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儒和

中华文脉,在《大哉孔子》中激情奔流

日期: 2011-09-27      作者: 本报记者 于国鹏  见习记者 尹 彤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①
  ②
  ③
  ④
  (本组图片由 吕光社 张晓科 孟一 拍摄)
  □本报记者 于国鹏 
   见习记者 尹 彤
  
  9月27日晚,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将在孔子故里曲阜盛大开幕,《大哉孔子》大型文艺演出将在开幕式上华彩亮相。这台节目融通古今,渗透着传统文化精髓又充满着现代意识,体现着“尽善尽美、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由本土文艺工作者组成的主创团队孜孜以求,期待着让中外来宾在“大美”的艺术享受中,感受扑面而来的“儒风乡情”,体验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精神气质。
  9月21日,离正式演出还有6天的时候,记者在排演现场曲阜杏坛剧场,见证了这台节目成长过程中的几个片断。
  
  8:13,总导演周长征正拿着话筒指挥排练
  “音响怎么回事,声音再调一下”,“这边注意一下位置,不要偏台。”开幕式文艺演出总导演、济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长征,在杏坛剧场第一排坐席前,正手持话筒,眼睛盯着舞台,指导演员排练(图②)。
  演员们早晨8:00进场,开始一天的紧张排练。
  “时间紧,头绪多。虽然压力很大,但大家都在努力,希望能呈献给观众一台精彩完美的演出。”周长征笑着说,“开幕式文艺演出是孔子文化节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去年开幕式上演出《杏坛儒风》,是以济宁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地方特色浓郁。今年我们的节目依然是本地原创、新创,围绕‘儒济天下,和宁四方’的文化节主题,艺术地表现孔子集大成、释仁爱、求大同的思想精髓,展现济宁的魅力和风情。”
  周长征介绍说,在节目编排上,每部分都紧扣主题。第一章礼乐篇、第二章仁爱篇、第三章大同篇,加上序言“大哉孔子”和结尾的“千年孔子”相互辉映,“整场演出折射出孔子思想、儒家文化的深刻内涵,将艺术、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节目突出地方性,艺术呈现手段上则是传统与现代结合,“我们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编排手法,结合现代高科技表现技法,让整台演出既能体现古老文化的雍容典雅,同时也展现出现代文明的华美时尚。”
  参与演出的演员,全部来自济宁本地。周长征说:“演员达800余人,年龄最小的六七岁,最大的七十多岁。从8月22日开始,演员们在各地分场地排练,中秋节也没休息。9月20日正式进入演出现场合练。”
  因为离正式演出时间越来越近,杏坛剧场也开始24小时连轴转。演员从早上进场开始,分批进行排练,有时候要到晚上十二点多才能结束。而演员休息的时候,舞美设计等人员就赶紧进场施工。
  
  10:15,李建峰站在杏坛剧场舞台上领奏唢呐
  欢快的唢呐声吹起来,此时舞台上正在排演《儒乡风情》。这是一个器乐组合节目,乐器唱主角,有唢呐、端鼓、串鼓、扁鼓、渔鼓、铜鼓、阴阳板等。
  来自“唢呐之乡”嘉祥县的李建峰,担任唢呐领奏(图③)。李建峰的父亲早年在部队从事军乐演奏,长号、小号、京胡、板胡等样样都拿得起来。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家庭熏陶,李建峰从小就喜欢音乐,读初中时就加入学校乐队,学会了吹笛子、弹风琴。考上山东艺校后,开始学习唢呐演奏,自此真正与唢呐结缘。1997年从艺校毕业,进入嘉祥县文化馆工作,从此再没离开过唢呐,其间多次参加过省市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2002年还曾作为代表参加过“吹歌之乡”晋京展演活动。
  “我们刚刚参加了在邯郸市永年县举行的‘首届中国永年吹歌节’比赛,表演的节目是《运河春早》,获得了最佳演奏奖。”李建峰高兴地说。
  李建峰介绍说,这次参加文化节开幕式表演的节目《儒乡风情》,是两次获“群星奖”的嘉祥县曲艺家马玉金新创作的一个节目。在这个器乐组合节目中,采用的都是济宁当地的民间乐器,而且大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接到这一任务很开心。”手捏一管唢呐的李建峰说,“唢呐演奏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大约有20人,演奏者主要是年轻人,所以由我当领奏。虽然练得时间不长,但是现在大家对曲子已经比较熟练了。接下来几天时间,我们再加把劲,一定以最好的水平展现我们唢呐之乡的风采。”
  李建峰表示,“之前我们是单独排练,今天开始和其他乐器合练。只要大家找准节奏,互相之间衔接、配合流畅了,这个节目肯定会让大家叫好。”
  
  12:33,杂技团小演员在练习蹬鼓和爬杆
  中午,来自济宁市杂技团的小演员们进场。
  他们将在开幕式上表演杂技节目《杏坛艺韵》,主要是以少儿高难度、高水平的爬杆、蹬鼓(图①)、扔草帽(图④)表演为主线,融合其他杂技表演形式,形象地展现孔子“六艺”的思想内容。
  带队老师尚海燕说:“这个时间其他队伍休息,舞台空一点,我们趁这个时间排练。”
  “这个节目我们已经排练了两个多月。”杂技团团长赵建刚介绍,“我们有31个孩子参加了此次演出,最小的才6岁,最大的14岁,大部分是我们2008年招收的,练习杂技已经三年了。”
  蹬鼓节目指导老师绪启秀介绍说,这个节目之前曾参加过济宁市春节晚会的演出,此次参加文化节开幕式表演,又进行了重新编排,增加了很多高难度技巧。比如两个人叠在一起,下面的演员要用脚蹬着上面的演员旋转、翻滚,上面的演员同时要蹬着一面鼓作各种旋转、翻滚等动作,需要高超的技巧,还需要必要的力量,“流畅完成一整套动作很不容易。”
  参加蹬鼓表演的共7名小演员,都是女孩子。绪启秀说:“像那面圆鼓,有9斤重。刚开始练的时候,孩子们掌握不好平衡,鼓经常会掉下来,砸到头、砸到手都很正常,孩子们脸上、身上常有伤疤。有时候她们也会委屈地掉泪。”
  本组杂技最小的演员冯诗倪今年9岁,练习杂技已经两年了,训练蹬鼓也已经一年时间。她说:“练了几个月后,渐渐找到了平衡点,现在很少再掉鼓了。”
  杂技动作需要反复练习,小演员们有时候一天要蹬鼓转1000多次。14岁的朱梦文说:“开始的时候很累,时间长了就习惯了。现在已经感觉不到什么了。”
  表演爬杆的小演员们前几天刚刚去南澳洲参加完“澳亚艺术节”回来,马上就投入到此次的排练中。12岁的李文同前两天练习时闪了一下胯,走路还有点一瘸一拐,仍在坚持训练。一上到杆上,“云里翻”、“倒扑虎”等动作,做得虎虎生风。
  尚海燕老师说:“孩子们年龄小,但都很懂事。训练很认真,也很刻苦。虽然我们的表演只有5分钟左右,但我们希望呈献给观众最精彩的5分钟。”
  
  15:20,张媛媛上台练习片尾曲《千年孔子》
  下午,已经在观众席上坐了很长时间的张媛媛,登上舞台练习歌曲《千年孔子》。
  《千年孔子》是开幕式文艺演出尾声部分大型歌舞的主题曲,也是压轴的节目,用以传达世人对孔子思想继往开来的尊崇和代代传承的执着。
  总导演周长征介绍说,这首歌由著名词作家乔羽作词,张丕基作曲,去年的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由国内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刘维维、王凯、李振涛联手演绎,大气磅礴,荡气回肠。“我们一直考虑,能否为孔子文化节打造一首专门歌曲,以后每届都唱。当然,在编排、呈现方式上每次都会作一些新的改变。”
  今年由张媛媛搭档王建华、高雪飚一起演唱,正是进行的这样一种尝试。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张媛媛,是一位美声唱法的歌唱家,王建华也是唱美声的,高雪飚则是民族唱法。周长征说:“这样的三位歌唱家合作,期待着碰撞出一些新意。”
  张媛媛说:“接到演出任务后,我找来这首作品认真听了多遍,对每一个音节都进行过仔细推敲,寻找感觉。这次和我合作的两位歌唱家,都是我的前辈,以前我们在演出中也经常合作,不难达到默契。”
  这首歌除有国内“三大男高音”的演唱版本外,还有董文华等演唱的版本,张媛媛说:“这些版本各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偏阳刚,有的偏柔美。导演要求我们在准确传达歌曲内涵的基础上,唱出自己的风格特点就行。我们三人将尽快找到共同的理想状态,给这场演出一个美的、恢弘的尾声。”
  
  00:37,服装道具组抓紧时间整理服装清点道具
  00:37,最后一场排练终于结束,演员们陆续离场。
  服装道具组组长、济宁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申华荣,带领服装道具组的工作人员还在忙碌着,抓紧时间归整道具,把演员们的演出服装叠好,分放到写有演员姓名的袋子里,然后放回存放服装的房间。全部归整完毕,清点清楚,入库、锁门,他们方能离开。
  服装道具组共9个人,除申华荣外,其他人员都来自济宁市豫剧团,“我们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个岗位就是这样的特点。排练8点开始,我们必须8点之前到,把服装道具准备好,以免耽误工作。大家都走了,我们还得‘善后’。”
  除根据节目创意为演员设计、制作服装、头饰、鞋子以及制作简单道具外,服装道具组还有很多很琐碎的工作要做。申华荣说:“排练演出过程中,服装肥瘦不合体需要修改,或者破了要缝补,都是我们的工作。有时候因为演员报的鞋号不准确,上了舞台鞋子不合脚,也要我们及时更换调整,有时一场戏排下来,会有十来双鞋子要调整。”
  最繁琐的还是服装。因为一场演出往往由多个舞蹈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需要不同的服装,而一个演员又往往参与多个舞蹈的演出,所以一个舞蹈演员会有多套服装。“必须对节目、对演员非常熟悉,而且非常细心才行,否则就会乱了套。有多少个舞蹈节目,每个节目中有几个演员、几男几女,什么时间上场,这些细节都要提前掌握清楚,把他们的服装提前分放好,保证演出时不出差错。”
  即使稍微有点空闲,服装道具组的工作人员也都坐在台下,认真看排练。申华荣说:“主要是为了熟悉节目,熟悉服装道具什么时候用,用哪一套。另外,也可以观察服装、头饰等有哪些不合适的地方,提前弥补。比如,去年排练《大成乐舞》时,我们发现演员的头饰不太合适,做动作的时候经常往下掉,于是我们赶紧想办法对头饰重新修改固定,解决了这个问题。”
  申华荣说,参加开幕式演出的演员有800多名,服装道具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力求做到最细心,不出问题,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