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

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

日期: 2011-12-20      作者: 郭训成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郭训成

  ◆新形势下,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再造山东发展新优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必然选择;是加强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经济强省建设的必然选择。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的效益导向,促进结构调整与财源建设有机结合,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形势下,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再造山东发展新优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必然选择;是加强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经济强省建设的必然选择。
困难与挑战
  我省具备了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省的思想观念相对有些保守,缺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外,产业结构层次也不高。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这不仅影响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严重制约了一产二产上档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也延缓了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细化。2010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6%,分别比广东、浙江、江苏低9.4个、6.5个和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但在良种培育、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增值能力弱,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我省工业规模很大,但原材料工业和粗加工行业较多,产业链条偏短、科技支撑能力较弱、对资源和环境依赖度较高,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不足,尤其是我省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高端行业,多数从事组装加工、生产制造,处于高端行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影响了高端产业的引领和主导作用,难以带动结构的升级。
  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我省现在的产业布局与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不适应,比如我省钢铁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吨,分散在24家企业,其中只有不到20%的产能布点在沿海地区;我省炼油能力近6000万吨,分布在60多家企业,也大都集中在内陆地区。这种布局结构,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不利于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不利于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目前,我省产业集聚主要依托园区建设,拥有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35个,高新技术开发区20个。但是园区功能不完善,特色不鲜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集群效应不明显,财政收入和利用外资水平对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支撑带动作用不强。以我省较为发达的青烟威的经济开发区为例,在地方财政收入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上不仅与江苏的苏锡常开发区有差距,与中部的武汉经济开发区也差距不小。 
  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我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高水平研发平台数量较少,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不强,制约了产业素质的提升、产业层次的提高和产业组织的优化。2009年,驻鲁两院院士仅有37人,远低于江苏的98人,广东的67人。截至2010年第三批“千人计划”,全国共引进高层次人才662名,其中北京197名、上海106名、江苏61名、广东37名、浙江36名,而我省仅为8名。2009年,全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4%,比江苏低0.5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14个百分点。创新平台载体和发明专利数量较少。
  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与较为发达的省市相比,我省在对外开放特别是利用外资水平不高,主要是利用外资规模不够大。2010年我省平均合同外资金额约为835.4万美元,低于辽宁平均1730.1万美元和江苏平均1182.4万美元的项目规模。引进的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少,引进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的更少,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家美国和日本公司在山东投资,但涉及的行业主要是零售、食品、通用设备制造、化工和造纸业,而江苏全省有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还设立了研发机构。新获批的外资研发机构共承担研发项目1777项,其中电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研发内容占到了82%。
对策与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推进机制。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精心谋略、科学规划,也要配套联动、合力推进,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并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为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依托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四大载体,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双轮驱动,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延伸拉长产业链,努力培植一批高端产业集群,带动工业由大变强;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城乡统筹、工农联动、产学研融合,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国际化、高效化;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把黄河三角洲建成高效生态经济区,把胶东半岛建成高端产业发展的引领区,把日照临港经济区建成精品钢铁基地,把青岛、济南等中心城市建成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区、聚集区和创新基地。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发挥我省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加快钢铁、石化等产业的布局调整、资产重组,推动我省重化工业向集团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带动产业布局、企业组织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加大产业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占领产业高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努力增加研发投入。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高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建立高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设国家级的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支持大中型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建设一批支撑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在实现行业技术领先的同时提高品牌的市场价值和地位。努力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尽快建立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扩大开放合作,拓宽发展空间。一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力引进高端产业、高端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以价值链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本地缺失的生产环节,不断完善配套环境,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和科技研发企业。二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扶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到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究实验室,或者与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型企业联合组建技术研发战略联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国外高端产业生产体系,高起点进入国际市场,形成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三是深化国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紧紧抓住“两区”规划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大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的合作交流力度,推进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提高产业分工协作层次和水平。
 (作者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