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英语退出高考”不该专家抢发言

2014-05-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周稀银

  5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来杭州,参加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亚洲比较教育学会年会。会上,他对记者确认,全国执行高考新方案,不会在2016年,而是2017年。语文、数学在新高考里,份量加重,这是两门必考科目。而英语,不再参加统一高考。(5月18日《钱江晚报》)
  对于高考新方案,公众是充满期待的,但当这样的方案不是教育部的权威发布,而仅仅是“专家披露”时,我们显然需要保持一定的镇静,除了要有“谨防被误导”的准备,还对相关信息的发布不规范不及时而持有质疑。
  顾明远是何以得出“英语退出高考”的呢?原来按照他的说法,“教育部前天刚举行相关会议,近期估计就要发文了”。但问题是,在还没有正式发文件之前,相关方案都不能算是“敲定”,作为教育学会会长,不该不懂得这个常识吧?何况,即使方案已成“定局”,那专家个人只有“预见”的权利,而没有“发布”的资格啊。
  我记得在2009年8月,有媒体报道,据一名参与《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小组的成员透露,《纲要》将针对高考改革提出3套方案,并披露了方案内容。但在第二天,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便表示目前《纲要》草案还没有完全定型,最终那位专家的披露也成了不实之词,媒体担当了以讹传讹的工具,幸好教育部发言人“纠正”得还算及时,否则公众的“误读”就深了。
  类似的尴尬并非孤例。也是在2009年,8月2日有专家称,卫生部拟出台政策,要求各体检中心把常规体检表中的乙肝检测项目全部取消。卫生部官员当晚立即表示,“这只是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专家披露”为何屡屡成了“专假暴露”呢?“专家披露”为何屡屡制造“公众误读”?
  对于自己研究的领域,或参与决策的重大项目,希望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这本身并没错。问题是有些专家自以为说话很权威,等不得文件下达后再作披露,故而“超前”地将未必定型的信息展示于众。甚至,有的只是他向相关部委提交了意见与建议,或得知对方确有这方面的“动机”,便风风火火、急急促促地披露出来。显然,不管是无意犯错,还是有意传假,对公众来说都是不严肃不负责的。
  对于高考改革方案这样公众极其关心的问题,权威部门为什么自己就不能主动出来披露以解公众之惑呢?笔者认为,对于某些事关公众权益的重大政策性变化,政府方面应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不能让专家“走在前面”乱说话,让公众乱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