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交通部门意见稿引争议网友戏言“几十亿白烧了”

打车软件要被收编?

2014-05-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质疑声:都统一到一个平台,统一车载终端设备,各服务商的差异化竞争模式将难以体现。政府是不是只需建立一个监管平台就可以了?
  管好、管到位是政府这个“守夜人”的职责。把不该管的都交给市场,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才能更好地腾出手去管好该管的。小到打车软件,大到体制改革,道理都是如此。
  快的打车、滴滴打车持续半年的“烧钱大战”才刚结束,交通运输部27日公布征求意见稿,拟对打车软件统一接入管理。这份通知被外界视为是要“收编打车软件”,甚至有网友戏称,“补贴的几十亿白烧了”。
  受访专家表示,征求意见稿的细则在规范手机、电话打车方面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把打车软件统一接入管理,实际效果、可操作性也许都不乐观。要从源头上缓解“打车难”,用好“看得见的手”,还得从盘根错节的出租车运营机制、道路治堵等多方面入手。
硬币总有正反两面
  “现在打车,不用路上拦车,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行。”今年开始,几乎每天下班时间,任丽就会用打车软件叫辆出租车到单位门口。“前些日子几个打车软件还抢着送补贴,的确方便又实惠。”
  “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给乘客和司机奖励以来,颠覆了以往的打车体验,激起了司机和乘客的使用热情。
  艾瑞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打车App客户端累计用户近1亿。交通部征求意见稿在公布当天引发大量网民关注。有网友认为,相关部门的“手伸得太长了,什么都想管,快的滴滴不用争了,反正这下都被收编了”。也有人表示,防止跑单、拒载,确实有必要加强管理,对政府部门的行为不用“反应过激”。
交给市场,还是要政府出手
  对打车软件的迅速发展,到底是应该交给市场任其发展,还是应该政府出手规范引导?打车软件的运营商在总体上支持有关部门对行业发展给出规范的同时,也表达了自身的忧虑。
  “滴滴打车”运营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欣表示,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打车软件,特点是人与人的沟通,方便快捷,软件升级换代也很快。但如果把所有电召模式统一到一个平台,并统一车载终端设备,一方面会导致今后设备升级缓慢,一方面像现在各软件服务商的差异化竞争模式将难以体现。
  “政府建立一个监管平台可以,关键在于政府是不是还利用这一平台负责统一调度?另外政府负责搭建平台,建设方和运营方是分离状态,能否适应今后市场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创新性如何体现?”王欣说。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英俊表示,无论是打车软件,还是电话、互联网约车要全面发展,构成一个立体的电召模式。发达国家出租车70%通过电召提供服务。我国出租车发展目标,也要由传统方式向电召转变。
  他说,一些中老年人打车可能习惯传统方式,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当市场几乎完全被打车软件占据后,传统电召方式几乎被“摧毁”。
  杨英俊说,当前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统一接入和管理,我理解只是统一运转平台和硬件终端设备,不改变各个软件的功能,这方面大家不要误解。
管,不一定非得“统”,要管得科学
  规范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否只能靠“统”值得深思。
  对待打车软件这一创新型产品,要通过改革创新的方法,改进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对所有市场参与者营造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但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杨英俊表示,现在一些地方相继出台对电召模式的规范意见。政府提供的,应该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或者说是“兜底”服务。
  “政府监管没错,但怎么管才是重点。把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完善,还不能扼杀掉这些移动互联创新产品,政府要真正要实现‘到位’而不‘越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提出,用“看得见的手”规范市场秩序,让“看不见的手”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前提是充分调研论证、多方听取意见、公开透明决策。如果仅仅用两周时间征求意见就通过,未免草率,建议对征求意见稿从不同角度讨论出多个修改版本,充分论证。
            (综合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