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职业资格证书亟待提高“含金量”

日期: 2012-03-30      作者: 顾家瑞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顾家瑞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出现了“拔苗助长”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令人担忧。
  据报道,去年,广东省共吸引175.4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135.2万人成功获得各类资格证书,稳居全国首位。与广东省一年过百万人争相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一样,在我国不少地方,广大求职者也将职业资格证书当成了获得一份好工作的法宝。
  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是客观、准确地衡量劳动者职业能力和劳动力价值的基础和关键,建立科学、完善的职业鉴定质量保证体系,规范管理职业资格鉴定环节,是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的根本。目前,社会上推出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既有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颁发的,也有行业组织自行颁发的,可谓证出多门,鱼龙混杂,不仅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无所适从,也严重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职业资格证书一般由专业机构如协会、学会颁授,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惯例,但惯例不等于放任和不负责任。在发达国家,任何专业机构颁授职业资格证书均是以追求职业资格信誉为前提和条件的。如,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着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各种证书机构的组织管理执行专有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考评监督,确保了职业资格证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不可否认,在发展正规教育、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与各类技能培训,对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职业资格证书受热捧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些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为了占领市场,甚至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放松把关。据了解,有些机构对申请者的资格没有条件限制,只要给钱就办证,甚至省略培训和考试环节,从而使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了人们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片面追捧,也暴露出了一些认证机构过于自利和缺乏自律以及政府部门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监管的缺失。
  针对职业资格认证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应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净化职业资格证书市场,切实维护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不断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