主体,逐步消除城市社区管理盲区。积极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妥善安置农村进城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和幸福感受在共建共享中稳步提升
  淄川区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民生建设支出18.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66.56%,政府承诺为民办的社会化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创业服务中心、城乡低保家庭收入保障等10个方面26件实事全部兑现。
  201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创业带动就业7449人。为2万余名低保、五保、孤儿等保障对象发放保障金3600万元,为9.1万名居民发放养老金8213万元,为359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705万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100%。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困难救助等保障标准大幅提高,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
  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0处、农村幸福院22处,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813套,完成危房改造195户,2260户农村居民喜迁新居。实验小学南校区建成启用,新建、改扩建学校塑胶操场12处,基本完成农村校舍危房改造,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建立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改造完成区中医院康复中心及门诊楼。开工建设区征兵体检站和民兵训练中心,创建为全省双拥模范区。
  扎实推进“三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累计减少贫困户2.2万户、5.8万人。持续推进以爱诚孝仁为主的“四德”建设,在全国推广善行义举榜工作现场会上介绍了经验。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村居文化大院369家,各级文化广场330个,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顺利完成村居换届选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争创为全省法制创建先进区。
  一刻不放松地抓安全生产,在罗村镇建成全省首家安全生产教育警示基地,集中开展百日攻坚、食品药品、建筑市场及“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妇女儿童、红十字、民族宗教、物价、广电、煤炭、人防、统计、档案、气象、粮食、邮政、通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持之以恒优作风、强效能,政务服务和权力运行在管理创新中更趋规范
  淄川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午无例外禁酒、严禁工作时间玩乐等四条禁令和机关工作纪律十不准,全区行政机关立整立改“四风”问题7000余项。
  重大事项坚持专家论证、技术咨询、集体决定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区级12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集中清理78项议事协调机构,246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公示,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开通般阳民声、区长市民面对面等栏目,进一步畅通了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共解答群众咨询投诉6940件次,处结率达96.4%。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规范公车管理和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开展常态化督查及暗访21次,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23名党员干部严肃处理并通报批评。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立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64起,查办大要案39起。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件、政协委员提案91件,办复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