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形象视域中公民道德建设

——基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研究

2021-04-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姚胜楠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指出公民道德风貌关系国家形象,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示公民文明素养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本国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要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加强在维护新时代国家形象中以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着力点的公民道德建设。
  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是新时代我国国家形象的独特内涵。文明大国和东方大国是对我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展现,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是对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际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时代展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如何向世界展示出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时代国家形象是一项艰巨的使命任务。
  
  新时代国家形象
  和公民道德的关系
  公民道德影响国家形象的自我建构和国际建构。道德,孕育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中,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之中,培养了中国公民宝贵的自身修养和精神品格,通过良好的公民道德展现出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才是真正体现国家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形象。此外,每个公民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特别是在出国旅游、探亲、求学等涉外场合中所展现出的道德素养,既是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国家形象的展现,我国部分公民在涉外场合中表现出的失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国家形象影响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基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与海量性,当前的国家形象会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公民,当公民感受到国家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中塑造的积极的国家形象,自然会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良好的国家形象能让公民主动地将个人进步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强大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良好的国家形象也能让公民在国际交往中更加自豪、更有底气,通过自觉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维护国家形象、拥护国家利益。
  
  新时代国家形象视域中
  提升公民道德的实践路径
  锤炼个人道德,提升展现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公民素质。每个“走出去”的中国公民都在参与公共外交、构建中国形象,因此要把公民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放在首位。挖掘蕴含当代价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资源,让公民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涵养中不断提升道德认识。赋予新时代中国公民个人道德素养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进而转化为代表新时代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以高素质的中国公民文明新形象展现东方大国的独特魅力。
  弘扬家庭美德,涵养展现新时代国家形象的道德品行。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基本细胞,是公民道德养成的价值始点,社会和国家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以良好家庭美德为基点。《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用良好的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让家庭成员在良好家教家风的熏陶下、在家庭成员相互影响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以“小家”带动“大家”,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公民道德在家庭中生根、让公民在家庭文明新风尚中不断提高精神境界,为塑造和维护新时代的国家形象所需的道德品行奠定基石。
  提升职业道德,弘扬展现新时代国家形象的中国精神。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最美奋斗者”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格和职业道德,形成中国公民特有的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能真正代表新时代国家形象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利用宣讲事迹、专题报告、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各行各业先进模范的事迹和贡献,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激励公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传承和发扬代表国家形象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独具魅力的中国精神打造别具一格的新时代大国形象。
  践行社会公德,以良好的社会风尚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个别公民在国内外的公共交往中表现出的一些道德失范行为,本质上其实是将自我意识、个人需求凌驾于公共意识和公共规则之上。针对社会公德领域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等突出问题,完善社会规范,引导公民逐步树立起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此外,做好新时代社会正能量宣传工作和文明宣传教育工作,为公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新时代社会公德的进步代表着国家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让公民在对国家发展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中,以更加开放自信向上的公民形象向世界展现出新时代的大国形象。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姚胜楠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指出公民道德风貌关系国家形象,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示公民文明素养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本国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要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加强在维护新时代国家形象中以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着力点的公民道德建设。
  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是新时代我国国家形象的独特内涵。文明大国和东方大国是对我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展现,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是对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际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时代展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如何向世界展示出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时代国家形象是一项艰巨的使命任务。
  
  新时代国家形象
  和公民道德的关系
  公民道德影响国家形象的自我建构和国际建构。道德,孕育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中,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之中,培养了中国公民宝贵的自身修养和精神品格,通过良好的公民道德展现出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才是真正体现国家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形象。此外,每个公民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特别是在出国旅游、探亲、求学等涉外场合中所展现出的道德素养,既是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国家形象的展现,我国部分公民在涉外场合中表现出的失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国家形象影响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基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与海量性,当前的国家形象会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公民,当公民感受到国家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中塑造的积极的国家形象,自然会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良好的国家形象能让公民主动地将个人进步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强大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良好的国家形象也能让公民在国际交往中更加自豪、更有底气,通过自觉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维护国家形象、拥护国家利益。
  
  新时代国家形象视域中
  提升公民道德的实践路径
  锤炼个人道德,提升展现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公民素质。每个“走出去”的中国公民都在参与公共外交、构建中国形象,因此要把公民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放在首位。挖掘蕴含当代价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资源,让公民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涵养中不断提升道德认识。赋予新时代中国公民个人道德素养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进而转化为代表新时代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以高素质的中国公民文明新形象展现东方大国的独特魅力。
  弘扬家庭美德,涵养展现新时代国家形象的道德品行。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基本细胞,是公民道德养成的价值始点,社会和国家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以良好家庭美德为基点。《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用良好的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让家庭成员在良好家教家风的熏陶下、在家庭成员相互影响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以“小家”带动“大家”,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公民道德在家庭中生根、让公民在家庭文明新风尚中不断提高精神境界,为塑造和维护新时代的国家形象所需的道德品行奠定基石。
  提升职业道德,弘扬展现新时代国家形象的中国精神。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最美奋斗者”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格和职业道德,形成中国公民特有的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能真正代表新时代国家形象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利用宣讲事迹、专题报告、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各行各业先进模范的事迹和贡献,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激励公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传承和发扬代表国家形象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独具魅力的中国精神打造别具一格的新时代大国形象。
  践行社会公德,以良好的社会风尚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个别公民在国内外的公共交往中表现出的一些道德失范行为,本质上其实是将自我意识、个人需求凌驾于公共意识和公共规则之上。针对社会公德领域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等突出问题,完善社会规范,引导公民逐步树立起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此外,做好新时代社会正能量宣传工作和文明宣传教育工作,为公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新时代社会公德的进步代表着国家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让公民在对国家发展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中,以更加开放自信向上的公民形象向世界展现出新时代的大国形象。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