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改进作风提效能 突出民生办实事

——临沂高新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2014-09-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盛丽 报道   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为群众办理业务。
  □盛丽 报道   湖西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为高新区人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盛丽 报道   罗西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在为罗西幸福院的老人查体。
  □陆鸿才 报道   美丽的龙湖公园风光。
  □李增鹏 报道   湖西崖西社区居民在社区图书室阅读书籍。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 盛丽 高连云
 
  前不久,临沂高新区有农村群众向有关部门反映,村子行路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买个轿车一到下雨天还不敢开。”这个20多年的顽疾能解决吗?不久,高新区管委会就对此作出决定,取消3000万元的城市广场项目,集中解决农村行路、饮水安全等问题。
  有教师反映,教育资源跟不上群众需求的脚步,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压力大。随后,高新区出台了3年连建计划,计划投资2亿元新建5所小学、改扩建7所。
  听民声,解民忧。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临沂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改进作风提效能,突出民生办实事,取得了明显成效。临沂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剑波说,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教育实践活动成为惠民工程,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行动、摸得着的实惠。  
取消3000万元广场项目
兴办农村公益事业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个让村民张广成抱怨了20多年的“顽疾”终于在今年有望“治愈”。
  47岁的张广成是临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罗西街道满沟屯村村民。他还记得,以前村子只有一条柏油路,还是1990年修建的,剩下的小街小巷全是土路,“一下雨,连小轿车都得歇家里了。”
  几年来,1300多户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好水泥路,告别“土时代”。这个看似不高的要求,却让村“两委”犯了难。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尚田告诉记者,满沟屯村几乎没有什么集体收入,面对村民的愿望,村“两委”成员也是苦于无米下炊。
  为此,在今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时,孙尚田将村里的难题和盘托出。其实,何止满沟屯村,高新区很多村子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村集体收入薄弱,没钱办事,但一些村级公益事业又亟需补位、上位:危桥改造、饮用水安全、环境卫生等。这些事儿对村民们来说,就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大事儿。
  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取信于民,“四风问题”如何整改到位?首先就得真把农村事儿当大事儿办,真下大力气解决村民们的期盼。对于村民们的期盼,高新区党工委也有难处,修路架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可是,相关预算已经做完,每笔钱都有固定的事项,这该怎么办?
  “将锦上添花的项目延迟,先解决雪中送炭的难题。”闫剑波说,“经过商讨,我们决定取消已列入计划的城市广场项目,把这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到村级公益事业中。”
  不只是如此,高新区还决定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连投三年,用于兴办群众反映强烈、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优先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危桥改造、饮用水安全保障、环境卫生、健康服务等项目。
  得益于高新区的大动作,满沟屯村今年申请了15万元的道路硬化项目资金,计划将村子8条道路全部硬化。在一张手绘的“建设图纸”上,记者看到,上面要修建的道路全部用红色斜线标注,几乎涵盖了村里大小全部道路。“现在有了这部分资金,不够的部分,我们还可以村集体、村民自筹。”孙尚田感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好就好在,切实听到了基层的呼声,能够想法设法解决村民身边的事儿,“老百姓的愿望都实现了,才真是走群众路线了。”
  针对村集体收入薄弱的问题,高新区还规定,按照每年每村平均5万元的标准拨付财政资金,并制定《临沂高新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规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截至目前,高新区68个村庄共申报83个项目,涵盖了道路硬化维修、美化亮化、治安监控安装等,已建设完成39个项目,总投资850万元,5个项目正在施工,其余项目正在招投标。
  除了道路硬化、治安防控外,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还是村“两委”财务问题。为了给老百姓一笔明白账,高新区目前正有序推进全区村居(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镇街相继成立审计工作办公室,形成了镇街主要负责人直接分管、纪委书记协助分管、区审计局业务指导,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调度,各相关部门依责配合的工作机制。
  目前,各镇街已完成第一轮共3个村居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马厂湖镇、罗西街道第二轮共4个审计项目基本完成。通过对前崔庄、官庄等7个村居相关责任人进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查出各类违规违纪及管理不规范资金1850余万元,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已查补税款10万余元,有5名村干部被相关部门约谈。
企业拿证最快2天
效率提升5倍

  9月5日上午,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处,陈如豹顺利地拿到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刻印的公司公章。要知道,他前一天下午4点的时候,才带着所需的资料原件,到服务中心进行了登记。
  “下午再去进行税务登记,公司就可以开张营业了。”陈如豹告诉记者,才两天的工夫,就走完了手续,“这样的效能,才是我们期盼的政府效能。”
  “以前这个部门跑,那个部门跑,太麻烦。有时候还得请中介公司,又得花很大一笔费用。有时候还没办企业,就燃烧掉了激情。”正打算自己创办一家公司的武钰告诉记者。
  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为了高新区企业和市民的期盼。为此,临沂市高新区一方面将工商、质监等部门整合成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破解了部门之间协调困难的难题。另一方面,也出台相关文件推行联审联批,优化服务流程。
  今年5月份,《临沂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建立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出台,要求按照“优先办理、从简从快、暂搁前置、先批后补”的原则,采取“全程代办、牵头协办、并联审批、一表收费”等措施,实行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联合现场踏勘、联合图纸审查和联合竣工验收,由市场监管局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登记并联审批窗口,负责组织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公安分局实行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对审批事项涉及的现场踏勘,由安置办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联合踏勘受理窗口。
  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大厅窗口负责人李全胜介绍,实行联审联批后,市场监管局对业务进行整合,率先实现工商注册、组织机构代码证并联审批,最快2个工作日就能完成。他说,以前按照最便捷的流程计算,假设资料携带齐全,工商营业执照当天办完,也得4天后才能到公安部门刻印公章,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也得需要3天时间,最后才能进行税务登记,“这一套下来,企业注册至少得10天的工夫。”
  由以前10天提速到现在的2天,这就是高新区对群众呼声的回应,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好的实证。该方案实施以来,全区共有3个重点项目纳入联审联批快速通道,市场监督管理局共为116家企业实现工商注册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并联审批工作。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该区政务服务中心监督考核办公室主任叶涛说,目前,政府服务中心还与软件开发公司开展“云”技术方面的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了3D网上模拟服务业务。
  “3D网上模拟服务,简单地说,就是将我们政务中心搬到网上,群众可以从网上体验整个办理流程,从而熟悉流程,节省时间,再现了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申报、办件查询、办件反馈等现场办事环境。”
  而在此前,围绕着营商环境的打造,高新区还对全区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审查,保留行政审批服务项目133项,减少行政审批10项,对审批服务时限进行了压缩,提速率达64%以上。
  同时,政务服务中心着力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各进驻部门都在窗口印制摆放一次性告知书或服务指南,并通过LED显示屏的方式公开窗口人员姓名与照片、服务项目、承诺内容,设立公告栏公示最新政策与服务监督意见箱推进阳光行政。
  这样精心“筑巢”,也引来了一只只“金凤凰”。作为国家级基地的武汉东湖投资基金,就看中了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面收购了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计划用3到5年时间,将临沂高新区打造成为年产2万辆纯电动客车、年产值500亿元的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投资2亿元
新建5所学校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新区实验小学多招收了两个班的学生,这让原本均衡的师资力量显得紧张起来。“这还不是因为周边就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就近入学压力比较大。”谈起这一点,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程玉秀有些无奈,“从长远看,扩招不是长久之计。”
  在今年4月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时,程玉秀也将自己的顾虑提了出来,“现在高新区经济飞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现有的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我提出的第一点意见就是,应该考虑如何实现人口增长与教育建设之间的均衡发展。”她建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应该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教育事业。
  这一点建议,也得到了高新区教育局的认可和回应。高新区教育局校舍建设科科长杨思智告诉记者,现有的教育资源与现实需求之间确实存在着缺口。为了补上这一缺口,高新区按照“农村学校优先、边远学校优先、薄弱学校优先”的原则,编制了3年连建计划。
  根据计划,3年内高新区预计投资2亿元,新建学校5所、扩建学校1所、改建学校6所,新增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新增幼儿园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今年,将完成马厂湖小学、罗西中心小学、涧头小学、29中学学生公寓、新胜小学餐厅及配套幼儿园建设任务。目前,新胜小学、幼儿园主体综合楼、临沂第29中学公寓主体已建设完毕,共投资1130万元。马厂湖小学、涧头小学、罗西中心小学正在筹划建设。
  区划调整以来,高新区已经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程。2011-2013年全区教育经费支出累计达2.7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成以上。
  不只是教育事业,高新区还将养老、社区综合服务、道路交通等民生事业摆在了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把民生项目纳入全区年度重点项目管理体系,列出施工进度表,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年度考核。同时,还实行项目责任制。每个民生项目都有牵头领导,有专人负责跟踪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张俊华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负责崔庄社区、湖西崖东社区、苑庄村、金山社区、银河社区、桃园社区等6个高标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这6个文化中心也是今年年初高新区确定的为民实事之一,涵盖了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多项设施,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和参加群众文化活动。
  作为项目的牵头领导人,张俊华手中的进度表记录了每个文化中心建设的进程、节点。进度表显示,后崔庄社区、湖西崖东社区、湖西崖北社区等3个文化中心基本建设完毕,各功能场所、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466万余元,即将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另外3个文化中心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给老百姓办事,就得实实在在,就得舍得真金白银。”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长付万历说,为了确保民生事业落到实处,高新区将民生领域支出列为政府财政支出第一序列。今年上半年,区公共财政支出2.5亿元,其中民生支出1.8亿元,民生支出占比70.2%,同比增长29.8%。
标本兼治
还群众碧水蓝天

  昔日臭水沟,今朝龙湖水。
  沿着龙湖西岸行走,潺潺河水缓缓流淌,徐徐清风扑面而来。很难想象,以前这里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自1992年担任高新区罗西街道苑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孔令宣,正在忙着村子的搬迁工作。他拿起笔,给记者画了个草图,整个村子依河而建。“我们村没搬迁之前都靠着河,河流污染以后,村里老百姓都有怨言。”孔令宣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头一件难题就是河流污染,现在终于解决了。”对此,家住附近的村民杨廷祥深有感触,“以往,人还没走到河边呢,就被熏跑了。”
  如今,这儿已然成了美丽的生态公园龙湖公园,200亩的中心湖引来了水鸟、野鸭,而在公园的不远处,还有一片新建的小区,杨廷祥就住在其中。“人水亲和、城水相依”,成了龙湖“新名片”。龙湖公园建设项目是老龙沟沿线生态整治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2.4亿元,全长2.4公里,开挖中心湖200亩,建设中心广场,构筑景观看台,极大改善周边环境面貌。
  不只是龙湖环境问题,南涑河流域环境问题也成了居民们的心头病。高新区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南涑河流域环境问题作为首先办好的三件实事之一。为此,高新区投入3000万元进行专项治理,主要用于南涑河、燕子河、老龙沟和余梁沟两岸垃圾清理、河道清淤,污水处理厂设备维护及6处管网整治,21处直排口整治,中水回用,17家禽畜养殖场清理,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和应急指挥监控平台建设。严厉打击河流违法排污,切实改善地表水环境,保障水源地环境安全。
  有了资金、有了措施,好的执行力至关重要。高新区设立了“河官”,也是“河管”,建立了“河长制”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河长制”考核奖惩方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对辖区河流实行“六个一律”,即:入河排污口一律封堵、河流沿线一律截污、所有污水一律入管、企业排放一律达标、小养殖等土小项目一律取缔、支流水质一律达标。
  截至目前,高新区段、罗西街道段、马厂湖段沿河垃圾已清理完毕,部分河段清淤已完成,建设龙湖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将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泵送至龙湖进行生态净化。
  治本清源才见实效。高新区积极淘汰帝都建陶、美华瓷业、丰璟建陶、翔诚钢铁、金湖水泥、兰华墙材等落后产能,开展集中清理取缔土小企业专项行动,集中清理取缔小废塑、小炼油、小电镀等“土小”企业91家。
  除了落后产能,城乡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针对乡镇环保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工业、生活污水实际处理率不高,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难以得到全面改观的局面,高新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编制片区控制性规划和综合交通、“四供两排”等专项规划,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同时,高新区围绕原辖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区,围绕镇街驻地打造特色现代城镇,围绕旧村改造打造新型社区,加快沙埠庄、中桥、西朱隆、坞南庄等14个村庄的旧村拆迁步伐,年内建成新型社区8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