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体

解读方志敏的生命密码

——兼观导演吴子牛

2019-07-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逄春阶
  “它具有一种巨大的力量,一旦释放出来能够撼动人心。”吴子牛曾这样评价自己导演的古装剧《于成龙》。我想把他的这两句话拿来评价央视热播剧《可爱的中国》。吴子牛选择导演这部剧,极具挑战性。
  挑战性至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方志敏大家太熟悉,他的名篇《清贫》《可爱的中国》,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熟悉的历史人物,要拍出彩,非常难。二是主旋律题材作品,往往拍成了广告宣传片,过去好多制作单位是被动应付,浮皮潦草,有“完任务”思想,搞成革命事迹的简单堆砌和罗列,人物脸谱化、概念化、扁平化,拍不出历史深度。
  吴子牛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把“方志敏”这个形象拍得让观众喜欢。他做到了三点:第一,不喊口号,简单的喊口号会毁掉作品;第二,让信仰具体化,充满正能量;第三,拍出“这一个”,吴子牛理解的独特的一个。我理解的是,吴子牛在下功夫挖掘与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英雄。换句话说,他在寻找方志敏,在解读方志敏的心灵密码、生命密码,在诠释方志敏的初心与使命。
  电视剧一开篇,就透出编导的寻找意向。1957年春,江西南昌下沙窝工地,方志敏烈士遗骨被发现,勾起亲爱家人、革命战友对他的深情怀念。故事就从倒叙开始,一点点展开。方志敏从牺牲,到发现遗骸,时间过去了22年。从1957年到今年,时间又过去了62年。方志敏依然闪光,但是方志敏的价值我们发掘完了吗?没有。所谓熟视无睹,我们都知道方志敏,多停留在嘴巴上,能不能随着导演一起挖掘、一起发现呢?
  方志敏不是概念,不是标签,他是红军将领,他也是七尺男儿,也有亲情、友情、爱情。当14个红军因为背叛而被处决时,方志敏强忍着悲痛,亲手在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五叔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那一幕,演得惊心动魄。内心冲突何其剧烈?一面是军法,一面是亲情,为了革命的大目标,必须大义灭亲。方志敏对于妻子缪敏和孩子的爱,更是感人肺腑。他说“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他将四个子女取名为柏、竹、梅、兰。但丈夫的爱、父亲的爱,都是以他对祖国母亲的爱为基石,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小爱融入大爱。对这些关键点上的细节的刻画,吴子牛用了很多力气。我感觉,拍着拍着,他总要提起来,使劲揪一把,让故事有了跌宕和温度,有了棱角和锐度。
  无论是早期的电影《晚钟》《南京大屠杀》《国歌》,还是后来的电视剧《天下粮仓》《贞观长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于成龙》等,一直到《可爱的中国》,他的作品总能在还原历史真实、思想寓意和艺术发挥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将宏大叙事、独特视角、人文情怀根植其中,将作品拍得接地气,有灵气,也更有人气。
  “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吴子牛把一切当成修炼,找到自己与英雄的差距,生活、经历、信仰、情感、抉择……丈量出差距,然后调动所有的艺术手段展现出来,从自身做起,精益求精拍戏,人物形象就有了层次感。发现英雄身上的独特光泽,把好故事讲好、好人物塑造好,就有了好剧,这样的作品能够穿越时空,折射到今天。
  历史容易淡忘,吴子牛有抵抗遗忘的自觉。谈到拍摄,他说:“我觉得是‘照镜子’。从方志敏的革命生涯里我们能看到中国革命最主要的一段进程,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其实是在和历史互动。播出的时候我们剧组很多人都流泪了,因为方志敏牺牲得太早了。如果我们再不详细地描写方志敏的成长过程,他辉煌、悲壮的一生可能会被人淡忘。在方志敏烈士诞辰120周年这个时间点再去重温历史,穿越时空来到今天,这段故事还是会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的温度。”
  带着敬畏的心来颂扬伟大的信仰。让不困于过去、不惑于当下、不惧于未来的信仰可触可感可歌可泣。吴子牛在用心灵跟方志敏进行“对话”,而一集一集的“对话”,传导到观众中,激起更多人跟英雄对话。这就是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