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新闻

广告

2012-12-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东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⑥
惊鸿起于绿色路
  
  □李志海 蔡文龙 唐志美
  东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大亮点在于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是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对东营来讲,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必须走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东营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东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优势所在。东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上鲜明的生态烙印。
  
  生态城市秀美宜居
  大城市熙攘繁华,小城市安逸静谧。这是人们对美好城市的直观印象。而为数众多的二三线城市,如何才能体现特色,脱颖而出?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近年来,东营下大力气推进生态建设,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开放创新、和谐包容等城市特质。
  中心城区是一个地区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东营突出抓好中心城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定位,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形成“一城五组团”空间布局,城市人口规模突破140万,建设具有生态湿地特色的宜居水城。实施高水平开发,今年投资132亿元的第一批30个重点城建项目大部分已完成,投资49亿元的第二批27个项目已全面铺开。
  在全面优化城区环境中,坚持旧城区改造提升与新城区重点突破并举,中心城总投资71亿元的22个重大城建项目有9个已完工;东城旧城区改造全面展开,西城建设改造五年计划启动实施,总投资5.2亿元的“六路一河一桥五公园”等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展顺利,重点改造提升了10处382公顷的城市公园,道路绿化改造提升29.6公里,新建改造街头绿地及游园23处,新增绿地7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7%。城市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投资24亿元实施金湖银河生态工程,将黄河水由北向南自流引入城区,在“金湖”沉淀后,形成总面积28.87平方公里的水面,经“银河”进入城区核心区。“银河”全长38公里、总面积10平方公里,基本宽度260米,河湖交汇处900—1600米,全线达到行船要求。金湖银河生态工程使整个东营城区形成了“一环九横十纵”的骨干水系框架水系全长91.5公里宽度100—300米使城区的水全部变成活水。工程建成后,东营城区的水陆比将达到3:7,每一条主干道都跟伴着一条河道;而且,与南方城市比河道宽而阔,与北方城市比水系多而密,呈现东营“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城市印象,全面展现河湖相连、城水相依、水绿交融、鱼鸟共生的优美环境。
  如果说生态化中心城建设是东营的一个“大手笔”,那么推进新型城镇化,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战略举措,则是东营生态城市建设的又一鸿篇巨制。东营市积极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今年以来各县都实施了一批片区改造,全市拆迁8900套、185万平方米。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旧村、空心村和滩区村改造,今年建设了1.1万户农村住房。实施农村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推动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有力促进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林木森森天蓝水碧
  行走在东营大地,城市内碧水蓝天,草地茵茵;城外几十万亩林场、林带,高低交错,林木森森;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百鸟翔集,游人如织。
  这是一幅秀美生态图画。
  针对特殊的土壤条件,东营从2007年开始实施集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提出全面构筑生态系统的战略性目标。环城森林、水网水系、湿地区域三层自然资源悉数列入宏观规划;“大水面、大绿地、大湿地、大空间”的建设目标给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环城森林建设方面,新规划建设的30处生态林场,新增造林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计划造林35万亩的11大生态林场,今年完成工程量的50%;同时,以黄河水道为轴,200平方公里的生态林带将陆续出现、成长;沿海湾曲线,175平方公里的生态林带将延伸、拓展。重点水系、干线公路、示范片区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将打造出林海绿洲。
  东营市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780万亩,陆域湿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4%。东营市本着突出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体现黄河口风貌、促进发展的原则,投资29.5亿元,组织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河口地区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管理能力提升、资源可持续利用五大工程,目前,已累计投资22亿元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38万亩的湿地得到修复,朝“东方湿地之城”的目标迈了一大步。
  加强水气污染治理,是东营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东营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东营市境内的河流大多为直排河,无客水来源,为确保不让污水入海,全市积极实施“碧水工程”,坚持把治污放在首位,着力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改造现有9座污水处理厂,重点推进10座污水处理厂、两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治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全市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治理要求,并在省控重点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
  围绕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东营市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50户重点耗能企业监管,完善10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抓好30个低碳生态示范项目,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以整治空气异味、扬尘污染为重点,不断加快重点脱硫、脱硝工程建设,推进中心城31家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全市所有热电企业均已建成了脱硫设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成了18条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同时,积极开展道路、建筑施工等地扬尘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扬尘污染,优化了空气质量。
  
  生态产业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离不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东营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东营市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全新实践,是东营一大特色。174万亩现代渔业养殖面积,1300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40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508家农业龙头企业,154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3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这是东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成就,也是实现新发展的起点。 
  作为一个由资源型城市演变而来的沿海城市,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对东营来说,任重而道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东营着力打造的三大增长极之一,承载着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希冀。开发区对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项目积极推进,对生态建设不利的企业坚决挡在门外,由过去的招商引资改为现在的挑商选资,当前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2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2.12%。同时,东营市运用高新技术,积极改造提升优势工业产业。当前,传统产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方炼油能力和新闻纸产能居全国首位,离子膜烧碱、轮胎子午胎、阴极铜产能居全省首位。近年来,东营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030个,完成工业投入1332亿元。
  如果说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那么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则是经济持续繁荣的保证。东营市规定,服务业投资每年要增长30%以上,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
  东营按照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重点依托东营港和广利港,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抓好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建设,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加快组建产权交易中心、产业投资基金,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以园区为载体,扶持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提升层次和水平。
  东营拥有长达413公里的海岸线、180万亩的浅海滩涂。面对浩瀚的蓝色海洋,发展蓝色产业成为东营加速全面突破的重要课题。市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是东营转身“向海”发展蓝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这片昔日人迹罕至的茫茫滩涂上正在崛起一个“蓝色小镇”,按照“区镇一体,立体开发”的思路,东部重点扩大小城镇规模,中部加快海产品加工企业和育苗场建设,西部重点发展盐化工工业,北部重点完善提升10万亩海参养殖区,形成东营发展蓝色产业的示范区。

纪念中国芝麻香发现55周年系列故事(九)
中国酿酒大师鉴评“芝麻香”

  当前,“芝麻香热”已经风生水起。芝麻香作为鲁酒阵营的代表香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领先优势。芝麻香诞生在景芝,发展在山东,在全国成燎原之势,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芝麻香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新的两大香型之一,中国酿酒大师们对芝麻香情有独钟,给予殷切厚爱和大力支持,催生了芝麻香的繁荣发展。
  中国白酒行业泰斗、全国著名酿酒专家周恒刚说:“景芝芝麻香清爽淡雅,回味悠长,风格突出。芝麻香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优势,我认为这个香型前途光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酱香型的代表就是茅台,浓香型以五粮液为代表,芝麻香呢?那就是景芝酒为代表,景芝酒可以说是领军酒。”
  中国白酒界权威、著名酿酒专家沈怡方,作为一名积极倡导芝麻香白酒,见证芝麻香发展的行业老兵,谈及全国性的“芝麻香热”,这位一生致力于中国白酒工艺探索和研究的老专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感慨万端地说,芝麻香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千年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自然生态条件下产生的,这是景芝的优势,它融合了独有的地质、水质、气候自然条件以及特有的微生物菌种,经多道复杂工序才形成了独有的芝麻香风格。1991年,以著名分析专家胡国栋先生为主的课题组,在白酒香味成分分析技术上的突破,让人看清了芝麻香型位于清、浓、酱香型成分三角中心结合点。是一种兼具酱、浓、清三种香型特征,又不归属已知香型而独立成型的白酒。从芝麻香形成和结构看,它的诞生就有高贵血统,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白酒界著名专家高月明说:“黑龙江也有芝麻香酒,但酿造技术是学习山东的,尤其是景芝。景芝芝麻香幽雅纯正,风格典雅,关键在于他们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科研优势。白酒有11个香型,其中9个香型是历代传承下来的。芝麻香型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是由景芝酒业提出并不断探索、总结、创造出的新香型。最近在北京的国家评委竞赛上,我体会最深的是,茅台和芝麻香是最好的。芝麻香型位于清、浓、酱三种基本香型的三角形中心,口感独特,自成一格,且储存时间长、制造工艺复杂,产量极少,无疑是形成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的一个亮点,缺者为贵,芝麻香价位的提高已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市场空间特别大。”
  芝麻香型白酒的诞生发展得到了中国酿酒大师季克良的殷切关注,2009年9月11日,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时隔25年后再次专程来到景芝酒业考察,并亲笔题词“一品景芝,芝麻香鼻祖”。景芝镇与茅台镇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酿制工艺、环境资源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根据民间一直流传着离开茅台镇就产不出纯正的茅台酒之说,同理:“离开景芝镇就酿不出纯正的景芝芝麻香”。根据中国市场监测中心报告显示,目前芝麻香型白酒占全国白酒总产量不足0.1%,而景芝芝麻香占全国芝麻香型白酒产销量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