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不能“没文化”

2017-04-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孙先凯

  老旧的厂房能有什么样的文化产业用途?文创空间、艺术空间、文化休闲空间等都是目前已有的模式。近日,笔者在威海见到另一种模式。老旧厂房被改造成为艺术写生基地,为艺术家和艺术学生提供写生空间、后勤服务、文化服务贸易、艺术衍生品开发等一系列的文化服务。
  近年来,类似于北京798的文化创意园区遍地开花。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着相似的模式,并且贴上当地798的标签。但据笔者观察,此类模式相似的文化产业园区有很大一部分抵挡不住商业化侵袭,文化的元素不断减少,沦为一种单纯的空间聚合,以至于丧失文化产业园区的特色,没了文化。
  不是所有的文化产业园区都能成为798,也不是所有的园区必须走798的道路。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园区首先必须走以文化为专业的道路,有能够讲出文化故事的基础。在此之上,文化产业园区需要有精妙的特色,有能够讲好文化故事的潜质。
  据了解,文化部门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设置、运营有多方面的规定,并且有定期巡检制度。近年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被撤销命名的新闻屡见不鲜。近日,省文化厅印发《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于文化产业园区中文化企业数量提出要求,并且对企业文化产业主营业务占比进一步量化。笔者认为,文化部门的这些政策和措施正是引导文化产业园区走专业道路的信号。文化产业园区走专业道路,需要围绕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意做文章。尤其需要发挥园区的聚合作用,整合文化产业的上下游。以文化为根基讲出故事,才能保持文化产业园区的活力,保证其文化的内涵。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省各级文化产业园区中,动漫类、数字服务类、创意设计类达30家,占总数的近30%。这些文化产业园区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特点,显示出了自己精妙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有自己的特色有利于与其他园区进行差异化竞争,正如写生基地的例子,当其他老旧厂房被改造成文创空间时,被改造成写生基地的园区更具独特性,也更具吸引力。文化的魅力本就在于特色不同,有特色才更有魅力。文化产业园区亦如此,需要有自身的特色,才能讲好文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