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革命历史地位和贡献得到党史专家肯定

数地域红色文化,须看胶东

2014-11-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核心提示:11月5日,“胶东革命历史地位和贡献暨胶东革命精神”座谈会在烟台召开。提炼“胶东革命精神”,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烟台市委面向全国征集论文,并邀请14位优秀征文作者代表参与座谈会,为进一步研究探寻胶东军民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性贡献。
  □记者 吴洪斌 杜晓妮 赵丰

革命贡献不可忽视
  说起山东的革命老区,很少有人将其与经济发达的胶东挂钩。“革命老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但胶东着实是个例外。”在研究胶东抗日根据地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对胶东的经济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胶东地区为全国、全省革命斗争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这改变了我一贯的穷乡僻壤闹革命的看法。”
  1942年,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税收入是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财税收入的39.3%;1942年和1943年,胶东抗日根据地上缴的公粮和田赋均占山东抗日根据地的42%以上;1945年上半年,胶东抗日根据地与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相比,工厂数占到62.5%,职员数占到54.05%,工人数占到67.04%,资金数占到59.39%。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刘克崮作为土生土长的胶东人,看到这样一组数字也为之振奋,“胶东地区海岸线长,商埠口岸颇多,商品运输便捷,且饶渔盐之利。”
  在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报告中,指出胶东的三项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创办北海银行发行纸币,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坚持黄金生产,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输送43万余两黄金,成为中国革命取胜的主要经费来源;创办军工生产,成为“华东军工的主要部分”。在刘克崮看来,“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只是武装斗争,其背后也需要强大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的支撑,基于此,胶东地区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胶东精神植根于血脉
  胶东地区是全国、全省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是为中国革命贡献人财物力最多的地区之一,是发生革命历史事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当年浴血奋战、烽火连天的战斗史延续至今的当属不可磨灭的胶东精神,但究竟何为胶东精神?
  经历了战火洗礼的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军史办原主任张克勤讲了一个故事:潍县战役我军攻占北关后,81团奉命为攻城部队开辟通道。在北辛庄两条大街交叉口,丧心病狂的蒋军开枪扫射30多名抱小孩的妇女,其中一名被击中头部,手中不满三岁的女孩被摔出两米远。向前沿送弹药的班长宫振宾,冒着敌火匍匐过去,救走小女孩。当一个鲜活的小生命被交到孩子外公手里时,老人早已泣不成声。“这样的故事不计其数,胶东子弟兵的血液里就流淌着胶东精神。”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丁龙嘉认为,胶东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表现为:视野开阔,追求进步;干事创业,勇于担当;通权达变,敢于革新;兼容并包,善于协和;顾全大局,甘于奉献,概括起来就是进步、担当、革新、协和、奉献。
  人们根据红色文化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提炼出不同的红色精神,著名的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三种精神虽以地名冠名,但反映的却是时代性,而胶东精神却是地域性鲜明的红色文化。”丁龙嘉说。
  对于胶东精神的提炼,刘克崮提出自己的观点,“精神不足以反映胶东红色文化的精髓,胶东革命所取得的历史贡献和作出的巨大牺牲,源于根植于胶东文化基因中的胶东魂,其不为时代、民族所影响,是胶东人民的精神主宰。”
历史具有现实作用
  “2005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拍了个专题片,谈到八路军在山东的抗日战争史时,那么多英雄事迹、重大战略不去细讲,讲的却是父亲罗荣桓为何为我起现在的名字。”说到几年前的事,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罗东进不免几多感慨,“胶东的历史是厚重的,是悲壮的,更是应该挖掘铭记的。”
  “对于胶东革命历史的研究已经有了框架,但仍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探索。”李忠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料丰富、成果丰硕的优势,“在党史成果转化和红色资源开发的各项工作中大显身手,真正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
  2013年,烟台便以“打造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为己任,在传承和弘扬胶东红色文化上持续用力,整理完成了《胶东革命史料目录》,对69名老将军、亲历者进行了1700多分钟的影像留存,核实登记了全市332处红色遗址,推出《大秧歌》、《胶东烽火》等优秀作品。
  罗东进对烟台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思想界现在存在很多混乱的东西,发掘胶东文化的正能量,为思想活跃的青少年‘补钙’,将会对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长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