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双轮驱动”牵动经济转型

日期: 2012-09-06      作者: 张文倩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济宁市区
  △济宁高新区产学研基地
  △汶上佛都半导体照明公司生产厂区
  △山东润峰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吉利全自动变速器厂区效果图
  <辰欣药业第二工业园
  □本报记者 张文倩

  确保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战略定位和对发展的殷切期望。
  这样的定位和期望,不仅是济宁砥砺奋进、开拓进取,谱写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辉煌篇章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基于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经济发展主线的深刻把握,凝聚起了提升民生福祉谋发展的共识,凝聚起了工业化城市化“两化并进”的共识,凝聚起了“集中突破工业发展、突破城市建设、突破县域经济、突破文化产业,关键突破大项目”的共识。
  济宁已积蓄了强大的续航能力。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0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207亿元,是2006年的2.5倍。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呈平稳增长势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8.7亿元、增长20%,总量和增幅分列全省第5位、第3位……这一份成绩单足以“提神亮眼”,良好的局面来之不易,鼓舞人心。
  五年来,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实现资源型城市向新兴工业城市跨越,一直都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提上重要议程,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居主导地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上升到56%。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膨胀,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体突破3000亿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建成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
  工业强则济宁强,工业兴则济宁兴。今年以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鲜明提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两化并进”,把“工业强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以工业经济的跨越带动和支撑全市发展的跨越。
  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双轮驱动”战略成为济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济宁集中培植装备制造、能源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提升纺织服装、造纸、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煤化工基地和纺织新材料基地。同时,实施“千户企业改造提升”工程,抓好太阳纸业40万吨高档食品包装卡纸、山推股份道路机械等扩能改造项目和63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
  目前,济宁已拥有以兖矿集团、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如意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猛,带动能力强,对全市经济起到了支撑作用。济宁将全力支持这些企业跨越发展,加速向300亿、500亿、千亿级迈进,并继续实施“创百亿工程”,五年内培育500亿级企业3家、百亿级企业20家。
  为让工业“航母”顺利起航,济宁市专门制定了扶持销售收入千百亿工业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的《意见》,着力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工业发展实现大突破大跨越。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4000亿元大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说:“抓住了大企业大集团,也就抓住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    
  培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济宁市集中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五大领域,五年内突破1500亿规模,力争打造国内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同时,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等五大领域重点支持50个重大项目,力促太阳能光伏、LED新光源、电动汽车、生物化工等加速成长壮大,打造特色产业链。
  济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增势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建成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济宁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4%。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35亿元、增长15%,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2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8.1%、20.8%和26.3%,新材料、新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增幅均在40%以上。
  为推动工业提速增效,济宁市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帮企不扰企,帮忙不添乱。”济宁市市长梅永红强调,要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每月对重点企业困难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力争年内新增2-3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落实金融助推千家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方案”,扶持中小企业扩量升级。
  实施工业突破,既需要“顶天立地”大企业作支撑,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小项目配套发展。5月19日,济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引导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真金白银力促全民创业的22条举措不仅为中小微企业“二次创业”带来希望,更成为激活民营经济“遍地开花”的动力。
  今后五年仍是济宁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在转型中崛起,赶超跨越正逢其时。今年以来,济宁紧紧围绕“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发展定位和“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目标要求,有序展开“跨越发展、两化并进,项目引领、重点突破”的工作布局。令人憧憬的美好蓝图,正在越走越宽广的转型之路上,化为具有经济亮度、民生温度、创新精度的现实模样。
  不用扬鞭自奋蹄,自我加压谋发展。立足新起点,济宁树立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杠杆,迈出了奋进、跨越的铿锵步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