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南新闻 财经

章丘:小芦苇织成“金苇箔”

2013-01-31 作者: 记 者 王佳声 李早  通讯员 马光哲 郑森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王佳声 李早
   通讯员 马光哲 郑森 报道
  本报讯 如今走进章丘市白云湖镇的黄塘、李码等村,都能看到家家户户门前堆积着小山似的芦苇,旁边竖着一个个铁架子,院子里堆的、架子上挂的都是苇箔,俨然是一个小型苇箔加工厂。“别看这个铁架子不起眼,它可是俺们致富的好帮手。”一位村民喜笑颜开地说,此类铁架子叫织箔机,就是它将芦苇织成了村民致富的“金苇箔”。
  “以前的织箔机是一个木架子,织一捆箔要从这头跑到那头,来回要跑近几十里路,一天织一捆箔还挺紧张,现在用上织箔机好了,不用来回跑,一天织十捆箔也很轻松,织箔生产也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一位织箔工人边织箔边说。
  由于纯手工做法效率低下、难以盈利,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看到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意识到必须更新发展思路,果断决定把织箔机引到村里,改进生产技术,让村里人都能用上机器生产。目前,“铁架子”已发展到近千台,日加工量将近纯手工年加工量的30%,苇箔生产进入新阶段,形成了织箔产业。 
  织箔劳动量不算大,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妇女都可以胜任。一名妇女每天至少能加工10捆苇箔,每捆加工费是12元,他们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收入120元,苇箔加工让全村剩余劳动力都有了固定的收入。看到苇箔为村里带来的巨大实惠之后,村里决定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将苇箔产业做大做强,村里建起苇箔专业生产和销售市场,苇箔生产和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不但为村民创造了收入,还为村里解决了妇女老人等劳动力剩余问题,增加了村民收入。
  织苇箔需要的大量芦苇,也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不少村民专门干起了买卖芦苇的生意,大多村民刚开始经营芦苇时用的三轮车,如今已换成了五轮车,有些家里还购进了大货车,兼营起其他运输生意。新建起的芦苇专业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济南、泰安、邹平等地的商家前来洽谈购货,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卖出自己的产品,致富变得越来越容易。
  谈起大批量的箔如何销售时,经营苇箔的村民信心十足地说:“订单已经排到二月份了,现在我们生产的苇箔还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有些掌握信息技术的村民,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建立了苇箔销售网站,同时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向各地发布苇箔供求信息。如今,村民们不用东奔西跑卖苇箔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外地客商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