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2017“春满泰安”全域旅游全媒体春季采风走进岱岳区、肥城、宁阳

泰安全域旅游展新颜

2017-04-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岱岳区里峪村展现新面貌。
  ▲桃木工艺品成为肥城重要的旅游商品。
  ▲肥城五埠岭村废弃的旧房子成了“香饽饽”。
  ▲宁阳县复圣公园文化气息浓郁。
  ▲宁阳禹王庙面貌一新迎八方客。
  ◆4月19日、20日、21日,2017“春满泰安”全域旅游全媒体春季采风活动分别走进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记者全程记录泰安全域旅游新形象,以第一视角体会泰安旅游发展新格局,实地了解旅游业发展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郑 莉
    本报通讯员 夏丽苗
岱岳区:休闲游 “唤醒”古村落
  岱岳区大汶口古镇位于泰山南麓,大汶河北岸,有近400年的历史。2012年,大汶口镇山西街村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保存完好而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落而被收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村落虽然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却仍保留着村落独有的石板路、石头房和亘古悠远的古镇风味。
  独有的村落符号召唤了有心人。中天伟路投资有限公司慧眼识珠,化身汶口古镇复兴计划的建设者,选择了散落在山西街和潘家胡同里的16个院落,邀请艺术家和建筑师改造成为乡奢艺术酒店,将现代生活的便利融入古建筑,用艺术想象力展现古建的魅力。在这里,游客能够将自己融入到传统村落静谧而又日常的生活中,也并不妨碍安享五星级酒店的舒适与便利。
  山西街村村民张文全的老宅子,就是16个院落之一,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石头房摇身一变成为地中海风格的“香水”庭院,尽管价格不菲,但在试营业期间每个周末都满客。今年62岁的张文全也在旅游开发中实现了再就业,每月近2000元的收入、舒心的工作环境,让他笑容满面:“旅游开发给我们村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告诉记者,如今,整个西街村70多户村民全部签订搬迁协议,今年五一前后将搬入新的回迁楼。乡奢酒店80%的员工启用的都是古镇村民,定期开展培训,既提高了人员素质,又实现了村民增收,“我们都为村庄的变化感到自豪,发自内心的要服务好,把这里建设好。”
  同样借着休闲游开发“火”起来的,还有道朗镇里峪村。“2014年我是村里第一户发展农家乐的,身边好多乡亲对发展农家乐心存疑虑,不知道能来多少游客。但我第一年就挣了六七万元,既能顾家收入还高。2015年,乡村电视剧在我们村拍摄,演员们在我家吃住,那一年就挣了18万元,去年也有10余万元。”在里峪村村民王凤英家里,院落干净整洁、餐桌和客房像模像样、wifi覆盖应用,都彰显着乡村游发展的轨迹,“乡村游发展促进了乡村变化和老百姓素质的提升,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
  渐渐地,看到王凤英的农家乐干得如火如荼,周围的乡亲们紧随其后开起了农家乐。如今,里峪村发展农家乐18家,不仅有效提高了农户收入,还带动了当地香椿、板栗等农副产品价格的提升,里峪村村集体收入也翻了好几番。
  “泰山观光,岱岳休闲”是岱岳区旅游发展的定位,在乡村游发展得热火朝天的同时,该区努力破旧谋新,依托有湖有水的优势,积极推动天颐湖、泮河公园等旅游新业态发展,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力度,充分挖掘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深度推进“旅游+”战略,构建岱岳区发展全域旅游的新格局,实现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抓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和桃木产业提升三大重点工程 肥城市:文旅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
  每当春风吹过,肥城市十万亩桃花盛开,宛若云霞,绮丽绚烂;金秋时节,肥桃成熟,飘溢的果香沁人心脾,品一口佛桃,甘甜如饴。“肥城桃木雕刻”工艺品,带着吉祥、平安的美好祝福走进千家万户。桃文化造就了肥城旅游,肥城旅游又将桃文化传播得更远。4月20日,记者走进有着“中国佛桃之乡”“中国桃文化之乡”“中国桃木雕刻之乡”之称的肥城市,感受到该市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新业态,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变化。
  旅游商品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肥城桃木则是泰安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肥城市重要的旅游业态。说起肥城桃木,不得不提程银贵。
  2000年,程银贵从天津来到肥城,身为雕刻师的他发现了软度特别适合雕刻的肥城桃木。那时肥城的桃木大部分用来烧火,这让程银贵觉得可惜。于是,他开始扎根肥城,潜心打造肥城桃木雕刻商品,创办了山东第一家桃木工艺品厂,他注册的“程木匠”品牌开始向专业化、精细化和产业化发展。这一举动,也让肥城旅游看到了发展之机。
  依托传承千年的桃文化,肥城市通过打造中国桃木旅游商品城、建设中国桃文化博物馆、桃木旅游商品一条街、举办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等多项举措,积极推动桃木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起了“一城一街一馆一大赛一研讨会一品牌”六个一的产业发展平台。走出了一条县级旅游商品开发的成功之路,形成了国内旅游商品开发的“肥城模式”。
  经过10多年的产业化发展,肥城桃木旅游商品已发展到3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肥城市内桃木生产销售企业已达到160多家,从业人员4万人,全国连锁加盟企业突破1500家。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占全国桃木市场80%以上的份额。
  桃木雕刻在富民富财政的同时,也成为雕刻爱好者的精神依托。核雕艺人李正勇在2004年因意外失去右手手指,曾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他,因对桃木雕刻的痴迷,经过多年苦练,使用左手制作核雕产品,先后获得了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和铜奖,“获奖后,重拾了信心,减轻了家庭负担,对我帮助很大。”他说。
  肥城市以发展桃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狠抓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开发、桃木产业提升三大重点工作,如今,泰山牡丹园中牡丹已依次盛开,700多个珍贵品种,9大色系10大花型,为游人呈现视觉盛宴,有效弥补了桃花花期过后的旅游市场空白;孙伯镇五埠岭村仍然保持着600多年前的古代民居,深巷、大院、高屋等具有北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伙大门”、一路两州、手工艺制作等特色成为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肥城市副市长孙琪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下一步,肥城将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做好景区的提质升级、增强吸引力,实现4A级景区创建新突破。以不同主题、不同定位打造不同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加大对桃木旅游商品企业的培植力度,努力提升桃木商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宁阳县:打响文化牌,亮出新特色
  宁阳县北依五岳之尊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西与水泊梁山相望,境内山水相依,旅游资源丰富,磁窑镇还保留着大汶口文化遗址,因此成就了宁阳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气息。4月21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感受到宁阳旅游在打响文化牌的基础上,多点开花。
  位于宁阳县东部新区的复圣文化旅游区,是全国首个以“复圣”颜回为主的国学主题景区。景区以“儒家文化”为主线,通过园内各种元素将国学文化与自然生态、人文风情完美融合,打造成为人文宁阳的一个新亮点,绿色宁阳的一张新名片。家住旅游区附近的王女士表示,她是该旅游区的“常客”,“风景好,又有文化氛围,希望孩子能在玩的同时陶冶情操。”
  中京文化艺术旅游景区,是泰安为数不多的全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总经理张纪军介绍说,景区于2016年开始试运营,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销售景观饰品6000余件。景区现有展览馆、雕塑家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和雕刻、陶艺等6个工坊,目前6个工坊全部对游客免费开放,游客不仅可以亲自动手做雕塑,还能吃住买、体验生态农业,是融合工业、生态农业、三产产业为一体的工业旅游综合体验区。
  坐落在堽城坝南200米处的禹王庙,被称为汶河神庙。2000年5月被山东省建设厅、文化厅公布为省级历史优秀建筑,2006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该庙建立于542年前,因为年代久远,宁阳县2015年争取资金800万元,重新启动了禹王庙抢救修缮工程。历时18个月,修缮了钟鼓楼、禹王殿、禹王台等建筑,并在2016年12月通过了专家验收。新修复的禹王庙,为宁阳旅游关键词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正“火”,宁阳县也不甘示弱,在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上打响文化牌,走出了特色。宁阳县东疏镇西南部,4.5万亩的东疏园林一度获得山东省旅游示范点、“休闲旅游观光区”和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等荣誉。仲春至盛夏,东疏园林花期不断,这让很多游人慕名前来观光。东疏镇将观光理念融入园林发展之中,构筑“归园田居,探道渊玄”为内涵的“十八黄茂”本土文化旅游景区。
  除了“农家乐”式的乡村旅游,东疏镇以东疏园林为主体,以胡茂村为起点,沿着园林周边村庄打造6个节点,填充旅游元素。在胡茂村,青砖白墙的清新风格完全脱离传统印象中乡村破败泥泞的格局,顺着乡间小路漫步村中,真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悠然平静。“道路平顺通畅了,游客观赏完园林,到村里来吃饭、休闲、参观主题展览馆,我们收入提高了,日子也过得舒心。”胡茂村村民孙方同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为了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宁阳县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葛石镇蟠龙山后古树口处,一条投资1.4亿元、长约120公里的旅游大道正在紧张施工中。宁阳县旅游局局长朱涛表示,蟠龙山旅游大道建设完工后,可以将宁阳6个乡镇进行串联,极大方便经济交流和旅游发展。
  宁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赵相鑫在接受采访时说,宁阳县全域旅游主要依托“东山、北水、西平原、南蟋蟀”资源优势,整合资源,主动融入泰山、曲阜黄金旅游圈,做活“旅游+”文章,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