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撸起袖子上太空

2017-04-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微语绸缪
 □ 白瑞雪
  天舟一号发射升空,中国天地运输开通“货运专线”。我国科普工作真是接地气啊,“太空快递员”的称呼刷屏了——物流从地上发展到天上,有种整个地球及近地轨道都在过“双十一”的即视感!
  人类社会开始商品生产之后,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上逐渐分离,于是诞生了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物流。古代国营的邮马、驿站和民营的镖局,后来的邮政与顺丰,中国物流家族今日再添一位新成员:货运飞船。
  从自行车、私家车、公交车、地铁到满胡同乱窜的三轮车,多元化的交通工具构成了立体的城市交通网络,而货运飞船的诞生,同样标志着我国天地运输系统在解决了工具有无的问题之后,逐步走向专业化、体系化:我们不仅拥有金牌火箭长二F与神舟飞船组成的载人往返系统,还有由长七火箭和天舟飞船组成的货物运输系统。前者负责把人活蹦乱跳地运上去、活蹦乱跳地运回来,后者专门运输推进剂、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航天员生活补给。
  女人们刷淘宝、盼快递多半为冲动消费,而“太空快递”则是不折不扣的刚需。即便可再生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们已经能愉快享用经尿液处理而来的咖啡了,载人空间站内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仍未实现完全闭环,更多消耗品还要依靠货运飞船来补给。货运飞船一旦发射或对接失败,空间站即面临“断炊”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货运飞船就是在轨航天员的生命线。不过,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首先,这艘飞船上将开展多项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试验。根据媒体报道——其中,“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在轨测试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工作性能,获得的试验结果将为我国“卫星重力测量”“空间引力波探测”等空间计划提供重要支撑,“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项目有望应用于心脏、肝脏疾病的治疗、器官移植、生殖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变化疾病等。
  微重力资源弥足珍贵,科学实验为在轨航天器的标配任务。这些年来,从无人飞船、载人飞船到空间实验室,咱们把每一个上天平台里的每一寸空间用到了极致,这次也不例外。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我估计这些航天器都可以挂牌“太阳系重点实验室”。
  同时,“天舟一号”将执行为“天宫二号”在轨补加推进剂即“太空加油”任务。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太阳能帆板为航天器提供电力能源,但无法产生推力所需要的工作介质,因此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变轨、调姿、制动、离轨,离不开推进剂。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先后为“礼炮号”、“和平号”和国际空间站提供货运补给及“太空加油”服务,可谓几朝元老。我国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也必须掌握这项关键技术。
  更重要的是,“天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的收官之作。啥叫三步走?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步步推进。啥叫收官之作?以空间实验室为核心的第二步任务圆满了,各项技术基础打牢实了,接下来咱可以大步流星进入“第三步”、撸起袖子建设空间站了。
  我们这一代航天爱好者的幸运在于,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历次飞行任务的漂亮结果,更能见证这些结果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所指向的“小目标”。由核心舱、实验舱及与之接驳的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组成的中国空间站系统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此前一切都是其一砖、一瓦、一梁。于是眼看着、眼看着,传说中的空间站一点点成型了、完善了,心里满是自家房子即将落成的欢喜。几年后,它很可能成为太空中唯一运行的空间站。宇宙之大,我们在那么几间小房子里寄托人类未来,这一幕想来心酸而又骄傲。
  还有人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耗资发展航天?上个世纪70年代,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致信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科学部门副主管厄尔斯特·斯图林格博士,质疑他正在从事的载人火星任务研究。后者回信说:“太空探索的终极目标是建设更完美的人类家园,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所有科学知识以及所研发的所有新技术都将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中国网友也有过相似的讨论,知乎上有人作答:“我们失去过海洋、失去过陆地、失去过天空,我们还要失去太空吗?”
  在我看来,即使撇开技术福祉与民族情感层面,航天所承载的发展观也发人深省。它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地上的房子今天买了,没准下月就涨百分之二三十,天上的房子却是一点一点艰难筑造,而且建成了也只是宇宙探索微乎其微的一步,一时半会很难说能带来什么直接利好。利不在眼前,利可能在遥远的未来,但我们不能因为它过于遥远而不去做,这就是航天。
  是的,人从未比在太空行走时显得更为渺小,或更为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