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山东新闻 县域

父子党员时隔37年同包一个村

2013-06-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褚 新  
   记 者 张誉耀 报道
  本报微山讯 “3月5日济宁市委干部包村驻队动员大会召开,当天下午小侯书记就来了,现在村子的事儿、老百姓家里的事儿,他都是尽心尽力地协调解决、办完办好,大伙儿没有不佩服的。”6月11日,在微山县两城镇古井村,党支部书记熊光强谈到济宁市南四湖水利管理局来的包村“第一书记”侯波时赞不绝口。而称侯波“小侯书记”,是因为这古井村还曾有位“老侯书记”——侯礼增,而他正是侯波的父亲,1976年来古井包村。时隔37年,小侯接过了老侯为古井村服务的接力棒。
  “老侯书记在微山县外贸局工作,1976年来俺们这包村驻队。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与村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没含糊。”古井村老会计刘兴国动情地回忆说,侯礼增当时在古井村主要负责第二生产队的生产、整治培训、扫盲等工作,治理河、沟、渠,搞农田水利更是他的强项。
  “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老侯书记在村里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就睡在本村的粮库里。”刘兴国告诉记者,但侯礼增从不埋怨,“刚开始大家觉得驻村干部是从上面下来的,得多威严多矜贵,但没过几天,就发现他虽然比村里人懂得多、见识广,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容易亲近,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
  让刘兴国及村里的老人还记忆犹新的是,闲暇时间,侯礼增总是带领其他驻村队员和村民们到山上种柏树,如今,这好几百亩的柏树已经成林。
  一转眼37年后,侯波又来到了古井村,继续父辈的使命,传承父辈的精神。“在得知我到这里包村时,父亲教我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铺下身子、放下架子踏踏实实为民着想,为民办事。”侯波告诉记者。
  熊光强说,小侯书记来村里报到的第一天就给大家留下很好的印象,完全没有“上边来的”的派头。“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召集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会后要求村干部领门走访群众,每到一户都耐心询问存在的困难和需求,还和村民讨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熊光强介绍,已经先后组织召开了4次村两委会议,并召开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完善了村“两委”规章制度。同时还撰写完成村情报告,制定出2013年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理清了工作思路。“古井村共有720户,2780人,有耕地1300多亩(包括300亩山地),农作物以小麦、大蒜、玉米为主,群众收入以船舶运输为主……”如今,侯波对古井村的情况已全然掌握。
  “村西提水站是1970年建的,负责村西80多亩地的灌溉,现在基本上不能用了,地太少维修费用太高不合算。”侯波说起现在的工作,为了改善灌溉条件,他已经争取到了济宁市水利和农业等部门的抗旱补助资金10万元,现已整修提水站一处,另计划修复石渠1000米,同时水利部门将古井村纳入自来水冬季防冻建设项目范围。
  下一步,侯波要解决的是村里电路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的问题,正协调资金为村里进行电网改造并在主要道路架设路灯;计划筹建一处特种动物养殖场,实行养殖场承包责任制,培植发展养殖专业大户,扶持村民兴办养殖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经济收入;还打算争取资金为村民建一个文化健身广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想给村里办的事儿太多了,希望我在这能一条一条地给办完,要不走也不安心。”侯波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