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互动互通,向外联动合作,章丘区——

“融”字为先,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1-06-10 作者: 段婷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区域发展,目光要向内,也要向外。推动济东强区建设,今年,济南市章丘区提出聚力做好“融强靓改”四篇文章。以“融”字为先,章丘区顺应区域发展趋势,拓展赋能空间,从城乡融合发展,到融入主城区,到融入省会经济圈,再到融入“黄河大合唱”,全方位找准定位,辨明方向,发挥龙头作用,彰显济东强区担当。向内互动互通,加速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向外联动合作,推动产业、制度等更高融通,为济东强区高质量发展激活新引擎。
打通基础设施“硬联通”
  推进融合发展,首先要加强设施的“硬联通”。近年来,章丘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人流、物流融合流通有了更多渠道。
  从区域内看,作为章丘区西部南北重要通道,潘王路双向四车道改为六车道,带动了沿线镇街的经济发展。为补齐农村道路短板,2018年至2020年实施“四好农村路”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23.06公里、改造危桥2座,对493.6公里农村公路实施养护大中修,更新设置客运站点300个。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城乡空间进一步拉近。
  从市域来看,不断“生长”的道路网,也在不断拉近章丘区与济南主城区的空间距离。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东环段工程2020年11月建成通车,济莱高铁项目已于2020年1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建成通车。另外,章丘区还在推动轨道交通8号线、G309扩建、G308线改建、S234快速化改造、北园高架东延、工业北路及旅游路东延、旅游北路等规划落地,实施主干道路升级对接,优化枢纽联通路网,加快城乡公交同步并轨,全方位融入省会15分钟生活圈。
  目光放大,随着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给地处济南东大门的章丘带来对外联动的发展时机。目前,涉及章丘区的三大联通工程都已开工,均将于2022年建成。其中,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和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将为济滨一体化、济淄一体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小清河复航工程2020年1月开工,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章丘区段长度约16公里,将优化完善运输方式,打造海河联运黄金水道。
  除强化交通联系外,章丘区注重公共服务配套,以教育、医疗等为重点,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互通共享。以教育为例,章丘区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因地制宜每个镇街原则上保留1处中学,1-3处小学,提高办学效益,同时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加强城镇学校规划建设。
构建体制机制“软联通”
  谢先生一家从临沭老家迁移到章丘区生活多年,近期想把户口迁到章丘区,在“家门口”不到一小时就办理完毕。目前,在章丘区包括跨地市户口迁移、养老保险转移、营业执照办理等在内的百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跨域通办”。今年底前,章丘区将基本实现高频民生事项“跨省通办”和“省内通办”的全覆盖。
  去年以来,章丘区还聚焦助力惠企利企,通过先后设置黄河流域“跨省通办”专窗、签约省会经济圈“全域通办”一体化合作、开辟济南市以内“全市通办”“跨区迁移通办”等“绿色通道”,实现了企业开办等高频事项的异地通办。
  通过持续改革创新,章丘区不断打破制度壁垒,实现政策衔接,推动要素真正流动起来。
  在相公庄街道丁家村,有机中药材产业园建设已启动,全村流转土地1537亩,土地合作社年收入94万元,群众每亩地分红56元,通过土地量差和管理费,村集体年可新增收入32万元,其中16万元用于再次分红,每股分红130元。
  土地流转有租金、参加劳动有薪金、资金入股有股金、房屋入股有红金、发展旅游有共享金,今年,章丘区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加快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1月份,章丘确定3个区级试点村、42个街镇级试点村率先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初步探索出土地流转型、劳务服务型、置业租赁型、乡村旅游型、产业发展型、企业带动型等六类改革发展模式。全区45个试点村中,今年6月底可以分红的有12个村,年底前可以分红的有25个村。
  活化要素的“三变改革”成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12月,章丘区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改革为突破点,章丘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互补互动。
推动产业生态“强对接”
  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推进,济南向东辐射带动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章丘区作为济东门户,肩负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的使命。以齐鲁科创大走廊、齐鲁智造大走廊、齐鲁古道·文旅走廊、沿黄生态走廊为产业生态对接融合的重要抓手,章丘区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强省会战略的落地。
  今年2月2日,济南市章丘区与淄博市周村区签订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两个区在定位上高度契合,产业上优势互补,周村成为跨区联动的突破口。5月21日,章丘区委书记马保岭带队赴周村区对接考察。他指出,双方将推动周村新材料产业园与济东智造新城、章丘新材料产业制造平台联动,发挥好龙山人工智能谷、蓝海领航大数据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园区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和大数据产业共享,实现双向良性互动和跨区域的优质融合。
  与此同时,借助齐鲁智造大走廊,章丘区将突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字号招牌,主动对接串联高新、历城、邹平,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高地。
  3月13日,章丘长白山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开工,将为构建沿黄流域绿色生态走廊、打造济南东北部生态屏障提供有力支撑。今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章丘谋划了20个重点项目,同时,加强与沿黄省会城市县区协作,在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特色农业推广、文旅交流等方面强化合作。借助齐鲁古道·文旅走廊、沿黄生态走廊,章丘区坚持产城融合,促进城河共荣,着力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区域发展,目光要向内,也要向外。推动济东强区建设,今年,济南市章丘区提出聚力做好“融强靓改”四篇文章。以“融”字为先,章丘区顺应区域发展趋势,拓展赋能空间,从城乡融合发展,到融入主城区,到融入省会经济圈,再到融入“黄河大合唱”,全方位找准定位,辨明方向,发挥龙头作用,彰显济东强区担当。向内互动互通,加速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向外联动合作,推动产业、制度等更高融通,为济东强区高质量发展激活新引擎。
打通基础设施“硬联通”
  推进融合发展,首先要加强设施的“硬联通”。近年来,章丘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人流、物流融合流通有了更多渠道。
  从区域内看,作为章丘区西部南北重要通道,潘王路双向四车道改为六车道,带动了沿线镇街的经济发展。为补齐农村道路短板,2018年至2020年实施“四好农村路”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23.06公里、改造危桥2座,对493.6公里农村公路实施养护大中修,更新设置客运站点300个。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城乡空间进一步拉近。
  从市域来看,不断“生长”的道路网,也在不断拉近章丘区与济南主城区的空间距离。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东环段工程2020年11月建成通车,济莱高铁项目已于2020年1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建成通车。另外,章丘区还在推动轨道交通8号线、G309扩建、G308线改建、S234快速化改造、北园高架东延、工业北路及旅游路东延、旅游北路等规划落地,实施主干道路升级对接,优化枢纽联通路网,加快城乡公交同步并轨,全方位融入省会15分钟生活圈。
  目光放大,随着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给地处济南东大门的章丘带来对外联动的发展时机。目前,涉及章丘区的三大联通工程都已开工,均将于2022年建成。其中,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和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将为济滨一体化、济淄一体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小清河复航工程2020年1月开工,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章丘区段长度约16公里,将优化完善运输方式,打造海河联运黄金水道。
  除强化交通联系外,章丘区注重公共服务配套,以教育、医疗等为重点,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互通共享。以教育为例,章丘区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因地制宜每个镇街原则上保留1处中学,1-3处小学,提高办学效益,同时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加强城镇学校规划建设。
构建体制机制“软联通”
  谢先生一家从临沭老家迁移到章丘区生活多年,近期想把户口迁到章丘区,在“家门口”不到一小时就办理完毕。目前,在章丘区包括跨地市户口迁移、养老保险转移、营业执照办理等在内的百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跨域通办”。今年底前,章丘区将基本实现高频民生事项“跨省通办”和“省内通办”的全覆盖。
  去年以来,章丘区还聚焦助力惠企利企,通过先后设置黄河流域“跨省通办”专窗、签约省会经济圈“全域通办”一体化合作、开辟济南市以内“全市通办”“跨区迁移通办”等“绿色通道”,实现了企业开办等高频事项的异地通办。
  通过持续改革创新,章丘区不断打破制度壁垒,实现政策衔接,推动要素真正流动起来。
  在相公庄街道丁家村,有机中药材产业园建设已启动,全村流转土地1537亩,土地合作社年收入94万元,群众每亩地分红56元,通过土地量差和管理费,村集体年可新增收入32万元,其中16万元用于再次分红,每股分红130元。
  土地流转有租金、参加劳动有薪金、资金入股有股金、房屋入股有红金、发展旅游有共享金,今年,章丘区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加快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1月份,章丘确定3个区级试点村、42个街镇级试点村率先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初步探索出土地流转型、劳务服务型、置业租赁型、乡村旅游型、产业发展型、企业带动型等六类改革发展模式。全区45个试点村中,今年6月底可以分红的有12个村,年底前可以分红的有25个村。
  活化要素的“三变改革”成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12月,章丘区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改革为突破点,章丘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互补互动。
推动产业生态“强对接”
  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推进,济南向东辐射带动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章丘区作为济东门户,肩负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的使命。以齐鲁科创大走廊、齐鲁智造大走廊、齐鲁古道·文旅走廊、沿黄生态走廊为产业生态对接融合的重要抓手,章丘区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强省会战略的落地。
  今年2月2日,济南市章丘区与淄博市周村区签订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两个区在定位上高度契合,产业上优势互补,周村成为跨区联动的突破口。5月21日,章丘区委书记马保岭带队赴周村区对接考察。他指出,双方将推动周村新材料产业园与济东智造新城、章丘新材料产业制造平台联动,发挥好龙山人工智能谷、蓝海领航大数据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园区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和大数据产业共享,实现双向良性互动和跨区域的优质融合。
  与此同时,借助齐鲁智造大走廊,章丘区将突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字号招牌,主动对接串联高新、历城、邹平,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高地。
  3月13日,章丘长白山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开工,将为构建沿黄流域绿色生态走廊、打造济南东北部生态屏障提供有力支撑。今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章丘谋划了20个重点项目,同时,加强与沿黄省会城市县区协作,在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特色农业推广、文旅交流等方面强化合作。借助齐鲁古道·文旅走廊、沿黄生态走廊,章丘区坚持产城融合,促进城河共荣,着力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