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升级增速城市建设以人为本民生保障惠及万家

安丘:新常态 新作为

2015-0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宋学宝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刘久平 宋晓东
  
  如何适应新常态、积极新作为,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适应新常态、开拓新途径,安丘市从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入手,深入谋划,用心把握,在新常态下激活发展新动力。
  与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新常态下,安丘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诸如科技创新能力弱、部分企业转型慢等问题。一方面,部分骨干企业转型难度大,建材、化工等企业转型升级空间较小、潜力不大、步伐缓慢;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弱,大部分中小企业科技投入不足,高科技人才缺乏,科技研发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产业转型升级是转调的主攻方向,在新常态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记者了解到,安丘市以新项目带动、科技创新等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存量转调和增量提质,努力做大优质增量,带动存量优化调整。“我们每年引进2至3名院士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总投资12亿元的国能光电科技项目,拥有的光电透明陶瓷生产与封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1月20日,安丘市发改局副局长房勇对记者说。
  据介绍,去年以来,安丘市共实施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101个,总投资428.2亿元,已有歌尔精密制造、耀宇数控等29个项目建成投产,投资20亿元的青龙湖高新产业园、12亿元的国能光电、8.1亿元的鼎梁生物科技、6亿元的圣普闪联智慧产业园等大项目进展顺利。龙头企业扩张推动了当地产业转型。柠檬生化公司投资15亿元的谷朊粉、凯动动力公司投资20亿元的雷鸣重工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推动当地传统企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据介绍,安丘市已经确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7个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重在深化改革。新常态下,安丘市坚持抓改革,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组织机构,深入实施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等15项重点改革任务。自去年3月份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以来,截至去年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711户,新增注册资本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和218.4%。
  “我每天早晨都到汶河湿地公园锻炼身体,那里空气清新,环境美,到那里走一趟,一整天的心情也就好了。”家住安丘市北区湖景龙湾的陈梦颖说。
  记者了解到,新常态下,安丘市更加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邀请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市城乡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并重点实施了西外环向南取直、下小路拓宽改造、创智大道、汇智大道等城市道路建设。目前,该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3%和44.3%,完成了双拥公园、植物园等城区绿地公园的改造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87平方米。
  改善民生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去年以来,安丘市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民生支出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和每人每年29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4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适龄人员参保率均达到100%。新建经适房420套,改造棚户区住房3481户。实施校舍改造项目80个,新建改建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18处。全市农村教育投入占教育事业总投入70%以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2015年,安丘市将立足新常态,全力推动产业转调创。安丘市委书记刘兴明说:“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增速换挡’,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在新常态下,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将更加明显,服务业将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主体。”为此,安丘市今年将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