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 国内

“泡沫总理”如何心系灾民?

2013-03-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军红

  □核心提示:正当安倍晋三为选举而大肆制造泡沫时,福岛等东日本六县灾民迎来了“3·11”地震2周年祭日。面对日本媒体充满了“修宪”、“集体自卫权”以及日元贬值、资产泡沫等“安倍特色关键词”,灾民作何感想?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地区遭受“千年一遇”的地震,并伴随海啸,引发核电站泄漏事故,导致近2万人失去生命或失踪,迄今仍有超过30万人背井离乡,居无定所。
  时值地震2周年忌日,尽管经历了三任总理,灾区重建也被定义为从“复旧”走上“复兴”阶段,但赈灾公营住宅建设迟缓,放射性物质污染未除,农村复旧、企业重建、社会还原,以及人心抚慰远远没能实现。据调查,灾区6县被海啸吞噬的超过2万公顷的农田,截至去年夏季复旧率仅达38%,政府预计到明年3月底才能恢复到65%。而福岛核泄漏地区的农地根本无法制定复旧计划。
  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直到今年1月,灾后垃圾才仅处理了不到一半,政府计划的2014年3月底完成垃圾处理的目标估计很难完成。而被海啸冲毁的海岸修复工程也仅开工三成。日本内阁府测算,震灾至少造成道路、工厂等基础设施损失90万亿日元,而其中16万亿日元集中于工业基地的福岛、仙台等重灾区,导致生产生活设施瘫痪,汽车零部件等出口中断,201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下滑3.7%。而眼下,重灾区的复旧复兴工作仅做了一半。
  作为政府的政策智库,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测算,2012年底,福岛的“生活基础复旧率”和“人员活动状况回复率”还不到80%。该机构的研究人员称,鉴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灾区学校、医疗机构等信息公开不充分,灾民的具体生活状况更难把握,考虑到这些因素,灾区重建形势可能更加严峻。
  尽管从产业链上看,2011年6月灾区生产便开始恢复,日本政府也在8月宣告日本经济整体“景气好转”。但日本经济的好转并未对灾区形成有效的渗透,以至于去年12月灾区工矿生产指数仍未接近震前水平,特别是当地受核辐射影响的水产业难以复旧。
  不容忽视的是,鉴于灾后约11万人居住在临时简易住宅中,生活就业无保障,年轻人大量流失外地,重灾区3县人口进一步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多数习惯于传统住宅生活方式的灾民,被迁到20、30层的集合住宅楼,孤独、苦闷、忧郁渐成社会问题。
  安倍上台后,抛出重振日本的“形象工程”,在灾区重建上也可谓雷厉风行,不仅将为期5年的复兴预算增至25万亿日元,在施政演说中也把灾区重建摆在显著位置,建议设立首相任总指挥的“复兴厅”,主张重修“大灾应对法”,把复旧复兴内容写进永久法律。
  但面对已被严重滞后的灾区重建,日本学者、官员和媒体都怀疑其政策的现实性和可行性。首先,地震已经过了2年才提出设立“复兴厅”计划,其赈灾的及时性和应对危机的有效性已不存在,即使年底能设立这样的机构,也很难收到应有效果。其次,安倍上台后提出“国土强韧”计划,拟再搞一轮“日本列岛改造”。这个计划与灾区重建如何协调,会否出现重复建设,引起普遍质疑,担心“复兴预算”难以落到实处。
  特别是,去年底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总借款达977万亿日元,预计今年3月将首次突破千万亿日元大关,政府财政能力接近极限。眼下,“安倍经济学”演变为吹起资产泡沫的“魔法”,央行的“公债货币化”又信誓旦旦宣布2%的通胀目标。这必将使灾区重建中已经遇到的电价、油价上涨和劳动成本上升的局面更加困难。更令灾民困惑的是,灾区农村尚未复旧,农民看着土地荒芜而心痛,安倍却要迎合奥巴马的出口倍增计划,不惜舍弃农业、抛弃农民,奔走TPP,这又将让把土地视为生命的日本农民作何打算。
  安倍历来被称为制造泡沫的能手,因此,上台不久便被市场封为“泡沫总理”。面对7月的参院选举,安倍不仅要制造“资产泡沫”,还要制造“黩武泡沫”,更要制造“日美同盟泡沫”,最终要吹起“政治人气泡沫”。如果说金融危机百年一遇,需要动用举国资源应对克服,那么“3·11地震”可谓千年罕见,更要安倍心系灾民,用心惦念。泡沫的魔法,终将解决不了灾民的心病。而灾民的选民地位,及其缘故关系更不应被政治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