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生活日报>悦读 老济南 B11

德商贝斯在家“自建”领事馆 英国总领事馆最早设在南新街

  • 日期:20090824
  • 作者:
  • 来源:生活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编者按:在济南商埠一带,至今仍存留着几处领事馆旧址建筑,它们中的两处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领事馆旧址的存在,为钩沉济南近现代史上沧桑往事提供了物证……

    文/陈明超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正式批准德国在济南设立了驻济商办处,拉开了列强在济南建设领事机构的序幕。继德国之后,英国、美国、瑞典、瑞士、日本等国先后在济南设立领事馆。

    1902年,德国在济设立商办处

    1863年3月,一个叫做李希霍芬的传教士来到了济南,开始了对山东全面的考察,他“ 梦寐以求的目的是要德国在远东得到一个落脚点”。综合了长达4年、十多个省份的调查,他最终确定唆使德国占领胶州湾,并修建一条西达济南的铁路,以便最大限度攫取山东的矿产资源。

    1897年的“巨野教案”最终让德国人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侵占了胶州湾之后,便开始修筑胶济铁路。随着胶济铁路的修造,德商终于有机会进入济南。1901年,德商贝斯在济南城外十王殿西侧修建起了第一座双坡红瓦的德式建筑,作为他的别墅,拉开了全面侵占山东的序幕。

    面对德国人的步步紧逼,山东巡抚周馥只得奏请朝廷允许德国于1902年在济南设立了商办处,起着领事代办处的作用,成为济南历史上首个外事机构。1904年6月1日,第一列火车自周村驶进济南,一场激烈的权利之争已经不可避免。直隶总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人于当年5月即上书朝廷,建议将济南、周村、潍县三地自开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以最大限度维护主权,把握经济。于是,古城济南迎来了历史上新的发展契机。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德国政府急切地想要维护他们的经济地位,于是加紧要求在济南设立领事馆,以期全面控制山东经济。但清廷以济南自开商埠,与任何国家都未签订条约为由婉言拒绝。百般无奈之中,德商贝斯在政府授意下开始行动。

    1905年,德商在家“自建”领事馆

    1905年6月,贝斯在自家别墅中一厢情愿地升起了德国国旗,声称德国在济南建立了领事馆并悬挂匾额。面对德国人的紧逼和既成的事实,清政府终于在当年10月承认了德国领事馆的存在,馆址为贝斯的别墅,即今纬二路27号济南市人民政府院内。梁凯为首任德国驻济南领事。当时日本的《中外时报》称德国“欲以山东全省为己之殖民地、附庸地,特设官于济南”。

    领事馆分为东西两楼,西楼为领事办公室与府邸,两层带阁楼,另备地下室,造型优美,是一栋典型的日耳曼式别墅。东楼为办公室兼职员宿舍,两层三段,双坡红瓦屋面。整体分为前后两楼,东西用连廊衔接,呈“凹”字形平面形。如今连廊和后楼已经被拆除,但仍不失原有的优美风貌。2000年,德国领事馆旧址被公布为省级历史优秀建筑,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1905年至1917年中德断绝外交关系领事馆撤消之间,先后有5位领事在这里居住。他们开设了胶济铁路公司、德华银行,经营胶济铁路;建立了礼和、美最时、义利、太隆等洋行,经营电料、颜料、五金和军械等商品,甚至开办了邮局,“要求代办寄往各国信件”,还强行参与小清河的改造和建设,逐渐控制了商埠地区的经济。

    1922年,中德复交,领事馆恢复。馆内设领事、副领事、总务长、秘书、译员等总计57人。及1945年民国政府接收时,前后又有6位领事在这里工作,他们累计开设了十余家洋行,建立了医院、饭店、旅馆等生活设施,始终是德国在山东攫取利益的桥头堡。 最终,随着末任领事韩宝满及其随从的被遣返,德国在济南的领事馆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1906年,英国总领事馆设立

    鸦片战争以来,英国成为在华最大利益的获得者。不过,无论是传教还是经济,他们始终未能深入到山东地区,于是英国加紧了对济南的文化渗透,与德国咄咄逼人不同的是,英国首先借助教会的力量温婉地渗透到了济南地区。1905年,传教士怀恩光将青州的博古堂迁至济南,经过扩充和修建,改名为“广智院”。广智院的修建,得到了英国商人的赞助,使得英国资本借助宗教的形式开始进入了济南。当年 12月,广智院第一期工程结束时,怀恩光特别邀请了山东巡抚杨士骧参加落成典礼,并把山东历任首脑人物的照片放大悬挂在了院内,取得了地方政府的信任。

    1906年,济南正式举行了开埠典礼后,5月,英国即顺利取得了建立山东总领事馆的资格。为了方便与广智院的联系,馆址便选择在了距离不远的南新街。在1914年设总领事1人,副总领事1人,译员2人和雇员32人,乐民乐担任首任总领事。

    总领事馆建立后的当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就将青州的医学机构迁至济南合并为“共和医道学堂”。次年,正式在南新街领事馆附近成立了“济南共和医院”,二者分别是齐鲁大学和其附属医院的前身。

    1914年,英国总领事馆迁至商埠

    随着济南商埠的逐渐兴旺,英国资本开始大量注入。1913年,英国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和卜内门公司先后来济经营。基于此,1914年,英国总领事馆便迁址商埠纬四路三里庄(今济南三中南邻)附近。整个总领事馆建造豪华,两层加阁楼,红瓦坡屋面,平面为凹字形,既中轴对称又左右有所变化。尤其墙体全部为花岗岩砌成,给人以永久坚固的感觉,以至于后来瑞士总领事馆也选择了这里。其南为数幢别墅,是官员们的府邸。

    迁址后,英美烟草公司、太古洋行、祥太木行也纷纷落户商埠,一时间垄断了济南的煤油、卷烟、白糖和木材市场。 英国总领事馆除了维护侨民和商业利益以外,又于1918年设立了附属机构“招募华工待发所”,向欧洲遣发华工助战。

    1933年,英国总领事馆降格为领事馆,自1906年建馆以来,其间已知共计有10人担任总领事。其后怀雅德、万乐思、曹特汉先后担任领事。1932年,日军查封并占据领事馆,使得该馆业务一度暂停。其后名存实亡,直到1945年领事馆才最终奉英政府令正式撤消。