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观察

全民职教成就“草根专家”

2013-09-27 作者: 张蓓 戴玉亮 王朋 来源: 大众日报
  □ 张蓓 戴玉亮 王朋
 
  “我教出来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朱光文是寿光孙家集街道一名种了20多年菜的普通菜农,同时也是山东农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的一名“草根老师”。以自己20多年的经验,朱光文教农民如何进行高产高效的蔬菜栽培。
  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近年来,寿光针对不同的教育群体,按照“学校正规教育、农民技术提升、民工技能培训”,分层次开展全民职业教育,有力推动了经济建设。
农村职教,活到老学到老
  在寿光,每一个农村社区都能看到一处教学培训点,每一个镇(街道)都有一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0岁、40岁、50岁、60岁……这里的学生,有的已经白发苍苍,有的刚开始下农田。
  2012年12月,省教育厅公布了16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寿光名列其中。
  “社区教育也叫全民教育,无论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生、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户,还是在外打工的农民工,都有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劳动技能的实际需求。”寿光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李柏林介绍,截至目前,寿光已有15处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45处教学点,根据居民和村民的需求,定做“菜单”进行培训。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新型农民。通过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寿光在全市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家涉农政策等培训,如今年培训菜农5万余人。寿光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社区学院为龙头,以镇街区农业技术服务站、社区分院为骨干,以村科技综合服务大院、社区教学点为网络的农村职教培训体系。
两条腿走路,民间组织力量大
  除政府外,寿光还有不少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农村职教,位于冬暖式蔬菜大棚大本营三元朱村的山东农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就是其中一个。该校成立于2009年,由王乐义任校长。
  该校今年9月初刚结束的培训班上,寿光农业局的高级农艺技师朱振华,带来了病虫害防治培训;有着20多年种菜经验的三元朱村村民王连民,传授了工厂化育苗的嫁接方法;王乐义讲述了寿光农民种菜致富的先进事例。来自甘肃、四川、河北,以及部分寿光本地的80多名菜农,学到了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
  “学校目前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民。”据三元朱村村委成员王学军介绍,菜农全部是免费学习,自费食宿。目前,学校建成10个实践用的大棚,以及一个大型农资超市展示中心。今年7月,学校能容纳150人食宿的培训大楼建成。仅7月至9月,就开展培训4期,培训500余人。
  自1991年三元朱村以培训班的形式传播大棚种植技术以来,全国各地已有近百万人次到三元朱学习。山东农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成立后,先后培养农民技术员5万余名,700余人获得潍坊市人社局颁发的农民技师职称。
菜农“走出去”,传播致富经
  “种了26年菜,虽然种得很好,但总感觉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孙永顺是纪台镇的一名普通菜农,去年7月他来到山东农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接受绿色蔬菜种植培训。几天的学习,孙永顺受益匪浅。尤其是在施肥方面,他了解到随着土壤酸化,传统的施肥存在弊端,需要改良土壤。
  “回去后,我用新学的施肥方式种了7亩地,植物抗病性增强,病虫害减少了。”尝到甜头后,孙永顺又到学校接受了两期培训。掌握了先进技术,再加上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今年9月初孙永顺被辽宁一家生物工程公司聘为技术指导,教农民绿色蔬菜种植。
  据了解,通过各类培训,寿光10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2.4万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资格,180名农民成为“农民科技专家”。寿光菜农在种大棚路上边走边学的同时,没忘了让全省乃至全国的菜农分享致富经。越来越多的寿光农民,像孙永顺一样,培训后主动“走出去”,在复制寿光蔬菜模式的同时,也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另据了解,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寿光还开展农民工培训。仅去年一年,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培训合格率98%,就业率超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