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新晨报>泰安·城事 D18-23

健康长寿老人专访刘枢华老人年轻时的苦难与晚年的幸福人生

  • 日期:20180524
  • 作者:
  • 来源:新晨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为了探求、总结和宣传、推广长寿健康老人的养生健身之道,为全市人民延年益寿提供典范,同时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泰安市养生保健康复学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发起组织“寻访长寿之星,探求养生之道”活动。

    泰城的五月,艳阳高照,微风拂面,几层祥云堆积在高高的山岗后面,道路旁草木葳蕤,繁花夺目。寻找健康长寿老人,探访养生之道栏目再次启程。今天寻访的是一位年轻时随丈夫转战南北的红军遗孀刘枢华老人。

    刘枢华老人现居住在泰城虎山脚下某干休所院内,上午9时30分,按照约定我们来到干休所,老人的女婿,原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政委后转业泰安市中心医院院长的刘义成先生正在路边等着我们,稍作寒暄,跟随刘先生来到干休所靠东面的一座小院落,红色的大门,稳重祥瑞,大度宽容,走进小院首先是一坊名叫"泽生园"的凉亭,凉亭古色古香、青砖碧瓦、飞檐斗拱,凉亭周边植被繁茂,鲜艳的月季昂首挺立在枝繁叶茂的绿木丛中。继续前行,院子的中央用考究的不锈钢做了三层围栏,里面是一个三十平方左右的小菜园,紫色的茄子、绿绿的油菜、红彤彤的西红柿、青青的韭菜、亮晶晶的辣椒,在菜园内争奇斗艳,各自舒展着自有的风采,看得出这家的主人都是爱劳动的人,越过菜园向里望去,靠墙处石榴树、樱桃树、香椿树战士般整齐的排列在一起,大丛的牡丹花点缀在树脚下,与火红的石榴花、紫红的樱桃果交相生辉,相映成趣。

    走进室内,老人家闻讯从卧室里拄着拐棍走了出来,见面寒暄后端坐在一把老式太师椅上,拐棍用手拄着立在身前。老人家居住的房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伴在世时干休所分配的老房子,用现在的眼光看,布局不是太合理,但被老人家收拾的窗明几净,到处一尘不染,茶具洗涮的洁净明亮无茶垢水渍,家具摆放井然有序,方便合理。

    老人家出生于1922年农历七月初七,陕西神木人,现已96岁高龄,端坐在太师椅上腰不弯,背不驼,满头银发梳理的一丝不苟,笑声爽朗,笑容可亲,双目如炬,炯炯有神,既有佛家老人的和蔼,也有将军般的威严,无一般长寿老人家的那种干瘪,如此高龄的老人依然圆润丰腴 ,面容体态神情均能体现富贵吉祥情形,十分罕见。

    老人家的丈夫1934年14岁时追随刘志丹、习仲勋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在贺龙麾下的二野120师任参谋,经历过解放石家庄,济南战役等大型战争,1951年随67军201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刘枢华老人随贺龙赴朝鲜慰问,54年回国定居唐山。朝战结束后,按照组织安排,丈夫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老人家随军在南京生活,四年后丈夫毕业,分配到青岛某坦克团任副团长,举家迁往青岛定居,再后来丈夫升至119师副师长离休,一家人来到泰安干休所,1976年丈夫因多年劳累伤病不幸去世。目前刘枢华老人靠丈夫的烈士抚恤金和儿女们的接济照顾生活。

    老人家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个个功成名就,他们也已过上了颐养天年的老年生活,最大的儿子已75岁,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已于多年前从交通运输学院退休 ;最小的女儿57岁,做了一辈子军人,现已从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退休,赋闲在家照顾老人。老人家的孩子们除二儿子部队团长转业,五儿子做生意外,其他子女均从事医疗工作,这对老人的健康长寿能起到促进作用。现家族成员已达到36人,这是一个和谐、和睦的大家庭,老人的功德福音了子孙。

    老人家一生节俭,从不挑食,陕北人的生活习惯一直没有改变。每天吃小米粥、玉米糊等粗茶淡饭,几个鸡蛋算是奢侈吧。做为陕西人,可能与习惯有关,老人家不爱鱼、海鲜等食材,肥肉、排骨有时会吃一些。一生不喝酒,不抽烟,不喝茶。

    老人家一生辛勤爱劳动,从不服输。年轻时家里人口多,困难时自己开发荒地种地瓜、玉米,一天到晚的劳作,供孩子们吃饭、上学。老人家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没有过不去的坎,日子会一天比一天更好的。"老人家的坚韧、善良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仍然每天散步锻炼,闲时穿针引线做些缝缝补补的手工以打发时间。

    老人家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勤于思考,爱阅读,爱学习,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至今每天坚持阅读报纸、杂志,看电视新闻,也喜欢和孩子们交流自己对时政的看法,有时也会发生争论。这种好强、不服输、不服老、面对困难的积极勇气也许是老人家健康长寿的另一秘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