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我只能把力量集中到笔杆子上”

——“时代楷模”朱彦夫获奖之后

2014-04-02 作者: 赵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琳

  81岁的朱彦夫,已经很少下床走动了。
  2010年心脏病发作,头部、前胸被放入5枚支架后,朱彦夫大多数时间都躺在床上休养。每日看新闻、读报纸、记笔记。
  自己获得全国首位“时代楷模”称号的新闻,朱彦夫第一时间就从电视上看到了。3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又播了他获奖的消息,看完后,他一晚上都没有睡着觉。
  4月1日上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一行去沂源颁送奖章、证书,朱彦夫只恨自己不能站起来鞠个躬。“我没干啥,四肢都没了,还能干啥?这么表扬我,还发文件让全国、全省人民学习我,惭愧。”
  原来,一晚的不眠,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因为惭愧。
  屡立战功、带领致富、著书立说,这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值得褒奖。然而他说惭愧,却全是发自真诚。因为在自己眼里,“我就是一名最普通的战士,最普通的伤残军人,也是最普通的一个农村村支书。”
  当记者迈入朱彦夫位于沂源县城的家,一眼就看见客厅茶几上摆满的朱彦夫“手迹”。日记、著作原稿,按照时间顺序,被大女儿朱向红整整齐齐地排好。泛黄的纸张上,方块小字密密麻麻。这些都是朱彦夫把笔用铁环固定在手臂上,一笔一笔写出来的。
  “我手脚没有,对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巨大的困难。但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党员呢?是经不住风吹雨打,或因残废而侥幸原谅自己吗?是让别人来奉承几句吗?不能!我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做够一个人的实有工作量。”念完这篇2008年写的日记,孙守刚感叹:老人家的精神境界,了不起!
  当孙守刚告诉朱彦夫,为了更好地宣传他的先进事迹,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正在加紧拍摄一部微电影时,朱彦夫很高兴。他回答,“我没啥好回赠的,就赠给书记、省长和你几本书吧!”
  大女儿朱向红拿来几本再版的《极限人生》,朱彦夫用残臂把枕头勾到腿上摆好,接过书,戴上特制的笔开始题字。由于长期戴着铁环写字,他的左臂外侧已经有了深深的凹痕,皮肤也因磨损而发硬。
  朱向红心疼地说,“别题字了,非要题,就写个名字好了。”在场的人也纷纷劝他不要写了。朱彦夫不肯,郑重写下了“敬赠,无肢人,朱彦夫。”
  字体硕大歪扭,需要仔细辨认。朱向欣说,父亲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写字也不如以前流畅了。
  朱彦夫听见了,仿佛有些生气。他挥舞着残臂说,“我这样子,拿枪不行了,耕地也不行了,我只能把力量集中到笔杆子上。”说着,又签了三本。
  这时,护工张德良在一边轻声提醒,快11点了,朱老该午睡了。为了不打扰朱彦夫休息,大家就要离开了。临走前,孙守刚握住朱向红的手说,“你有一位伟大的父亲,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这枚奖章,有你母亲的一半。多保重。”
  朱向红的眼圈红了,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母亲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现在我们就想照顾好父亲的晚年,这也是母亲这辈子最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