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 发现

■齐鲁名士

孙光祀:足智多谋的兵部右侍郎

日期: 2011-12-06      作者: 李庆余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孙光祀出资建造的石桥
  孙光祀出资打的深井
  孙光祀画像
  □ 李庆余

  平阴县孙官庄村山脚下曾建有一座清朝兵部侍郎孙光祀的豪华陵园(当地人称之为东大茔),园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石门、石碑、石柱、凉亭威风壮观,石羊、石虎、石马生动传神。清康熙书写的匾额金字俊秀飘逸、雄浑遒劲。可惜古建筑在“文化大革”中惨遭破坏,被夷为平地。今年,孙官庄村修葺陵园,竖起石碑,以此敬仰这位历史名人。
入仕从政 立功得宠
  孙光祀(1614年-1698年),字溯玉,号祚庭,平阴县孙官庄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文化世家,其祖父孙充为明朝万历年进士,曾任江西道御史、山西左参政。其父孙振图虽无功名,但博览群书,造诣很深,后被皇帝封号。孙光祀天资聪慧,好学敏求,记忆超人,在祖父和父亲的的教诲下,幼时就能背诵《三字经》、《论语》、《孟子》等,10岁能撰文写诗,且文笔犀利,语出惊人。但因孙光祀在家中排行老大,且身强力壮,父亲就让其一边干活,一边读书。因为干活影响读书,孙光祀直到41岁才殿试中榜,及第进士。同年入朝,选庶吉士,翌年改授礼科给事中。
  孙光祀坚持正义,惩贪剔弊,侃侃敢言,曾上奏20余疏,奏陈慎选举、核镇将、核赎锾、剔衙蠹、禁滥征、酌科议六事,均指陈时弊,切中要害,深受顺治皇帝赏识。康熙登基初期,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割据,集结兵力,密谋反清复明。康熙对他们的叛乱行径毫不手软,立即召集大臣密议,采取断然措施予以处置。由于保密不慎,撤藩的信息被留在京师作为人质的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窃取,吴应熊立即写信,派人送到云南向父亲告密。吴三桂得知撤藩信息后,耍起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的鬼伎俩,明着向康熙称疾要求撤藩,暗地里却积极准备叛乱,极力抵御削藩。时任少司马的孙光祀认为吴应熊是埋在朝廷里的一颗定时炸弹,祸患难测,便秘密上书,建议康熙诛杀吴应熊。孙光祀的上书使康熙痛下决心将吴应熊及其儿子吴世霖斩首,截断了北京与云南的联系,消除撤藩障碍。尔后,在平叛过程中,孙光祀忠贞于康熙,坚决支持主战派明珠,反对主和派索额图,多次为平三藩治骚乱出谋献策。
  康熙十二年,孙光祀在湖南主持科举考试时,他以国家社稷为重,坚持公平、公正,任人唯贤,严格选拔精英人才,在参与中试的106人中,有64人考中进士,深受学子们好评和拥戴。孙光祀在朝为官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勤勉从政、独立敢言、革除旧弊、功绩卓著,深得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的器重,先后晋升其太常寺少卿、通政使司右通政、太常寺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殿试读卷官。
慈心为怀 造福乡里
  康熙十八年(1679年),65岁的孙光祀告老还乡。他回家后怜悯乡情,热心行善举、做善事。回乡的当年赶上山东一带先旱后涝,庄稼歉收,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流落街头,乞讨保命。孙光祀见此惨状,“不忍斯民之罹于厄”,便开仓放粮,拿出五百余石粮食救济历城、长清、平阴、肥城的饥民,每日每户发给升余,持续4个多月,救活饥民二三千人。从此以后,孙光祀多次赈济贫民,发出的粮食、衣被不计其数,群众都夸孙司马是位活菩萨。
  孙光祀的故里,地处山区,水源奇缺,祖祖辈辈要到外村挑水吃。孙光祀为解决乡亲吃水难题,从南方请来水利专家测定井位,聘请20多名青壮年石匠,个人出资凿井。据传,当井凿到五六丈时,遇到坚硬的岩石,进度慢了下来。孙光祀为鼓励石匠加快施工进度,承诺从井下挖出一斗石渣,奖励一斗铜钱,如此一来,施工进度大为加快。但这一招也带来一个利益问题,石匠们为多得铜钱,当凿井凿到出水的地方时,故意向西偏了一点,以至凿到12丈深不见出水。孙光祀顿时大怒,命那位专家实地察看。专家下井后,眼观耳闻,隐隐约约听到井壁一侧有汩汩的水声,他辨清方向,抡起铁锤就朝有声音的方位砸去。随着铁锤落下,一股清泉喷射而出,瞬间井筒里灌满了水,并旱涝如一,四季不减。300多年来,乡亲们不知从井里提出多少水,井口石板上被井绳勒出的深深沟壑,记下了井的奉献和功劳。
  此外,还有一项工程至今被孙官人所怀念。孙官庄村中有一条山沟,将一个村子分成两半,沟北与沟南来往,要么下沟攀崖,要么绕道远行,生活、生产十分不便。有一年发大水,两位村妇不慎跌入沟中被大水冲走。孙光祀知道这一情况后,心里既沉痛又内疚,认为自己在朝里为官多年,家乡的这点小事都没办好,实在对不住衣食父母。于是个人出银上万两,请来设计师、建筑师,招来能工巧匠,历时一年建起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石桥宽5米,主桥长10米,引桥长10米。建筑材料全部采用上等青条石砌垒,桥的造型为三拱形,既美观又实用。至今,这座石桥还在使用通行。
足智多谋 结下皇亲
  孙光祀为官时在济南建造了府第(位于现泉城路中段),冠名“司马府”,司马府所在的小巷,又叫做“皇亲巷”。“皇亲巷”缘于孙光祀的足智多谋,结下皇亲。
  传说康熙6岁登基后,只要不上朝,每天就在宫中和脾气相投的妹妹一起玩耍。有一天,孝庄皇太后在御花园同康熙、公主玩得很愉快,太后逗康熙,问他长大后找不找媳妇,康熙回答说要找。孝庄皇太后进一步问他要什么样的,康熙便对太后说要娶公主。孝庄皇太后很生气地批评说:“玄烨,你是皇帝,怎能信口开河乱说呢?”可这位小皇帝却执拗地对太后强调,就是要娶妹妹。那时皇帝是金口玉言,一开口便是圣旨,谁敢不听?这位公主赶忙跪下“谢主龙恩”。孝庄皇太后本想狠狠教训一下康熙,但考虑到这是御花园,没有外人听见,又念康熙虽贵为皇帝,但在自己面前还是个孩子,不懂婚丧嫁娶之事,等他长大后懂礼义廉耻就好了。可谁知,在康熙到了结婚年龄时,太后王公大臣都忙着给他选皇后,康熙却都一律不答应。孝庄皇太后问康熙时,才知道他还是要娶妹妹当皇后。太后讲了一通道理教育康熙,但仍不能改变他的初衷。无奈,太后想让文武百官劝说皇帝,于是就出招让康熙问问文武百官娶妹妹为皇后使得使不得。按照太后旨意,康熙真的询问起了文武大臣,许多大臣认为皇帝与亲姊妹结婚有违伦理道德,使不得,结果一个个被杀。当询问到孙光祀时,他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回答“使不得,也使得”模棱两可的话。皇帝问此话怎讲?孙光祀回答:按论理道德,娶公主做皇后使不得。但让公主认我作义父,由我发嫁送娶就使得。皇帝认为孙司马言之有理,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便吩咐下面照办。事后,由皇帝贴身太监带公主秘密出宫,来到济南司马府上,按照礼仪,认作孙光祀为义父。礼毕,孙光祀以亲生女儿的礼俗置办嫁妆,筹办礼品,后请山东巡抚名正言顺地把公主当成孙侍郎之女送往时宜宫。后来传说公主因得病猝死半路。可孙光祀却成为“名副其实”的皇亲,因此司马府所处的小巷也成为“皇亲巷”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