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 国内

援俄欲归遇险情 “雪龙”被困浮冰区

国家海洋局24小时与船只保持联系,考察队已有多套突围方案

2014-01-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雪龙”号破冰前行。(资料片)
  ■新闻背景
  2013年11月7日,当“雪龙”号科考船在上海码头一声汽笛长鸣,踏上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征程时,谁也不会想到中国南极勇士此行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冰雪考验。
  2013年12月25日,“雪龙”号值班驾驶员突然通过电话和求救信号获悉,载有74人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轮在600多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以外的南极迪维尔海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它漂移,急需救援。
  险情似火。“雪龙”号船长王建忠决定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立即指挥向东南方调整航线,以最大航速前往俄船遇险地点。2014年1月2日,中俄澳三方共同决定开始救援。机长贾树良,驾驶“雪鹰12”直升机直抵“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右舷冰面。等待疏散的乘客以12人为一组,在中国救援者指引下迅速登机。随后“雪鹰”再次升空,径直飞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附近冰面着陆,再由小艇把乘客送至“南极光”号。如此往返6架次,终于使所有乘客安全脱险。
  “雪龙”号南极科考船上的中国勇士们秉承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千里驰援,助多国乘客转危为安,彰显了极地考察大国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然而,就在各方依依话别,“雪龙”号准备撤离浮冰区,继续执行考察任务时,所在地区受强大气旋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2日至3日期间,一座长约一公里的平顶大冰山更是堵住了“雪龙”号的撤离路线,最近时与“雪龙”号相距仅1.2海里。
  虽然暂时受困于南极浮冰区,“雪龙”号上全体考察队员和船员还是深切感受到了一股来自祖国的强大“暖流”。目前“雪龙”号全体人员和船只安全,正在国家海洋局的指挥下积极寻求脱困。
  “雪龙”号正受困于南纬66度39分、东经144度25分的密集浮冰区,部分浮冰厚达3米至4米,距离最近的清水区约21公里。船上101人全员安全,物资补给充足。为保证船舶安全,“雪龙”号在浮冰中开辟了一条长约1公里的“破冰跑道”,等待天气条件有利时一举破冰突围。
  记者看到,“雪龙”号船头方向密集浮冰中有一座小冰山,其位置多日没有改变。但3日在“雪龙”号右舷出现的一座平顶大冰山,4日已漂移到船的右前方,逐渐远去。而在“雪龙”号的右后方,一座更大的冰山正在缓慢靠近。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右舷的这片密集浮冰区好像一条‘冰流河’,河水中‘冰流湍急’,浮冰和冰山漂移速度很快”,“雪龙”号船长王建忠说,“‘雪龙’号好像在‘冰流河’的岸边,只要穿过这条‘冰流河’,突破大约两海里最为厚重的浮冰带,就能突围出去。但何时过‘河’,时机选择十分重要。”
  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刘顺林介绍说,根据气象预报,6日至7日有一个热带高压将影响这片海域,有可能带来“雪龙”号期盼的西风,将密集的浮冰吹得松散一些,给“雪龙”号的突围打开一扇“窗口”,考察队已经制定了多套突围方案和应急预案。
  为了使“雪龙”号早日摆脱困境,国家海洋局4日成立了以局长刘赐贵为组长的脱困应急小组,24小时与“雪龙”号保持联系,及时分析研判冰情,研讨应对措施。同时,“雪龙”号也在加强对海冰、冰山、潮汐变化等的监测工作,结合国内外发来的相关信息进行研判。
  另据俄北极和南极研究所网站上公布的消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目前仍被困于由持续东风及东南风形成的密集浮冰区,冰情达10级,这一情况将持续至6日或7日。7日至8日船只所困区域将迎来短暂的西风,这将有利于冰情转好,船只可能自行脱困。 
         (综合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