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科协视点

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论坛部分建言成果摘编

2017-04-28 作者: 年月日 来源: 大众日报
  凌沛学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于学峰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李洪文   山东希成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梁国典   大众报业集团
  潘爱玲  山东大学
 毕宪顺  鲁东大学
谭云亮   山东科技大学
  张红凤   山东财经大学
  杨红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王志东   山东社会科学院
  李胜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谢刚   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
  韩立民   中国海洋大学
  董海洲   山东农业大学
  李广杰   山东社会科学院
  董雅娟   山东布莱凯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传鹤   山东省委党校
  王希军   山东社会科学院
  张士闪 山东大学
  刘昌衡   山东省科学院
  韩波   山东省立医院
  杨合同   山东省科学院
  宋印胜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杨宝祝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是抢抓党和国家推进智库建设发展机遇,立足山东实际,超前谋划的一项重点人才工程。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指导下,2016年省科协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六大领域牵头单位,遴选出首批183名智库高端人才。
  为发挥智库高端人才作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省科协举办了2017年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论坛,论坛设立了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两个分论坛,66位专家提交了论坛报告,12位专家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其他人员进行了讨论发言和自由发言。
  现摘编部分专家观点,以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山东省科协(  省智库高端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
                 2017年4月28日
加快“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成果转化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推进重大新药创制,医药科研成果转化迎来黄金时期。我省要不失时机,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进行药物大品种改造与关键技术攻关,解决新药研发瓶颈问题,开发具有潜力的创新药物,培育和维系药物大品种,引进高水平人才与团队,培育医药龙头企业,并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为此,我省在科技政策方面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合理布局,各有侧重;在人才政策方面,鼓励和引导研发主体提高成果转化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对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加强计划立项、项目实施、成果鉴定和验收、科技成果转化等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引导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专利技术的实施,加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创新成果转化手段和方法。

谋划好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利用大局
  矿产资源是山东社会经济发展之基、生产之要。至2015年底,我省已发现矿产147种,查明资源储量的有85种,其中金、金刚石、铁、石油、自然硫等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产值1478亿元,贡献了我省2%的GDP总量。同时也面临地质矿产勘查程度、资源保障程度和资源利用效率、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我们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谋划好我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绿色高效利用大局。一是加大油气、金矿、富铁矿、金刚石、稀土、地热等优势特色矿产的勘查力度,提高资源储备能力;二是优化开发布局,压减过剩产能,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矿业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金、铁、煤等重要矿产深部探测技术攻关,提高深部资源勘查开采技术水平;四是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地质环境保护水平;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资源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地质找矿理论创新和勘查开发与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六是建立矿产资源勘查与科技攻关经费保障机制。
强力推进农机工业供给侧创新转型
  当前我国农机工业已经进入了发展阵痛期,面临着转型的困局,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了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等问题,恶性竞争现象层出不穷。
  具体来看,粮食生产装备难以提升、经济作物装备十分短缺、畜牧工程科研薄弱。我省农机工业,尤其是种业装备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瓶颈。
  作为中国农机的一面旗帜,我省急需强化“山东农机”品牌建设,全面实施粮食生产装备系统化提升、经济作物高中低端生产装备协同创新这两大工程,构建以饲为核心的畜牧养殖与设施技术装备创新体系,确定种、粮、经、畜四大装备产业集群创新途径,全力支持种业生产装备的研发与国家级平台的筹建,重点开展基于原创性基础部件和理论的高端精准装备研发与制造。与此同时,改革农机传统制造业的布局,强化企业协同创新攻关,以实现山东农机化水平和农机装备产业在全国的“双领先地位”。
构建新媒体舆论阵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成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敢用、会用、善用新媒体,是时代赋予主流媒体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新挑战。
  大众报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明确了“做强两体—融合推进—形成融媒体业态”的发展路径。通过力推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上市,建设“大众融媒体中心”,实施“中央厨房”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代表山东水平、下载量过千万的移动党端,打造大众日报、网媒集团、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新型融媒体集群,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集团推出的山东手机报用户突破3500万,成为我省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
  下一步,在互联网的管理上,必须要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运行,构建法律防火墙,让法治为主流媒体保驾护航。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管理上要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确保主流媒体权威声音传播,积极营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清朗网络空间。
山东省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品价值链较短,文化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有待提高;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不充分,文化产业品牌不突出;国有文化企业缺乏竞争活力,大型龙头企业影响力不够;文化产业园区定位不明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管理体制创新不够,政策执行效率偏低。
  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完善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机制;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推进文化产品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规范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引导和促进文化消费;优化财税政策,提高文化产业政策落实效果。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高校“去行政化”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是近些年来教育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管理“行政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高等学校管理的“行政化”,行政手段一手硬,法制手段一手软。二是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行政管理一手硬,学术管理一手软。
  高校管理“行政化”具有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背景,高校“去行政化”的实质是遏制以“人治”为特征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治理体制,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从“行政权力主导型”向“教育规律主导型”转变。“去行政化”的关键是在高校内部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互相协调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依法治校的科学发展道路。教授治学与依法治校是高校治理的两个重要方面,教授治学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基础和根本前提,依法治校是高校“去行政化”的保障和可行路径。教授治学与依法治校同向而行、互为支撑、有机结合,在法制保障下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合理分野,有效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的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我省矿山采空区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山东省是我国常规的矿产资源开发大省。过去30多年的开采与利用形成的众多采空区对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重大隐患,不仅容易引起大范围地表沉陷,而且易诱发区域性矿震,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政府与企业要强力落实国家有关采空区治理政策与规定,从现服役矿井与废弃矿井采空区两个方面开展治理工作,对于现采矿井,建立督促和激励为基础的政策机制;对于废弃矿井长久积累形成的空区,政府要重点投资进行治理,制定治理目标和治理整体方案。二是组建专门的治理研发实验室或技术中心进行技术攻关,对不明采空区的精细探测方法、治理技术以及采空区安全监测与治理装备进行开发研究,通过“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对不同类型采空区制定出科学的治理技术方案。
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近年来,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养老服务满足率较低与养老服务资源闲置并存,城乡及区域发展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
  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资金投入不足、老年人可支配收入低且消费观念保守、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不完善有关,同样与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人才吸引政策有关。
  加快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发展,首先应明确“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主体职责定位,政府保基本、市场为主力、社会共参与、家庭为基础。其次,开展好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以此为基础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投入的有效性。再次,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注重“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此外,还应建立长效财政资助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老人提供护理的资金和服务保障;推动各类优惠政策落地,带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造有利的从业人员成长环境。
技术先行,建设山东半岛现代化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是以环境和生态和谐为目的导向,集环境保护、资源养护、高效生产以及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海洋经济新业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山东半岛有14个海洋牧场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山东省制定了海上粮仓发展规划,海洋牧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海洋牧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公益性工程。针对山东半岛海洋牧场建设理念缺乏生态化、建设技术缺乏标准化、承载力评估缺乏模型化、管理缺乏信息化、规划缺乏统一化等问题,建议一是实施技术先导,强化牧场承载力评估、生境修复与优化、生物资源养护、关键种驯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推进牧场建设规范化;二是实施牧场建设工程化、生产机械化、保障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四化”突破,实现牧场建设现代化。
推动山东省“古镇再兴”的对策措施
  山东省推动“古镇再兴”保护建设开发工作,要坚持实施“以城镇为依托,以文化为形象,以产业为路径”的方针,一是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二是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三是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四是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五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六是推进古镇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
  在建设中,要注重把“古镇再兴”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在对古镇原有的传统文化、特色建筑、生态环境等珍贵资源精心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依托文化支撑、产业支撑、环境支撑、精神支撑和基础设施支撑,通过科学规划、特色设计、产业植入、项目策划、创意包装、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集聚等全面系统的工作措施,将古镇打造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文化特色鲜明、兼具时代特点、宜居宜游宜产的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建设精准医学知识库,提升疾病防治水平
  精准医疗是未来医学模式。山东省拥有近亿人口,其基因组成具有区域特点。目前大量数据分散在省内外研究机构或医药企业中,无法保障数据安全,数据利用也无法形成合力。
  通过建设山东省精准医学知识库,可以打造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显著提升我省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一是形成山东省精准医学联合体,推动我省十大重点疾病精准预测预警或精准治疗干预方案实施。二是开展重大疾病专病队列、生物资源库及临床诊疗方案精准化相结合的研究,制定适合我省人群实际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三是结合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图谱,建设推广精准诊疗规范、应用方案及示范体系。四是开展面向未来精准医学应用的关键技术与产品技术研发,如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液体活检)设备关键技术以及建立基因身份证居民信息安全体系。
从建筑和交通节能做起,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推动我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可以从建筑和交通领域的节能管理做起。
  推动建筑领域能源消费绿色化,一是要提高回收能源和清洁能源供热的普及率,重点解决清洁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二是在集中供热地区大力推行智能化供暖和差别化收费制度,重点解决过度采暖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三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解决由于保温效果不佳造成的供暖能源损耗问题。
  加快交通领域能源消费绿色化,一是大力发展节能型的大运量城际及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重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导致的能源过度消耗与空气污染;二是促进货运结构向节能减排的运输方式转移,充分利用铁路运力,提高铁路货运量,降低高污染高耗能的柴油车货运量所占的比重,重点解决物流运输业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问题。
推动黄海冷水团养殖开发
  黄海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面积13万km2,拥有水体5000亿m3。夏季底层水温在4.6—9.3℃,近底层水的溶解氧不低于5mg/L,与周边稍高温水体勾兑可用来养殖海洋冷水鱼类。
  建议选择具有较高价值冷水鲑鳟鱼类,在黄海冷水团靠近南黄海西侧边缘,主要围绕黄海冷水团增养殖条件、工程化养殖设施、品种筛选和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养殖试验,逐步发展离岸深水养殖新兴产业。
  在政策支持方面,一是要明确行政责任主体,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加强养殖规范标准制定;二是设立重大科技专项,以离岸设施养殖、底播养殖、生态养殖为重点开展技术攻关;三是综合运用税收、补贴等政策手段,优化政策环境;四是把黄海冷水团养殖开发作为山东省与韩国、日本次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
山东食品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
  我省食品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首先,创新开发长效食品、靶向食品、特医食品等功能产品,加速食品产业向营养化、功能化、健康化转型,培育出一批新的知名度高、美誉度好、附加值高的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我省区域品牌竞争力。其次,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联盟或研发联盟等新型合作模式,积极开展食品组分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资源高效利用和高值转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加快工程化研究成果推广与应用,引领我省食品工业向创新、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再次,借助于互联网信息与智能化技术,围绕着美食、加工、娱乐、运动、音乐五大主线建立形成互联网生活圈,从而实现由单一产品的生产、消费到美食与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新的联动机制,突破食品产业“同质化、价格战”为主的终端商业竞争模式,创建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食品产业商业竞争新模式。最后,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加快推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抓住服务全球化机遇,加快山东服务贸易发展
  山东服务贸易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总体规模偏小、服务出口竞争力不强、服务进出口集中在省内少数地市、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复合型人才、服务贸易促进体系不完善。
  山东应抓住服务全球化快速发展、服务业跨国转移步伐加快、国家日益重视服务贸易发展的有利机遇,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贸易发展质量和水平,把服务贸易培育成为山东对外贸易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一是强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加快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二是推进服务贸易聚集区建设;三是加强服务贸易主体和品牌培育;四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五是积极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双向开放;六是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包括打造服务贸易发展促进平台、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服务贸易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加强服务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对加快深入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农业优势新品种培育的支持力度。农业没有优质品种,产不出优质产品。农业新品种培育周期长、投入大、效益低。建议政府给予中长期持续的研发资金支持,强化创新驱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是充分发挥金融资源潜力,加快优势产业规模发展。培育出的优势新品种只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议政府创新激活金融资源潜力,对农业优势新品种产业化给予中长期重点扶持。
关于完善信访工作机构的建议
  完善我省信访工作机构,全省各地同一级别同一归口部门的信访机构要采取统一的建制。
  镇以上信访工作都应做到有专门信访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专职负责信访工作的人员、有严格的工作制度,扎实有效地开展信访工作。
  高层级的信访机构,内部应进一步细化设置。如可考虑在县级以上,特别是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口的信访局设立“四室”,即心理疏导室,配备心理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具体负责对心理偏激的信访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政策法规室,配备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由其为信访者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并承担通过信访者反映的问题,发现政策法规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政策法规建议的任务;人民建议征集室,专门负责有利于改善党、国家和社会工作的好的建议;廉政室,负责通过信访者提供的违法违纪线索,发现公职人员违法乱纪事实,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线索,由相关职能部门作出处理。
文化产业发展要围绕文化消费结构变化做文章
  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与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很不适应,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发展,文化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要求我们在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好在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式与内容上都要着眼于人们的文化消费理念、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和消费变化等,要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建立符合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求的现代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企业着力点放在和新技术结合上,尤其是与互联网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尽快熟悉和利用好资本市场,积极主动了解金融和资本工具,努力创造条件适应金融或资本市场要求。要看到,“互联网+”会为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创新、集约化经营提供新的机遇,已有的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重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文件会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我们要找准定位、调整对策,促使我省文化产业扎实有效地发展。
激活村落共享传统,构建多元共治乡村治理体系
  当前中国乡村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乡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缺位;二是外来资本进入村落,但与村落自身文化建设脱节,致使村落成为外来资本博弈的平台,易受损害;三是村落传统价值认同日益衰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尚未生根,外来宗教迅速蔓延,一些传销团伙长期潜居乡村;四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低,体系滞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下行通道不畅,未能与村落公共文化传统有效融合,收效有限,亟需制度创新;五是国家多渠道下行的涉农资金缺乏与村落自身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缺乏第三方监督,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事倍功半之弊;六是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开展村落自治的精英匮乏。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应激活以文化共享为核心的村落公共性传统,以文化培育社会,优化村落社会治理结构,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应特别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制度,使新乡贤、退休在乡者、打工返乡者等顺畅进入村落共治体系,承担重要角色;二是重视村落传统的人生仪礼、岁时节庆、信仰活动等,构建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振兴乡村文化;三是设立国家惠民政策进入村落的信息公开和共议制度,建立保障村民合作参与、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升村落内生式发展能力。
打造山东省海洋生物产业国际创新团队
  与海洋强省的目标相比,我省在海水健康养殖、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海洋生物产品深度研发等方面存在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不足的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围绕海洋生物产业打造国际顶尖创新团队。一要借助我省在海洋生物产业领域已形成的良好国际合作关系,创新国际间的科教、产业融合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新国际合作和人才引进平台,凝聚国际优秀人才。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体制,建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定向培养国际产业化人才。三要支持企业家到国外学习交流,引导企业精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四要引导国外优秀人才、企业家到山东创新创业。
  通过国际顶尖创新团队的打造,突破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环境生态友好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物产品,推动山东海洋产业高端高质化发展,提升我省海洋生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山东省胎儿先心病一体化管理的建议
  先天性心脏病占所有活产婴儿的6‰—12‰,占所有出生缺陷的40%,是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畸形,也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有效地开展先心病防治工作,利于降低出生缺陷,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建议在山东省开展山东省胎儿先心病产前诊断与生后一体化管理和新生儿先心病常规筛查工作。所有孕妇孕期必须做常规胎儿心脏超声,对胎儿有先心病的孕妇根据先心病严重程度由小儿心脏专科医生指导诊治。
  所有新生儿在生后42天查体时必须做常规心脏超声,以便对生后方能诊断的先心病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治。所有县级医院,必须配备有胎儿心脏超声诊断能力的超声医生。对所有产科医生和儿科医生进行宣教,了解先心病的产前诊断与生后诊治流程,使所有先心病儿童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对所有育龄妇女进行宣教,了解先心病的知识,尽量避免危险因素。
  在全省出生缺陷监测网中,单独设立先心病监测系统,充分利用远程会诊等先进的信息系统,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全程指导先心病患儿的产前咨询、产后诊断与治疗。建立山东省的先心病生物样本库,为山东省将来启动“精准医疗”计划作准备。
关于建设“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议
  在济南建设“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简称“国合基地”)应提上议事日程。
  国合基地以服务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目标,围绕山东省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团队,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加速突破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我省产业升级转型,引领我省技术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走向境外。基地可以采取“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主要从事高技术研发和国际成果转化、国际人才交流。
  国合基地可以设立高新技术创新中心、海外专家(以海外院士为主)工作室、国际研究生院、国际交流与信息中心、国际合作成果转移转化中心5个平台,建立开放型体制机制,积极开展以高新技术合作研发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双向转移、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培育环境修复产业,降低公共环境风险
  省直涉地行业(国土、地矿、煤田、核工业等)各类资源配置精良,因管理主体碎片化,单位多、小而散,资源及产业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公益一类机制不活、动力不足,公益二类市场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显现,只有通过有效整合,才能激发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动能,培育环境修复产业便是主选项之一。
  先进环保产业和环境修复服务已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市场空间及容量巨大,利用省直涉地行业重组构建环境修复产业新格局,做好环境勘查、关键技术研究、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设计和施工等产业链的顶层设计,创造良好产业基础与环境,先期在科技创新、购买服务及经济上给予扶持,形成独有知识产权、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实体。这既解决产业融合与升级,也为全省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精准技术服务,更为自然环境灾害风险处置提供快速、有效和专业化的支撑。
实现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农业信息化内容供给不足、农业信息化参与主体素质较差等。
  对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实现多部门统筹规划,同时在财政上要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辅助作用。在政府主导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特别是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等领域的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创新;利用“互联网+”,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努力提升农民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