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游·资讯

旅游致富,给乡亲们带个好头

2014-10-27 作者: 高晓雷 来源: 大众日报
  在阳三峪村,苹果采摘受到游客的欢迎。□阳三峪村供图
  清河镇木版年画第21代传人王圣亮在制作木版年画。□王世翔 报道
  泉庄村景 □李严朋 报道
  莲山人家客栈 □李严朋 报道
  □ 本报记者 高晓雷

  “2014发现山东最美村镇”活动业已结束,共有60家村镇分别获评最佳品牌、休闲、记忆、宜居、生态乡村称号。在评选过程中,记者曾随探访团一起去实地探访,各地发展乡村旅游,或以镇来牵头统领发展,或以村为单位精心打造。几乎每个村镇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可谓“一村一品”、各具特色。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很多乡村旅游点来讲也是如此,“带头人”功不可没。在“2014发现山东最美村镇”颁奖典礼之际,记者对部分乡村旅游带头人进行了采访,听听他们描摹一下心中的乡村旅游。
“四六分成”解农户心头隐忧 带头人:沂源县阳三峪村党支部书记 田月水
  在乡村旅游带头人中,有这么一种类型:他们生在农村、根在农村,早年却走进城里打拼创业,如今,出于看好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和回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理想,携着先进的理念、眼界、管理模式和资金,回到农村,在“乡村旅游”这片新天地里大干一场。田月水就是这种类型中的一员。
  阳三峪村多面环山,村庄依山而建,片片石头民居掩藏在山间褶皱里。作为典型的鲁中山区农村,村民常年依赖山上苹果树为生,之前没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先例。
  在村里老一辈人心中,田月水一直是那种“头脑活泛”、“有本事”的年轻人,早年进城创业,从事家具制造、餐饮等多个行业。近年来,在全省各地发展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的大背景下,加之村里作为沂源伏羊节、苹果节的主办地,田月水早就瞅准了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能行。去年年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田月水自家筹措来2000多万元资金,打算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搞生态特色农业。
  发展乡村旅游,不能自己唱独角戏。如何发动群众、说服群众一起搞农家乐,形成规模化、品牌化优势,这是一个难题。
  “之前,很多村民都怀疑,搞农家乐需要在床铺、餐饮、卫生等方面投资,把钱投进去万一失败怎么办?没有游客前来岂不是白忙活一场?”田月水说。记者在村里采访时了解到,这种不愿意单方面投资承担风险、守着几亩苹果园求安稳的“小农心态”确实存在。
  为了破解农户心中的“隐忧”,田月水想出一个成立合作社的办法,由合作社统一出资为农户的旧房子装修改造,打造成精致讲究的旅游农家乐,由合作社统一营销经营,发展旅游所得收益与农户“四六分成”,由农户拿大头。
  这种合作社模式下,农户需将自己的老屋腾空出让,有不少农户对此心存担忧,田月水又上门去每家每户做工作,“老屋的所有权还是你们的,退一万步讲,即便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后失败了,农家乐还是你们自己的,总不可能把装修得这么好的房屋给拆了。”如此,给农户吃下了“定心丸”,同时让老百姓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这种农家乐发展模式得到了村民一致拥护。
叫响“古埠新韵 魅力清河”品牌 带头人:惠民县清河镇镇长 李 霞
  清河镇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有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木版年画,素有“鲁北民间木版年画之乡”美誉;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西路笛梆子,较之其他剧种更体现了其平民化特色。同时,还有众多诸如以“小白龙的传说”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霞介绍说,近年来,清河镇依托丰富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深挖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突出现代人文景点,打造“古埠新韵 魅力清河”旅游品牌,对旅游工作在人、财、物上予以倾斜。
  首先是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制定出台了《清河镇民俗旅游管理办法》、《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等有关乡村旅游的地方标准,推动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同时,加强指导服务和行业监管,建立和完善农家乐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在打造以木版年画制作生产和白龙湾公园观景为核心的观光旅游、鲁北民俗游、黄河古道游,以及百年老字号杜桥豆腐皮加工工艺参观、黄河岸线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外,全镇还加快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完善旅游六要素,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启动木版年画展馆建设和环乡公路的重新整修,打造万亩绿色土豆种植基地、万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万亩苗木果树种植基地。同时,加大水、电、路、通讯等旅游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完备和升级。
  “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切实把旅游变成富民工程,鼓励农民兴办各种餐饮业、运输业、旅馆业等为旅游者服务。例如,青海省西宁市有个镇酿酒出名,当地通过开发酒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引导当地人创业、接纳农民再就业、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从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我们也可借鉴其经验鼓励农民围绕黄河鲤鱼做文章。”李霞说。
把小镇打造成特色全域旅游综合体 带头人:沂水县泉庄镇党委书记 孙兆龙
  泉庄镇位于沂蒙山腹地,距沂水县城27公里。目前,全镇已有4A级景区1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处,省级精品采摘园2处,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乡村旅游度假区目的地2个,星级宾馆1处,发展品牌农家乐109户,呈现“全域旅游”雏形。
  据孙兆龙介绍,近年来,泉庄镇立足“生态、群崮、泉水、林果、文化”等优势,编制了《泉庄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泉庄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将全镇划分为天上王城景区、旅游路体闲观光带、马莲河休闲观光带、以天上王城为区域的观光休闲区、以佃坪和坡峪为区域的五彩农庄区、以石棚和塔井峪为区域的生态涵养区,展现了“文化古镇、生态慢游、农业休闲、崮群观光、采摘体验、影视拍摄、崮乡露营、田园摄影、艺术写生、养生度假、泉乡嬉水”等乡村旅游的特点。
  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泉庄镇注意精品化和品牌化,充分发挥天上王城景区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突出桃花节、采摘节两大节庆活动品牌,既宣传了本土特色,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必须引导群众参与,全镇积极培育农家乐品牌,走‘一村一品’的路子,先后推出了‘元宝山’特色美食农家乐体验区、杨家洼村‘休闲小园’农家乐体验区、崮前村为主的‘石林乡居’农家乐体验区、佃坪村‘桃园人家’农家乐体验区等等。”孙兆龙说。
  采访中,当地发展乡村旅游追求服务人性化和细致化让记者惊叹。以元宝山旅游度假村为例,其农家乐门前的小路用两种材料铺成,中间是黑砖铺就,两边是鹅卵石垒砌。“穿高跟鞋的走中间,以防路不平崴脚,穿平底鞋的走两边可以按摩足底。”孙兆龙说。
让农民从狭隘封闭中走出来 带头人:五莲县小榆林村党支部书记 王宗玉
  小榆林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得小榆林村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民俗村建设初具规模。
  王宗玉从2011年起开始规划村里乡村旅游实业发展蓝图。村集体将旧村改造、土地流转的资金利用起来,为240户农户兴建了可用于旅游接待服务的统一的高标准二层小楼;成立莲山人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对全村乡村旅游事业的规划、经营作全面管理。
  “发展乡村旅游,最大难点之一就是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我们的村民祖祖辈辈种田,现在要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抛弃原有的小农经济思想,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王宗玉说,“村里一直引导村民学习经营管理知识,让村民从过去狭隘封闭中走出来,敞开庭院大门。下一步,我们计划与日照海滨渔家经营户结成帮扶对子,提高村民的经营服务意识。”
  在发展过程中,小榆林村树立“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复合型自然休闲旅游胜地,积极引导农民按照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着力培育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型、体验型、生态观光型产业。为提升业户综合素质和能力,村里经常组织合作社的管理者和农家乐经营户外出学习其他先进单位的营销管理理念,并定期邀请周边县市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来小榆林村开堂讲课。
  “我们决心把小榆林村打造成集潮白河省级湿地公园、裕利有机蔬菜生态园、村内精品采摘园、五莲山旅游度假区生态停车场、莲山人家客栈、五莲山商业步行街、日月湖宾馆、文博苑文化产业园等诸多项目功能于一体的大旅游综合体,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生态采摘、民俗文化体验等一条龙的旅游综合服务。”王宗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