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 发现

■齐鲁名士东平王氏一门两进士梯门镇残存东王林

王宪:宁可欺君 绝不扰民

日期: 2012-03-20      作者: 本报记者 卞文超  本报通讯员 陈淑锋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东王林神道和现存的一道石门      吴文峰 摄
  东王林中文官石人  吴文峰 摄
  □ 本报记者 卞文超
    本报通讯员 陈淑锋

  3月4日,东平县梯门镇西梯门村。初春时节,村西农田中作物犹未返青,旷野中黄土裸露。在西扈山之阳,一座带有神道碑的大型林地,在开阔地赫然而立。
  “云蒙迁居,东原发祥”,墓葬门洞上书“少保茔”,彰显一个家族过往的荣耀。据东平县史料记载,梯门王氏始祖王海,于明朝初期从青州府迁居梯门。王宪和儿子王汝孝,都是进士出身,被后人赞为“父子二进士”,乡间至今流传着他们的佳话。
皇权交替之际
两赴南京迎嘉靖

  梯门镇副镇长王笃兴介绍,东平出过四位尚书,王宪是其中之一。王宪墓葬今存封土堆高1.5米,宽6.5米。墓前一方建于明代的墓碑,上有“光禄大夫勋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少保谥康毅荆山王公墓”题字。村民王旭镇指着墓后不远处三座线条柔缓的小山说,这块地方风水极好,背后的山连起来,远看像一座“太师椅”。
  墓前神道碑曾在“文革”中被摧毁,后被王氏后人重新立起。原有石门三架,现残存一架;由南向北依次有望天狮一对,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造型高大,雕刻精美。据光绪版《东平州志》载,王宪墓修建于嘉靖十九年,占地二百余亩,林内古柏苍翠,遮天蔽日,“有神道碑”。
  今王宪墓石碑上,墓主人生平清晰可见。王宪字维刚,东平县梯门村人,明弘治三年中进士,历官阜平、滑县知县,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他奉旨巡抚辽东,在应州抗敌有功,封户部右侍郎,赐其子锦衣世百户;又改府陕西回朝任兵部右侍郎;后因平盗乱有功,又赐锦衣。明武宗朱厚照南征,令王宪督理军储,他恪尽职守,调度得当,凯旋升为兵部尚书。
  公元1521年3月,武宗病死。在皇权交替之际,王宪因办事忠诚稳妥,被委以重任。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书信交由王宪,奔赴南京请朱厚熜继位。
  王宪独身前往,一路星夜兼程。大约半月后,王宪赶到南京,朱厚熜见只有书信并无皇帝印玺,认为王宪戏耍于他,当场大怒,令人责王宪四十板,赶出南京。
  王宪回到京师,皇太后亲授印玺,王宪重返南京。朱厚熜二见王宪,王宪呈上印玺。厚熜收印后,为辨真假,问王宪当时如何接过印玺,王宪回答说:“背后接印。若不信,印摔掉一角为证。”朱厚熜见王宪如此忠诚,当即口谕为王宪修王府四十里。
拒建尚书府
村名有迹可循

  朱厚熜即后来的嘉靖皇帝。在南京歇息数日,王宪陪朱厚熜回京,一路不离左右,时而谈论朝野诸事,时而进献治国安邦之策。此间,朱厚熜特意叮嘱王宪到其家乡时禀报,准备兑现之前许下的承诺——划四十里为其建尚书府。
  消息一经传出,地方官员便在今县城东十华里处,建立了两个瞭望驿站,了解圣驾行踪。在县城驻地派大内高手驻扎,并在今县城北十华里处拟建寝宫。王宪对此不以为然,心中思虑如果修四十里王府,虽然自己耀祖光宗,但周围的百姓却要遭受磨难,不忍心惊扰。
  进入山东境内后,朱厚熜多次询问是否到了王宪家乡,王宪几次谎称,还有两三日路程。待走过家乡梯门村四十里后,方报于朱厚熜:“罪臣该死,罪臣犯了欺君之罪,圣上已经离罪臣家四十里远。”
  朱厚熜龙颜大怒:“王宪欺君罔上,罪该……”朱厚熜尽管很生气,但不想失去这位忠臣,遂道:“王宪你欺君罔上,罪该穷八辈子!”王宪听之,急跪奏曰:“万岁让我穷八辈,我的后辈如何维持生计呢?”朱厚熜道:“朕特封你家林上的树,砍掉后能再长出来,后世可卖柏树度日。”王宪听后,叩头谢恩。
  在东平一带,虽然没有建成王宪尚书府,但这一传说仍有迹可循。为迎圣驾的两个瞭望驿站所在地,今称为望驾村、顾驾村;县城驻地大内高手驻扎的地方,称为护驾村;县城北拟建寝宫的地方,称为驻驾村。“王家林的柏树砍了再生”之说也流传至今。
  据当地老年人回忆,王家林的柏树与其他地方的柏树确实不同。砍后柏树又从底部多处发芽,几年后就长成大树,且主干笔直,枝叶茂盛。
“蚂蚱兵”制胜
父子不忘龙山书院

  王宪因保驾有功,一直为嘉靖皇帝殿前宠臣。有人嫉妒,在皇帝面前谗言,王宪有不轨之举,被降职为三边总制,治御边境。时逢西部边境起事,嘉靖皇帝命王宪带兵五千前去御敌。
  这段出征之行,被民间传为一段神话。王宪领旨西征,行数日到达边境,安营扎寨。到西关后,率部将察看地形和敌情,远观敌阵犯兵众多,而自己仅率五千精兵,难以匹敌,便回军帐苦思良策。
  正苦闷时,有一老翁求见。王宪忙离座出迎,只见老翁年约六十,花白头发,红光满面,身着紫色袍裤,手持竹拐杖,步入帐中,问王宪如何应敌,王宪答曰:“敌多我数倍,除背水一战,别无良策。”
  老翁笑道:“总制不可如此,老夫可助你迎敌。”王宪道:“不知您有何妙计?”“天机不可泄露,只是你明日午时,擂鼓叫战,大鼓三军士气,看准时机,乘胜追击即可。我必来相助。”老翁说罢,独自出帐而去。
  王宪惊然,夜不能寐。次日午时,宪布阵叫战,犯敌乘骑直奔王宪军阵。未及交手,忽见狂风大作,满天蝗虫如流云飞驰。战马双目难睁,马失前蹄,犯军纷纷落马,人马互相践踏,死伤无数。王宪急令出击,大败敌兵。
  战后,老翁又出现在王宪帐中。老翁道:“总制获胜,此乃天意。只是我那儿孙们助你作战未能饱食,你可否让它吃顿饱饭?”王宪答曰:“宪没齿难忘,只是由于战乱频繁,百姓甚是艰难,请您带着儿孙们,到东平州我家封地去饱食吧!”老翁听后说:“谢总制美意。”话音未落,人已消失踪影。众将大惊,王宪自语:“神助我也。”
  王宪班师回朝,世宗(嘉靖皇帝)念他破敌有功,凯旋归京后加封为兵部尚书。王宪为祭蚂蚱助战,林后百亩良田从此再不耕种,俗称“蚂蚱地”。据村民称,在王家林一带,至今仍可见“铁头蚂蚱”,它们当年是否曾助王宪作战,今已无从查证。流传百年的乡野传说中,却能窥见百姓对好官的崇敬爱戴之情。
  数年后,王宪以年老辞归,死后赠官少保,谥康毅。明世宗皇帝下谕致祭:“卿以高年凤望,台省元老,出入累朝,险平一致,嘉名茂绩,简在朕心。”王宪之子汝孝,嘉靖六年进士,官至河南右布政使、顺天巡抚,助守蓟州战功显赫,官至礼部郎中改翰林修撰。汝孝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为官清廉,“历屡南北皆有声迹”。
  王宪和王汝孝曾先后就读于龙山书院。王汝孝遵父嘱,在龙山书院修碑撰文,感谢母校培育。碑文曰:“清河泱泱,龙山苍苍。桃李天下,母校永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