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金融

风雨兼程六十载 服务“三农”创辉煌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报告

日期: 2011-11-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1951年,山东省内农村信用社陆续设立;
  1958年,农村信用社下放人民公社,成为信用部;
  1979年,农村信用社按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管理;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转归人民银行管理;
  200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山东成为全国首批深化改革试点省份;
  2004年6月6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
  1951—2011,60年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的各个发展时期,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3年深化改革尤其是山东省联社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指导监管下,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步入历史上业务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高、风险最低、服务最佳和员工精神面貌最好的全新时期,整体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现已成为全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服务客户最多、资金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10月底,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889亿元和5864亿元,比2003年末增长3.85倍和3.34倍,存贷款余额跃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
  截至10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430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4.0%,占全省银行机构涉农贷款的32.0%,涉农余额和新增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和全省银行机构首位。2003年以来,累计发放涉农(农业)贷款26889亿元,农村信用社以全省17%的存款市场份额,提供了全省82%的农户贷款,支持中小企业4.1万家,其中小企业3.8万家。
  目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60%的机构网点布设在县以下农村地区,覆盖全省100%的乡镇;70%的人员奋斗在服务“三农”的乡村一线,服务客户2000多万,服务面覆盖全省,中小企业、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等均得到农村信用社的支持。
  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收入和账面利润分别达到454亿元和67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3.8倍和67倍,盈利面达到100%。2004年以来累计消化历史包袱452.47亿元。2003至2010年共上交各项税金150.83亿元。资本净额由负转正,全省统算资本充足率达到9.29%,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新一代科技系统正式上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金融产品进村入户。
改革引领发展
向现代化一流金融机构迈进

  2004年6月6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从这一刻起,全省农村信用社有了自己的“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山东省联社成立之初,明确提出了“一二三四六”目标思路,确立了“争创一流金融机构”的奋斗目标、“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风险防范优先、注重经济效益和持续协调发展”的经营原则和“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加强“信用工程、制度规范、电子网络、督查体系、员工队伍和企业文化”等六大建设。同时,强化现代金融风险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这些思路高屋建瓴,解决了困扰农村信用社多年的问题,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指明了方向。
  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管理体制理顺,信用社实现自主管理。省联社在14个市设立办事处,初步建立了省、市管理架构,行业管理体制得以理顺。省联社全面实施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能,解决单个农村信用社无法解决的问题,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
  ——产权制度深刻变革,从县乡两级法人转变为法人治理相对完善的县级统一法人。省联社成立后,全面推行以规范股金、组建县统一法人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改革,在此基础上,推进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向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过渡。目前,全省共组建县(市、区)联社102家,农村商业银行12家,农村合作银行18家。
  ——转变发展方式,传统粗放经营转向现代集约经营。将信贷管理作为农信社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对原有的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将信贷业务按照操作流程划分为营销中心、专管中心、放款中心和贷后管理中心,真正实现了信贷业务流程的专业化、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先后建立健全了个人业务、公司业务、授权授信、激励约束等各项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强化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行业风险和政策性风险,实现了对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加快电子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
  短短七年间,改革后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副全新的面孔:存贷款余额跃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成为全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全省农村信用社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精神状态,农信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骄傲和自豪!
创新之路:跟着农民走
跟上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流

  创新,贵在与众不同而又实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创新理念简单朴实:跟着农民走,围着市场转,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从诞生那天起,就与“三农”血脉相连。这份深情,是诠释创新理念的最好注脚。 
  省联社成立以来,创造性地在全省农村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和大联保体贷款业务。这是具有普惠性质的创新举措,使农民贷款不再难。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作为“六大工程”之首,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完善操作流程,逐村宣传发动,着力完善农户贷款操作流程,全面推广贷款证、贷款上柜台,建立农户贷款“绿色通道”,农民贷款像存取款一样方便。截至10月末,全省共评定信用户723.8万户、信用村2.99万个,分别占农户和行政村总数的37.4%和36.5%;设立信贷专(兼)柜3811个,核发农户贷款证510.9万本,授信总额达2460亿元,发放贷款证贷款1989.7亿元,基本实现了新增农户贷款100%使用贷款证、营业网点100%设立信贷柜台、贷款证贷款100%上柜台办理等“三个100%”的目标,绿色贷款证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通行证”。
  同时,采取“大联保体成员联保+互助金担保”、“大联保体成员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担保”等模式,引导村民组成大联保体,贷款额度扩大到10万—30万元,满足了农民对贷款额度日益增加的需求。目前全省已组建大联保体14229个,惠及农户16万户,对其成员授信186亿元,贷款余额178亿元。
  农村在发展,农村信用社服务在延伸。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从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实际出发,不断丰富支农产品,让农民享受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对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的农户和合作组织开办了“联户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助农贷款系列,为他们提供发展资金,助推产业升级;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出农民住房消费贷款,帮助农民解决住房资金短缺难题,发放农民住房、汽车消费贷款、农民和社区居民消费贷款179亿元;对出国劳务、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开办了出国劳务个人贷款、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产品,帮助他们走出国门和回乡创业,截至10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6.7亿元;组织开展了“青春建功新农村——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共支持2.3万人自主创业,累计发放贷款14.88亿元;开办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发放贷款13.7亿元,扶持1.7万名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半边天”走出家门闯市场。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将联保体业务移植到中小企业,创新担保方式,不断为中小企业“输血”,增强“造血”功能,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在积极办理资产抵押、保证担保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开办了小企业信用联盟循环授信贷款、钢结构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贷款、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贸易融资授信等多种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提供了个性化、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同时,根据中小企业客户特点,制定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分行业开发了中小企业评级指标体系及配套评级软件,在全省推广开展了中小企业联合评级授信,规范了流程、提高了效率。截至10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为4.1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2520亿元,其中,支持小企业家数3.8万家,贷款余额2004.8亿元,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黑马”。
  省联社成立以来,围绕农民的实际需求,先后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
  ——率先开办“齐鲁惠农一本通”业务。克服涉农补贴种类多、户数多、单笔金额小、工作量大的困难,合理利用有限的柜面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类涉农补贴资金的及时入账和发放。截至目前,免费开立“齐鲁惠农一本通”存折2000万本,代发各类支农补贴253亿元,业务量超过1亿户次。
  ——创新研发并安装运行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偏远农村、库区深山、社区集市的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存取款、汇款、查询、缴费等业务。截至10月末,布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4552台,日均业务量34笔,被农民誉为“身边的银行”、“村庄的银行”。
  ——率先开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截至10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6.1亿元,19.5万名农村贫困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大学梦得以实现。
普惠金融阳光
普照齐鲁大地

  北隍城岛位于山东最北端。在这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在坚守,三位女员工成为渔民们最熟悉、最贴心的人。印有“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字样的门头,像耸立于茫茫大海上的灯塔,给渔民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在海岛,在偏远农村,在库区深山,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守“三农”和县域市场阵地,不离不弃,默默奉献,让普惠金融阳光遍洒齐鲁大地。
  不断延伸网络,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营业网点5298家,其中,农村营业网点3090家,占比为58%,是我省金融机构中农村地区营业网点最多的机构,成功实现了无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构建了以乡镇及以下营业网点为中心、以自助服务点为辅助、以电话POS和电子服务机具为延伸的服务渠道体系全覆盖。截至10月末,安装ATM 3996台,布设电话POS 10583台,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4552台,覆盖全省1260万偏远地区人口,惠及8200多个农村、社区;为97个县区、387余万农民提供新农保代发业务,初步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无盲区的服务格局。
  畅通支付结算工程,实现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全覆盖。省联社成立以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构建以大小额支付、银联、农信银系统为主体,以财政涉农补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取款、电子汇票等外围业务系统为辅助的遍布城乡、连通全国、便捷高效、安全畅通的支付结算体系,确保了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一样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目前,全省共开通行内汇划通汇行4835家,覆盖率达92%;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通汇行3719家,覆盖率达70.77%;开通农信银系统通汇行3538家,覆盖率达67.33%,在农村地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功能、全天候的支付结算体系。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稳步发展。截至10月末,网上银行超过25万户,交易金额达1900亿元,手机银行客户超过9万户,交易金额达89.2亿元。农民足不出户,鼠标一点,键盘一摁,就可以享受到由农村信用社提供的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全面推进营业网点建设与规范化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省联社成立以来,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启动规范化服务内训师队伍建设,大胆探索符合农信社实际的规范化服务自主推广之路。依托规范化服务内训师队伍,全面启动网点规范化服务导入工作,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宽敞明亮,农民享受到贴心、温馨的服务。
加快科技发展
让农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成为现实

  2010年岁末,山东省联社相继与IBM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合作协议,今后5年内,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科技发展规划、科技风险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灾备体系建设、信息技术标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业务合作,形成“金融与科技联盟、携手发展共赢”的新格局。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将致力于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完善产品创新机制,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推进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建设,重点开发贴近客户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金融产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体系,加快推广国际业务、代理业务、理财业务等新产品,构建具有品牌优势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
  由此,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站在了信息科技建设的制高点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离不开科技支持。省联社成立后,高度重视信息科技建设,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基础建设,科技建设取得跨越性发展,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2000—2003年,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实现了省辖业务通存通兑和一点对多点的数据异地备份,实现了省内各项业务的联网通用;
  2004—2007年,基本建立了与其他银行功能一样的支付结算体系,实现了实时、跨地域、跨行资金汇划;
  2005年,在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首创推广应用了经营决策系统;
  2007—2009年,建设投产了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国内首家在开放式平台上以集群方式成功建设的大型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强化风险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在新一代系统全面投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版)、电话POS、国际结算、网上支付等24个系统先后上线运行,新一代信贷管理、新一代经营决策等8个系统建设正稳步推进。
  目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依托科技进步,为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逐步构建了集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于一体,以省辖业务为基础,全国及跨行业务为外延,银行卡业务为重点,以电子银行业务为补充,业务范围覆盖同城、异地、跨行的全方位多功能、全天候的服务平台,让农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成为现实。
农信文化
大放异彩

  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老农金”李金玉、勇斗歹徒为保护农信社财产英勇牺牲的党的好女儿毕英兰、全心服务山区百姓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优秀客户经理王兴山……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但“百事管”、“挎包精神”、“三勤四上门”等老一辈农信人深入骨髓的信念并没有消失,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和现代金融理念融为一体,成为农信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激励农信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绘就新的篇章。
  ——倡导“改革创新、团结实干、廉洁高效、争创一流”的农信精神。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依靠并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发展的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树立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的理念,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团结,互谅互让、取长补短,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引导员工把个人的成长和价值的实现,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干好本职工作。以“勤、快、严、实”为标准,努力做到勤学习、勤思考、勤积累、勤锻炼,快节奏、高效率,严谨、严密、严肃,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办实事、说实话、报实情,人人争创一流业绩。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全省14个办事处和3个市联社分别成立了党委,在省联社机关和各办事处成立了20个党支部,132家县级联社均成立了党委。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农信创业先锋”活动,推行述职述廉、社务公开和巡视制度。全省农村信用社党员总数达到2.5万人,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全系统有373名同志当选为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奉献爱心,慷慨伸出援手,热情帮助困难群体,真情回报社会。截至2010年末,累计向希望工程、教育基金、残疾人福利基金、社会特困家庭及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震灾区捐款捐物6045万元,在菏泽市鄄城县和临沂市平邑县分别捐建了希望小学和敬老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施“人力强社”战略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省联社成立后,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实现争创一流金融机构目标,着眼于全省农信社的长远发展和人才总体需求,大力实施“人力强社”战略,深化人力资源改革,不断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管理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推动员工队伍素质的稳步提升,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勤政廉洁”的人才队伍。
  坚持逢进必考,严格人才准入条件。统筹考虑农村信用社城乡差异、对员工学识、性别要求,按照网点岗位设置要求结合工作量,匡算人员需求,明确用人标准、程序,以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渠道,采取集中招聘与个别补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明确专业、学历和年龄,确保人才引进质量。2004年以来,共组织招收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21066人,全省农村信用社在岗员工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有48773人,占比达73.12%,较成立之初提升35个百分点。在岗员工中35岁以下人员达31786人,占比47.65%。
  创新培训模式,探索建立分类、分级培训模式。采取由省、市、县三级统筹,自主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专业、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机制。自2004年以来,共组织培训170多万人次,员工的业务技能、专业知识水平和合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推广建立员工学习卡制度,推动员工队伍学历知识结构的优化,自学历学位教育开展以来,全省信用社参加学历教育达2426人,其中专科904人、本科1386人、研究生136人。
  启动“百千人才工程”,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通过全面选拔、多方位考察,推荐选拔出高级专业人才人选28人,高级管理人才828人,专业技能人才6940人,全面提升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创新研发、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队伍素质。
  完善高管人员的管理、考评和退出机制。先后出台高管人员管理制度30多项,初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适合农村信用社特点和要求的高管人员任用、选拔和管理机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各级班子成员的业务发展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进行系统考核,作为高管人员岗位调整、收入分配、奖惩的依据,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坚持梯次优化,积极探索年轻管理人才的选拔使用机制。积极推动高管队伍的年龄梯次结构和学历知识结构的优化,为全省县级联社配备年龄35周岁以下、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人员101名,截至目前,县级联社高管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81.45%,较2005年提升25个百分点。2009年,在全省农村信用社范围内组织了全日制专科学历以上,年龄35周岁以下186名优秀大学生员工充实到各级管理岗位。自2006年以来,先后选调64名表现优秀的业务骨干进行交流任职,形成了良性的干部培养动态机制。
  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辉煌成就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省联社成立后,《求是》杂志、国务院办公厅《政务情况交流》、《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多次刊发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和支农工作经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部门,省联社当选为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农合委主任单位,并先后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山东省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企业、山东省金融创新奖和山东60年60品牌、新中国60年山东百家领袖品牌、全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班子”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管企业文明单位、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称号。
  沧桑巨变一甲子,峥嵘岁月六十年。新起点上,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创新,走具有山东农信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向着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一流金融机构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的新跨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党委书记宋文瑄,副理事长、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建民偕全省农村信用社干部员工向社会各界致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